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牛市”氛圍下的兩張“面孔”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11 17:16

歐陽曉紅/文

當美國、英國等遭遇長期國債拋售潮時,中國A股市場正在上演一場關于結構性重估與健康慢牛的故事。

這輪行情展現出兩張不同的“面孔”。

一張是由宏觀預期、政策信號、科技浪潮與估值擴張共同驅動的“廣義基本面”。與傳統意義上以消費、地產、工業增加值為代表的“實體經濟”不同,“廣義基本面”更涵蓋以下維度:風險溢價的定價邏輯重塑、全球資本流動的再平衡、創新敘事與產業鏈自主化的系統性回歸、美元主導權邊際衰退與人民幣資產的戰略替代。

另一張則是尚未在更大范圍實現的企業盈利、行業景氣度與業績改善所構成的“狹義基本面”。

9月初,A股經歷了一次急促調整。截至9月4日,上證指數連續三日下跌,累計跌幅2.83%;代表科技成長方向的科創綜指在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下跌8.74%。

而后A股迎來反彈。

9月10日,三大指數反彈收漲。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收于3812.22(+0.13%)、12557.68(+0.38%)、2904.27(+1.27%),兩市成交額近2萬億元。

9月11日,三大指數集體大漲,截至午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1.65%、3.36%、5.15%;全市場成交額達2.46萬億元。

這一切令投資者心生疑惑:究竟是“牛市中場的喘息”,還是上漲動能的衰減?

市場的分化或許正是這兩張“臉”的直觀反映:主板穩、成長震蕩;估值抬升,盈利尚未同步。這一切似乎表明,“廣義基本面”正主導行情,而“狹義基本面”仍在趕來的路上。

以9月8日為例,盡管科技板塊出現調整,但整體估值擴張的基礎仍在。上證指數上漲0.38%,科創50上漲0.58%,兩市成交額達到2.46萬億元。小微盤指數漲幅顯著,北交所、機器人、衛星通信等題材板塊領漲,黃金板塊走強,折射出部分避險資金正在布局。

資深市場參與者楊女士對前一交易日的調倉感到慶幸。她隱約察覺科技板塊短期過熱,可能存在高位回調風險或題材輪動現象,因此及時將科技類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倉位止盈,并轉而采取“每兩周定投一次”的策略,以保持對市場的參與。

她還注意到,當日跌幅超過5%的核心標的,例如寒武紀,多空交易意愿同步減弱,說明市場尚未形成“殺估值”或“搶反彈”的共識。這往往意味著市場正處于震蕩蓄勢階段,等待政策催化或方向明朗。因此,她保留底倉并繼續定投攤低成本,等待盈利兌現或行業輪動確認后的再加倉時點。

這一策略折射出“防守中帶試探”的心態,是“逢高止盈+逢低定投”的中期博弈思路。

如果說楊女士是“震蕩市中的防守型樂觀者”,那么,她的心理模型或許可以概括為:“短期適度兌現,長期不改趨勢;估值修復依賴催化,不如穩扎穩打積累籌碼”。

當前市場風格頻繁切換,AI(人工智能)主題異動,黃金屢創新高。一方面,外資喊出“估值合理、流動性充沛”;另一方面,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房貸余額、專項債等傳統指標仍處低位。我們該如何拆解這場“牛市”的兩張面孔?在估值與盈利、情緒與現實的裂縫之間,或隱藏著未來的方向。


無論如何,一場圍繞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資本盛宴,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中國股市的資金流入尤為強勁,體現出投資者對亞洲乃至新興市場相較發達市場的濃厚興趣。”道富銀行歐洲、中東和非洲區宏觀策略主管Timothy Graf表示,盡管美股仍為超配幅度最大的市場,但8月間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風險偏好明顯升溫,且對美股的超配程度略有下降。

他還表示,美聯儲的獨立性正面臨愈加嚴峻的挑戰,主權財政問題再次成為市場焦點。但8月的風險偏好指標仍表現出韌性強、情緒積極的態勢——美股創出新高,波動率則持續走低。

他同時指出,美元拋售依舊是支撐風險資產偏好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當前美元凈持倉已處于較低水平,這種現象需在未來幾個月內加以警惕。同時,投資者對高風險商品貨幣的興趣也有所增強。

回到A股,9月8日,盡管市場風格多變,但是黃金板塊繼續走強。

而前一交易日,固態電池板塊受設備招標季推動持續升溫。盡管許多企業尚未實現盈利或實際量產,但“技術路徑+訂單驗證+估值彈性”成了該概念投資的核心邏輯。相關漲幅主要集中在中小市值公司、上游企業及技術導向型公司。

