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創新科普宣講方式 讓科學精神與家國情懷“入萬家”

2025-09-05 10:15

教育觀察

經濟觀察網 據央視網,9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有關情況。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周大旺介紹,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教育部始終高度重視科學普及工作,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為核心,立足教育系統優勢,多方發力推動科普工作走深走實,助力全民科學素質能力提升。主要從科學精神“入萬家”、科普資源“可觸達”、科普活動“見實效”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創新科普宣講方式,讓科學精神“入萬家”。教育部充分發揮高校科學家的匯聚優勢,讓科學精神與家國情懷通過教育陣地傳遞至社會各界。2008年以來,持續舉辦了《開學第一課》,邀請了李德仁、鐘南山、薛其坤等院士專家,以及高校的科技工作者擔任主講,結合實景課堂、數字化場景再現等豐富多樣的形式,既為廣大青少年搭建了了解科學家、接觸科學知識的科普平臺,也向社會公眾廣泛傳播科普知識,將科學精神輻射到千家萬戶。聯合打造了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自2021年來連續授課四期,第一課由身處空間站的“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等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課,共邀請了1420名中小學生代表參加了現場活動,在一代人心中播下了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二是建強科普載體平臺,讓科普資源“可觸達”。教育部以建強科普載體平臺為核心,線上線下協同發力筑牢科普根基。線下開放實體科普資源,推動高校科研設施平臺和科普場館向社會開放,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例,每年平均向社會公眾開放20天以上,高校200余個科普平臺被中國科協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線上匯聚優質科普資源,升級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了海洋、航天等科學公開課,匯聚了千余門課程資源,聯合領軍企業邀請最前沿、最有影響力的青年科學家打造了AI精品通識課,讓科普資源觸手可及。

三是服務經濟產業發展,讓科普活動“見實效”。教育部積極發揮高校在師資、場地、科普資源等方面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了各類社會服務,助力培育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過去一年,教育部布局建設了江蘇、粵港澳大灣區、北京3個面向全國的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服務生物醫藥、信息通信、先進材料、智能出行、高端科學儀器、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助力提升師生的科技創新創造能力。同時,教育部充分發揮涉農大學優勢,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科技小院模式,目前已經登記注冊了5000余個科技小院,提供了“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服務農業產業新模式,全國累計服務農民超過2000余萬次。

接下來,教育部將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戰略高度,深挖教育系統優勢,持續推出更多科普優質資源和特色項目,讓科學精神深入人心,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持續提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