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05 21:04
近年,云原生、 AI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保險價值鏈的各個環節。
8月4日,騰訊云副總裁胡利明向記者表示,過去數年,保險行業經歷從“規模驅動”到 “客戶導向”的深刻轉變。尤其是客戶需求的線上化、場景化、個性化趨勢日益顯著,令傳統核心系統在靈活性、響應速度、數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持續凸顯。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數據安全、系統自主可控的要求不斷提升,驅動保險行業亟需通過技術底座重構,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的均衡發展。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保險公司核心系統普遍面臨單體架構局限多、數據平臺能力弱、AI能力建設差、自主可控能力不足等技術痛點,導致業務層面遭遇產品創新周期長、風控能力不足、運營效率低、用戶體驗有待改善等挑戰。
因此,部分保險公司著手推進核心系統全量上云與數據庫切換工作,令整體后臺技術系統盡早適應保險行業云智融合與生態創新的發展趨勢。
近日,三星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下稱“三星財險”)不但實現核心系統全量上云,從集中式升級到云原生架構,還將核心系統Oracle數據庫切換至騰訊云數據庫(TDSQL-PG)并穩定上線運行,成為國內首家完成全量核心數據庫替換并遷移上云的財險公司。
三星財險總經理李浩向記者表示,三星財險決定核心系統全量上云時,自己曾提出四個要求,分別是東西要好,價格要低,數據安全與監管合規,目前就車險核心系統全量上云的實踐效果而言,基本符合上述四個要求。
“更重要的是,通過核心系統全量上云及數據庫切換,我們的彈性系統架構不但可以支持C端高并發場景(比如電銷峰值)與B端批量申報需求,還能加速AI應用與生態創新的落地。”他指出。
胡利明告訴記者,三星財險的嘗試,為保險公司核心系統全量上云提供從基礎設施評估、架構設計到平穩遷移的完整參考方案,助力保險公司高效實現數字化轉型同時,還驗證了保險公司在核心系統全量上云過程中可以從容應付復雜業務邏輯與技術挑戰。
在他看來,云原生、AI與數據智能的持續發展,正驅動保險行業數字化、智能化運營步伐提速。
云原生技術通過微服務、容器化與DevOps的深度整合,為保險核心系統提供“模塊化拆解”與“敏捷組裝”的能力。未來,云原生將進一步推動保險系統從“封閉式煙囪”向“開放式生態”演進,通過混合云架構實現公有云彈性與私有云安全平衡,滿足多元化場景需求。
AI技術的應用已從單點工具(如智能客服、核保)向保險業務全流程滲透。未來,基于AI智能體的用戶界面將成為主流,通過深度理解用戶需求并動態生成保險方案,實現保險服務從“事后補償”到“事前防御”的跨越。
數據智能將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通過跨機構跨行業的生態連接,構建覆蓋健康管理、財富規劃、數字風險等場景的“保險+”服務網絡,進一步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保險服務體系。
核心系統全量上云
李浩向記者表示,2022年三星財險持續推進業務轉型,加之新業務持續開展,對核心系統迭代升級的需求日益迫切。
“如果不將核心系統全量上云,我們將面臨兩套基礎系統架構并行,一套是全新的技術架構,用于各類新技術與新業務的拓展,一套是現有的技術系統,用于維持傳統保險業務運營,但兩套基礎系統架構的整體維護成本相當高。”他表示。
2022年底,三星財險與騰訊云簽訂云服務協議,決定先將新業務(意鍵險、互聯網渠道、大數據平臺)上云,建立云上多活架構及云下災備。
在去年3月新業務上云后,三星財險方面感覺到新業務運營效率明顯提升,一是信息安全與信息防護成本趨降,二是應對高并發場景的能力明顯增強,比如節假日業務量突然驟增時,企業無需再要求員工加班加點處理客戶需求,完全通過云端技術能力可以從容應對業務峰值,三是新技術新應用的探索成本,業務動態擴容與安全成本也相應下降。
