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觀察報 關(guān)注
2025-09-11 12:33
言詠/文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在報到當日勸退一名已被錄取的自閉癥學生,理由是擔心影響其他普通學生,引發(fā)輿論關(guān)注。9月9日,該校在微信公號發(fā)文回應(yīng)稱,將對這名學生進行評估,如具備能力可入學。
只要評估秉持客觀公正,校方依據(jù)評估結(jié)果決定特殊需求學生去留,就比先前不由分說地拒之門外要恰當?shù)枚唷W蚤]癥是一種譜系障礙,從最輕微的到最嚴重的,程度差別很大。癥狀輕微者幾乎與普通人無異。這名同學一路求學并通過選拔,面試中校方未察覺,殘疾證評定為四級,大概率屬于癥狀輕微的高功能患者,在一個接納度高的社會里,他很有可能實現(xiàn)自立。
我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角度,完全以人道主義為標桿,要求校方必須接納特需學生。簡單粗暴應(yīng)對不了現(xiàn)實的復雜性,反而可能帶來雙輸。特需孩子擁有同等受教育的權(quán)利,但有時確實需要更適合他們的方式。從這一事件中,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當下社會的確存在一味逃避風險的傾向:為了規(guī)避風險,干脆一拒了之。
還記得今年8月在大理蒼山走失并離世的那個8歲自閉癥男孩嗎?這起悲劇的余波是,大理開始從嚴整頓。一些家庭此前抱團取暖,合伙租賃房屋、聘請老師照顧孩子,如今卻被責令停止,孩子無處可去。家長們呼吁政府不要“一刀切”,因為家庭承擔不了孩子失學的苦。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今年5月,一則“為65歲母親和年邁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的新聞引發(fā)熱議。這背后是老年人租房面臨的困境。一些房東寧愿空置房屋也不租給老年人,有的故意漲價逼其退租,因為他們把老年人看作風險人群,不想惹麻煩,不想承擔哪怕只是想象中的潛在的風險。
再擴展一些看,一直被詬病的學生課間不能出教室也是對風險規(guī)避到極致的產(chǎn)物。教育系統(tǒng)和學校都怕出事——摔了、磕了、碰了或者同學之間打鬧受傷了,干脆讓孩子們課間不出教室,既省卻老師看護的精力,又免去“萬一受傷”的麻煩。
“不作為”當然是“零風險”,但這種以“消極”換取的安全,既不利于個體權(quán)益的保障,也不利于社會的整體進步。某種程度上,這是把困難推給了個體?,F(xiàn)在很多老人背井離鄉(xiāng)到子女的城市幫忙帶孫輩,隨之產(chǎn)生租房需求,如果把老人拒之門外,會給家庭帶來實際困難。再說,現(xiàn)在國家政策正推進“租售同權(quán)”,但如果租房市場存在如此公然的年齡歧視,誰敢安心租房?每個人都會從年輕走向衰老。
我們更應(yīng)該摸索的是,如何在積極作為的前提下減少風險、化解風險、共擔風險。規(guī)避風險是每個人理性且利己的選擇,不管這個人是像房東這樣的個體還是政府部門、教育系統(tǒng)的決策者。因此,先要讓他們有動力去承擔一些潛在的風險。這有賴于兩點。第一,對“不作為式”避險零容忍。第二,對已經(jīng)盡到看護責任但仍沒有避免的安全事故多一些寬容。上海2024年審結(jié)了一起校園安全糾紛案件:兩名學生在體育課上因爭搶足球發(fā)生碰撞,其中一名經(jīng)鑒定構(gòu)成十級傷殘。法院的判決是,學校盡到了教育管理責任,不具有過錯,不應(yīng)承擔賠償責任。這樣的判例可以卸下管理者的包袱,讓他們敢于作為,而不是一味地逃避風險。
像房屋租賃這樣的純市場行為,或許更多要依靠一些配套的風險共擔機制解除房東的顧慮。比如,引入擔保人、購買意外險,或約定房主免責條款,以降低房主的擔憂。政府在政策上也可以考慮給予租房給老齡人的房主一定的稅收減免,讓接納老齡租客從道德倡導變成可持續(xù)的市場選擇。
辦法總比問題多,但前提是我們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擱置問題。以逃避風險來擱置問題只會讓社會停滯不前,從長遠來看,也不符合我們每個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