楊女士注意到,目前固態電池概念尚無專屬ETF,她正考慮是否可借道科技成長類寬基ETF參與布局。

但出乎意料的是,9月10日,固態電池板塊下跌0.82%,成為跌幅居前板塊;人形機器人板塊也下跌0.19%。這或表明,資金出現階段性獲利。

從市場表現看,創業板指在過去4個月內上漲超55%,TMT板塊市值逼近歷史高位,融資融券余額創10年新高。AI、半導體、機器人、算力等關鍵詞,構筑出高風險偏好者的樂園。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當前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不僅受宏觀經濟內部驅動,還與科技創新、“反內卷”,乃至全球經貿秩序重構等外生變量密切相關。市場定價不僅包含傳統經濟基本面,還涵蓋國際經貿秩序重構和國內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等要素。上述更為廣義的“基本面”目前看似強于傳統狹義“基本面”。

細觀市場,是“廣義邏輯”在主導行情,而“狹義基本面”在兌現的路上?

“如果你不再相信美元,不再相信國債,還有什么比被低估的中國科技資產更值得信仰?”一位市場人士發問。

自“9·24”行情啟動以來已近一年,A股指數累計漲幅超過40%,成長風格與中小盤表現顯著占優。上證指數經歷了底部回穩、震蕩盤整,再到重新回升的階段。

中金公司在最新策略報告中指出,當前A股上漲的底層驅動有兩個:一是全球貨幣秩序重構,二是中國科技產業鏈價值的重估。

中金策略團隊分析師繆延亮認為,A股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是風險溢價的下行,資金流入與賺錢效應更多是結果,而非起點。真正創造賺錢效應的是,投資者對該趨勢可持續性的信心。

換言之,這輪行情的本質是“風險溢價下行+產業升級”雙輪驅動。從中期來看,投資者或可重點關注財政政策的延續性與企業盈利修復的協同性。

在這一背景下,“廣義基本面”被推上前臺。從這個視角來看,中國資產或正成為全球金融資本尋求新錨點的對象。


2025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4.85%;投資者對美債“無風險資產”的信仰開始松動;過去2個月中,西方長債市場罕見的拋售潮昭示核心國家長期債務正被系統性重估。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的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創10年來的新高。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9月9日,港股市場南向資金60日凈買入額達3519.24億元。創業板估值快速抬升,多家AI核心標的PB(市凈率)已突破近年高點。

高盛最新報告顯示,8月份,全球對沖基金對中國市場的投資熱情顯著升溫。數據顯示,對中國股票的凈買入規模創近一年新高,總持倉量也升至兩年峰值。此外,亞洲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已連續4個月維持高位,8月中國(含A股和港股)倉位大幅增加了76個基點。

這是否意味著,一輪以“風險溢價主導估值”的牛市正在演繹?

微觀層面看,地產雖邊際好轉,但動能仍顯不足。相關數據顯示:新房銷售同比轉正;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速擴大;而建材、鋼鐵、煤炭、水泥等供給端指標回落。

9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宏觀數據呈現出結構性分化:PPI同比下降2.9%,降幅較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由降轉平;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由持平轉為下降0.4%,環比下降與食品價格季節性疲軟有關。

國家統計局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CPI同比下降主要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加之食品價格漲幅低于季節規律。好消息是,核心CPI已連續4個月同比回升,顯示內需正在逐步恢復。

有分析認為,未來政策應在“短期財富效應”與“長期收入增長機制”之間尋求動態平衡。

外貿方面,8月出口同比增長4.4%,仍處合理區間。有分析指出,中國出口具備韌性,尤其對非美市場的滲透能力增強,部分區域市場的穩定拓展構成對沖力量。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認為,出口“未斷檔”,但需警惕四季度因基數效應及季節性因素所帶來的回落壓力。

當前市場中,“估值奔跑”仍是主線,結構性機會仍在,但行情延續性仍需“盈利驗證”。

可以說,當前A股的結構性行情,是在“廣義基本面”的邏輯主導下運行,由政策導向、技術進步和全球資本對沖三重因素驅動。

這是一個復雜且多重敘事交織的市場:有估值溢價,也有利潤兌現的延遲;有宏觀催化,也有微觀動能缺失;有流動性支持,也有信心修復的挑戰。

當然,楊女士也深知:當前的行情,主要是由“廣義基本面”這張臉在微笑,而“狹義基本面”的臉仍略顯凝重。若要維持目前“估值先行”的行情,最終仍需“狹義基本面”接棒。如果三季報未能兌現業績預期,市場可能將面臨高位分歧與估值回調壓力。

或許,這正是當前A股結構性行情的分水嶺——情緒可以點燃行情,但有了盈利才能延續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金融貨幣市場、保險資管、財富管理等領域。十多年財經媒體從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