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邁威生物科技發布公告稱,其8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重新遞交了H股發行并上市的申請,并于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發了申請資料。這是繼今年1月首次申請后的再次嘗試。
科創板融資已花光
資料顯示,邁威生物成立于2017年,2022年初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公司由唐春山、陳姍娜和劉大濤共同創立,主營業務為治療用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抗體和重組蛋白類藥物。
作為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隨著新藥研發管線持續推進,多個創新藥物處于關鍵臨床試驗研究階段,整體研發投入仍維持在較高水平。截至今年上半年,邁威生物公司擁有14個處于臨床前、臨床或上市階段的重點品種,包括10個創新藥,4個生物類似藥,專注于腫瘤和年齡相關疾病,如免疫、眼科、骨科等領域。其中,已上市品種4個,提交上市許可申請準備階段的品種1個,處于III期關鍵注冊臨床階段品種 2 個。
從上述信息可知,邁威生物需要用錢的地方并不少。雖然有四款產品君邁康、邁利舒、邁衛健及邁粒生進入商業化階段,但是上述藥品的銷售收入也無法彌補公司近年來的虧損狀況。
資料顯示,2022年初在科創板上市后,邁威生物募集資金33億元,但上市至今累計虧損已經超過了35億元,自2017年公司成立至2025年上半年,邁威生物已累計虧損62.7億元。其營運資金主要依靠外部融資,目前負債高達77%,現金流呈現吃緊局面,去港股融資是其迫在眉睫的事情。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科創板募集的33億元資金,實際結余募集資金余額為8741萬元。而近三年來,該公司研發投入居高不下,2022年至2024年,邁威生物研發投入分別為7.59億元、8.36億元、7.83億元,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為3.9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72%,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87.57%,同比增加了108.74個百分點。
邁威生物的資產負債率持續惡化。2022年上市時,邁威生物負債率僅為24%,但隨后兩年迅速分別攀升至42.24%、63.61%。今年上半年,邁威生物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增至77.5%,其中,流動負債為20.84億元,包括10.1億元的短期借款;非流動負債為13.81億元,包括9.61億元的長期借款。由此可見,該公司資金壓力持續增大。
讓投資者憂心的地方在于,邁威生物的高投入并沒有高產出。雖然君邁康、邁利舒、邁衛健及邁粒生已經獲批上市,但是銷售業績并不樂觀。因同類競品泛濫,邁威生物核心產品君邁康阿達木單抗類似物銷售業績很低,2024年君邁康全年發貨48821支,同比下降66.61%,銷售收入僅為 3160萬元;邁利舒于2023年3月獲批上市,該產品2023年和2024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208.96萬元、1.24億元;邁衛健于2024年3月獲批上市,該產品2024年銷售收入為1459.36萬元。今年5月獲批的邁粒生目前還沒有銷售數據披露。
董事長被立案
產品銷售均不及預期,今年5月份,上交所在監管問詢函中對邁威生物進行重點提問,要求該公司說明是否存在虧損擴大風險等問題。而這顯然也影響了其在港交所的上市進程。
除了業績持續虧損外,邁威生物公司的治理危機也很突出。2025年5月10 日,邁威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大濤因涉嫌短線交易,被中國證監會決定立案。
劉大濤作為公司的核心人物,不僅掌控著公司的戰略決策,還持有公司 1510 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 3.78%,系公司的第三大股東。其個人行為不僅關乎自身聲譽,更對公司的形象和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短線交易行為是否影響港股上市還未可知。
港股融資成救命稻草
在業績持續虧損、董事長被立案調查的雙重壓力下,邁威生物將港股融資作為最后的救命稻草。 2025 年 1 月 6 日,邁威生物就曾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試圖通過赴港上市補充流動性、緩解財務壓力。中信證券、海通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不管是上交所的業績問詢函,還是董事長被立案,顯然都影響著邁威生物的融資進程。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該申請滿6個月后未通過聆訊或更新材料,于2025年7月6日正式失效。但邁威生物并未因此而放棄,2025年8月29日,公司再次向香港聯交所遞交申請,可見,該公司融資需求非常緊迫。再度沖刺港股,邁威生物能否獲得監管和市場認可,實現盈利和可持續發展,仍需時間的檢驗。
邁威生物融資急需要支持的一款藥物是9MW3811注射液,該藥用于病理性瘢痕適應證,屬于抗衰老熱門靶點。邁威生物是中國首個開發白介素-11(IL-11)抗體藥物的公司,目前該藥Ⅱ期臨床試驗申請剛獲得正式受理,公司表示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啟動入組。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該藥真有抗衰老的潛力,那么這將成為一個顛覆性的藥物,實現人類一直以來想要實現的長壽夢想。針對該藥物的海外權益,今年6月,邁威生物已與谷歌系抗衰老巨頭Calico達成獨家許可協議。(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