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04 09:54
面對大陸9月3日的閱兵,臺灣社會的反應可用8個字來概括:民間沸騰、廟堂無聲。
關于民間和廟堂的概念,筆者稍作解釋。
在探討兩岸關系的未來發展時,我們已經沒有必要以統、“獨”來劃分臺灣社會,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強調藍、綠、白各個陣營的分野,以廟堂和民間來分析,更確切一些。
因為廟堂之中的那些人,無論陣營是藍是綠,無論立場是拖是“獨”,都屬于一個既得利益集團,包括綠營的媒體,也在不自覺中把自己定位在了廟堂之中。廟堂之中的這個階層,對統一有一種近乎天然的抗拒和恐懼心理。此次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前來觀禮,就有國民黨籍“立委”宣稱洪已經不是主席,不代表國民黨。這種表態,就是將自己定位在了廟堂之中。
而臺灣的民間,對于兩岸關系的未來發展,則是越來越懷著開放的態度。
書歸正傳,說說臺灣社會的反應。
在民間部分,首先是以《中國時報》、中天新聞為代表的媒體,對閱兵進行了事無巨細的詳盡報道,相關內容可謂琳瑯滿目。
力主兩岸交流和統一的幾位網紅名人,情緒激動溢于言表。
臺灣知名政治評論員邱毅教授說:“這是我所看過最壯觀、最震撼人心,最感動肺腑的大閱兵。雖然身體狀況不佳,無法親臨現場觀禮,但透過直播仍然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不知那些‘臺獨’、青鳥、黑熊,看了有什么感覺?繼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還是萬念俱灰,知道‘臺獨’無望?甚至想做回中國人,但不敢承認?”
另一位力主統一并親臨現場的知名政治評論員王炳忠說:“我在觀賞晚會的過程中,數次激動鼻酸??茨暇┐笸罋⑼鲭y的情境呈現,還有老母親送兒上抗日戰場的大義凜然,不禁落下悲憤之淚。而當結尾處,眾人用如今山河無恙、富強康樂的中國告慰先烈,又令我飽含驕傲的熱淚?!?/p>
臺灣網紅陳之漢(館長)說:“如果你是民進黨、青鳥,看完之后,那就會覺得是萬念俱灰,但是你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就會無比驕傲,今天閱兵之后,世界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中國。”
專家學者的點評以媒體名人郭正亮和臺灣軍方前高層將領張延廷最具代表性。
郭正亮認為,這次閱兵展示的裝備主要是針對美國而來,“讓美國有感的所有的武器都展現了,這相當可怕”。
張延廷則表示“戰略拐點到了”,大陸展示的裝備有四大特點:第一,出現大量無人化、AI智能裝備,是系統化作戰的體現;第二,未來大陸可能會打造預警機和低軌衛星進行搭配的作戰模式;第三,隱身化得到長足發展;第四,核打擊能力顯著提高,東風-61除了射程遠,可能還具備高超音速能力,這將使得攔截難度極高,并提高大陸軍方核打擊任務達標率。
與民間眾聲喧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的廟堂之中,幾乎鴉雀無聲。
唯一例外的,是臺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有兩個表態,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賴清德竟然順應日本官方的表態,將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稱作“終戰”。他的這一表態,受到藍營方面的批評,一則批評他媚日,二則批評他把抗日戰爭的敘事權拱手讓給了大陸。
第二,賴清德沒有正面評論大陸的閱兵,反而通過社交媒體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臺灣人民熱愛和平,臺灣也不拿槍桿子紀念和平?!?/p>
至于藍營,處境尷尬,很少有人發言。
對于賴清德所謂的臺灣不拿槍桿子紀念和平,筆者覺得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回復他:你不拿槍桿子,是因為你的槍桿子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