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11 15:5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鈴
2025年夏天,在一次疫苗行業學術會議間隙,科普平臺“疫苗圈”創始人劉永超與幾家頭部疫苗企業銷售負責人小聚。
“我入行十多年了,怎么感覺現在疫苗行業有點涼呢?”席間,一位銷售負責人說。
這是許多疫苗行業從業者的共同感受。劉永超記得,聚會那天,大家有低沉,有抱怨,也有無奈。
2025年8月底,多家疫苗企業交出最差中報,智飛生物(300122.SZ)、萬泰生物(603392.SH)兩大龍頭出現上市后首次半年度虧損,凈利潤同比分別驟降127%、155%。在17家疫苗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實現盈利,利潤最高的成大生物(688739.SH)也只有1.22億元。
從全行業看,2025年上半年,中國疫苗上市公司整體的疫苗收入同比下降60%,凈利潤同比下降113%。
目前,A股市值前五的疫苗企業分別是萬泰生物、智飛生物、康希諾(688185.SH)、康泰生物(300601.SZ)、沃森生物(300142.SZ)。其中,只有康希諾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其推出了中國唯一的四價流腦結合疫苗,極具競爭優勢的創新產品促使了業績的提振。
康希諾這樣的幸運兒是少數,多數疫苗企業感受到了涼意。
是什么將疫苗行業帶進冬天?價格戰、疫苗猶豫、行業內卷……在半年報中,頭部疫苗企業將困境部分歸因于這些行業共性問題。
降到蜜雪冰城價
“流感疫苗已經降至蜜雪冰城價了,最低5.5元一支。”一位資深疫苗業內人士向經濟觀察報感嘆。
9月初,北京市政府采購網公告顯示,2025年免疫類流感疫苗共有3款疫苗中標,其中,華蘭疫苗(301207.SZ)的三價流感疫苗中標單價為10元,上海生物的三價流感疫苗中標單價為5.5元,創公費流感疫苗價格新低。
近兩年,價格戰讓三價流感疫苗采購價屢創新低。2024年9月,上海生物在浙江以9.5元單價中標,這是三價流感疫苗單價首次跌破10元。2025年,流感疫苗價格戰持續,5月,復星雅立峰將價格降到了單支8元,6月,上海生物和長春生物又雙雙把價格打到了單支6元。
自費的四價流感疫苗也自2024年5月起陸續降價,多家企業中標價格從原先的單支128元降到了單支88元。
不僅流感疫苗,HPV疫苗、帶狀皰疹疫苗、肺炎疫苗等多種疫苗也都在打價格戰。
9月9日,萬泰生物在廈門啟動九價HPV疫苗馨可寧全球首針儀式,將這款疫苗正式投入市場。馨可寧單針499元,兩針價格不到一千元,全程三針不超過1500元。
萬泰生物的入局攪動了原本一家獨大的九價HPV疫苗市場。2025年4月起,智飛生物就將其代理的進口九價HPV疫苗間接降價,在多個省市推出“打一針送一針”活動,折算單針從1300元左右降至900元左右。
在二價HPV疫苗市場,戰況更為激烈。2025年3月,萬泰生物的二價HPV疫苗以86元一支的價格中標政府采購,跌破百元大關。隨后,沃森生物的二價HPV疫苗報出27.5元的單支中標價,這個價格,幾乎只有2022年5月單支246元的十分之一。
在價格戰影響下,2025年上半年,以二價HPV疫苗為主要單品的萬泰生物營收8.44億元,同比下降38%;凈利潤為-1.44億元,同比下降155%,這是萬泰生物上市以來首份虧損的中報。沃森生物的業績也有較大幅度下滑,上半年實現營收11.54億元,同比下降19%;凈利潤0.43億元,同比下降75%。
值得一提的是,9月11日,中國宣布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這意味著此后HPV疫苗將由政府向適齡人群免費提供。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免疫規劃應該只納入國產二價HPV疫苗,九價HPV疫苗仍屬自費市場。
進口九價HPV疫苗的代理商智飛生物,其另一款核心單品是帶狀皰疹疫苗,這一產品領域近期也打起了價格戰。2025年3月起,多省市開展帶狀皰疹疫苗“打一贈一”活動,智飛生物代理的葛蘭素史克的帶狀皰疹疫苗在多地的價格從兩劑3260元降至1652元。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多家疫苗企業既是價格戰的參與者,也將價格戰視為棘手的難題。
華蘭疫苗在半年報中提到,2024年,包括華蘭疫苗在內的國內多家疫苗廠家下調了多種非免疫規劃疫苗的價格,增大了疫苗產品的價格競爭壓力,可能會導致其已上市產品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下降,進而對業績產生影響。
智飛生物在半年報中提到,部分企業為搶占份額,主動下調疫苗單價,產品中標價降至歷史低點。
萬泰生物在半年報中提到,在行業“內卷”背景下,價格競爭趨于常態化。部分地區二類疫苗價格體系持續下探,多個品種價格波動明顯。另一方面,行業內亦出現多種形式的促銷與讓利行為,如以優惠套餐、增值贈送等方式爭奪終端市場,進一步壓縮產品價格空間。
疫苗猶豫
2025年上半年,智飛生物實現營收49.19億元,同比下降73%;凈利潤虧損5.97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2.34億元,同比下降127%。
在半年報里,智飛生物在描述困難時,8次提及“疫苗猶豫”。
一位疾控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近兩年,疫苗猶豫的問題較為嚴重,許多居民不相信疫苗,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質疑。在接受記者采訪的這天,他就接到了兩次對HPV疫苗有效性的質疑。
顧名思義,疫苗猶豫是指對疫苗接種持有抵觸或猶豫的態度,延遲或者拒絕接受疫苗接種服務。
疫苗可以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由政府集采,公民免費接種,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二類疫苗屬于自費疫苗,公民自愿接種,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多位受訪者介紹,理論上,一類疫苗不存在疫苗猶豫問題,盡管少量家長或群體主觀不愿接種,但這些疫苗屬于公民應當依照政府規定接種的免疫規劃疫苗,目前各地接種率普遍超95%。
在疫苗猶豫問題集中的二類疫苗里,也需要更具體地看待。與重大疾病有關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疾病嚴重性和疫苗有效性可以抵消一些人對接種的疑慮。而HPV疫苗、帶狀皰疹疫苗、流感疫苗等疫苗,均面臨較嚴峻的疫苗猶豫問題。
一位疫苗業內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近期,他收到許多來自疾控部門和社區醫生的反饋,認為今年公眾的流感疫苗接種意愿不如以前了。
因為接種效果難以量化、每年流感病毒流行情況差異大,流感疫苗的疫苗猶豫問題尤其顯著。中疾控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中國年均流感疫苗接種率均在4%以下,兒童接種率略高于12%,而老年人群不足5%。在發達國家,流感疫苗接種率在50%左右。
上述疫苗業內人士認為,一是新冠大流行期間的新冠疫苗接種效果沒有讓一些民眾滿意,二是不同國家對不同技術路線如mRNA、滅活疫苗的不認可,三是很多不實信息的廣泛傳播,這些問題的疊加導致疫苗猶豫的發生。
相較于兒童疫苗接種的高覆蓋率與公眾認知度,中國成人疫苗接種工作相對滯后,流感、肺炎等成人疫苗接種率普遍偏低。近兩年,多省開展疫苗處方試點,由臨床醫生對符合條件的民眾開具疫苗處方。理論上,這種模式可以推動成人疫苗接種,但在具體實施上效果欠佳。
劉永超認為,成人疫苗面臨的問題和保險有類似之處——大量民眾缺乏避險意識。和“防患未然”相比,人們更傾向于“亡羊補牢”,要改變這種認知,需要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科普。
前述疾控人士也深感成人疫苗的推廣困難。在他開展成人疫苗接種工作時,發現許多基層醫生和護理人員缺乏重視疫苗的思維,在開具疫苗處方時缺乏積極性,讓成人疫苗處方落地非常困難,需要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轉變普通人和醫務人員的思維。
疫苗處方不是由行政命令強制推行,僅是建議和呼吁。開具疫苗處方的醫務人員缺乏相應的績效激勵,這不利于疫苗處方的推廣。“不把疫苗處方、服務觸達、信息觸達三項一起做下來,就無法真正帶動市場增長。”前述業內人士說。
寒冬或將持續
疫苗行業的一個共識是,新冠大流行幫助人們建立了對疫苗的廣泛認知,擴大了疫苗整體盤子,但競爭也變得更激烈了。
以智飛生物為例,其HPV疫苗經過前期在高需求人群中的廣泛接種,目前存量市場主要是低需求或無需求人群,以及每年新增的適齡人群,這加大了推廣難度。與此同時,智飛生物需要面對萬泰生物和沃森生物二價HPV疫苗在公費市場的挑戰,以及萬泰生物在九價HPV疫苗的入局。
智飛生物在半年報中提到,疫苗重點品類產品同質化加劇,多個細分領域競爭激烈,臨床及注冊階段的產品數量不斷增長,供給端持續擴張,行業內卷現象愈發顯著。
劉永超將疫苗市場比作一個正在縮小的鐵球,購買力下降讓鐵球外裹著一層冰,而同質化競爭又讓鐵球內的東西越來越多。
中信建投研報提到,疫苗終端銷售承壓,部分產品競爭格局趨于激烈。2025年上半年疫苗板塊業績呈現下行趨勢,主要由于:受市場宏觀環境影響,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導致疫苗終端銷售面臨壓力;部分產品,如二價HPV疫苗、PCV13、Vero細胞狂苗等競爭格局趨于激烈。
“競爭太慘烈,我認為在中國,一個疫苗種類有3—4家供應商就夠了,現在的情況是企業扎堆往里擠,產品大同小異,不得不打價格戰。”疫苗專家陶黎納對經濟觀察報分析。
陶黎納將當前形容為疫苗行業的“深寒時刻”,他認為中國疫苗企業需要在這波寒潮里進行大刀闊斧的淘汰或整合,形成一些產品線齊全的大企業。與此同時,需要解除疫苗廣告宣傳的默認禁令。不過即便有了宣傳,公眾對疫苗的接受程度也不會一蹴而就地提升,這個緩慢過程很難預測,因此,他預估這個寒冬至少要維持五到十年。
劉永超對疫苗行業的未來持觀望態度:“出生率短期內很難上升,成人的疫苗認知很難改變,政府采購價格始終會非常低。”
“疫苗行業正在三九天,這個冬天會很長。”前述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疫苗行業競爭異常激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企業并購、技術轉移,一些企業將會被淘汰。只有當疫苗行業認知提升和體系完善,尤其是成人疫苗體系建設之后,市場大盤才能擴大,疫苗技術和品質才能提升,那時,疫苗行業才能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