去年6月起,三星財險決定推動財務系統上云,推進高可用建設。“財務系統上云后,我們基本形成了云上的工作生態,包括數據庫在云上的運行,我們也做了容災的工作,令數據庫云上運行更加穩健。”李浩告訴記者。這令三星財險更有信心推進業務核心系統全量上云,并將數據庫從Oracle 切換至國產數據庫TDSQL-PG。
胡利明表示,保險行業的核心系統數據庫切換,面臨多重挑戰,一是相比銀行業務主要聚焦存貸匯,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復雜性與關聯性相對較少,保險的業務邏輯與業務規則相當復雜,保單存續周期也比較長,需要云服務商充分了解這些保險規則與業務邏輯,才能將它改造成新的分布式與云原生系統,作為數據庫切換與核心業務全量上云的重要基礎;二是傳統系統一體化程度明顯,存在大量“耦合”,所以云服務商需先設計核心系統遷移、改造的步驟。要確保萬無一失,難度不小;三是在核心數據庫切換過程,需遷移的數據量相當大,且在整個數據遷移過程確保業務系統平穩持續運行,也有著較大難度。
在完成國產數據庫選型驗證后,三星財險與騰訊云在春節后,花費逾3個月時間完成技術驗證,將測試環境引入騰訊云TDSQL-PG數據庫進行不間斷的技術改造與業務驗證,直到今年7月完成全量業務數據庫切換至TDSQL-PG,并建立云上災備中心。
“在這個過程,我們持續開展核心系統迭代后的主要功能業務性驗證,遷移部分的生態模擬數據及業務再驗證,以及反復的標準驗證,直到全量上云的核心系統與切換后的數據庫均實現平穩運行。”李浩告訴記者。三星財險在完成核心系統全量上云后,不僅解決傳統IDC架構彈性不足、運維成本高、創新遲滯等問題,還將原先核心系統集中式架構升級為云原生架構,借助騰訊云TKE(容器引擎)、TSF(微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彈性擴縮容,從容應對業務峰值(比如車險續保季流量高峰)。
在數據庫切換后,三星財險的數據庫可靠性明顯提升,包括在云上建立多可用區主備,單節點故障恢復時間縮短至30秒內;實現技術自主運維以降低供應鏈風險;完善物理圍籠以符合監管合規與數據隔離要求等。
“我們內部測算,核心業務全量上云與數據庫切換后,企業每年節省運維成本(包括硬件維保、數據庫授權、機房租賃、軟件授權等)較傳統IDC方案降低45%。”他指出。明年起,三星財險計劃推進全業務云原生轉型——將核心業務系統進行云原生改造,從而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保險業務創新與服務體驗提升要求。
推進AI深度密集應用
記者了解到,保險公司推進核心系統全量上云與數據庫切換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推進AI深度密集應用,實現 AI與業務的融合。
胡利明直言,保險公司新一代核心系統要適應AI時代的保險業務發展需要,需具備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在云原生方面,需對智能算力具備良好的彈性調度能力,持續提升其資源利用率;二是增強對異構算力的管理與調度,三是實現大數據與 AI的結合,AI應用能否產生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如何將大數據與AI應用打通,促進保險領域大模型的進步,讓大模型更好地賦能各項保險業務流程質效提升。
李浩向記者表示,隨著全業務云原生轉型,三星財險計劃一面將結合騰訊云天御風控大模型和隱私計算能力,打造自身風控大模型,通過大數據分析與算法優化,精準識別風險因素與提升業務風控效能,一面將借助騰訊云智能體平臺,升級優化自有、穩定的智能體應用平臺,結合大數據、CDP等開發更多提升核心業務質效的智能體應用。
“我們還計劃通過AI快速發現定位系統運維過程的各類問題,及時解決系統故障以保障業務穩定運行。”他指出。深化AI合作,將是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方向。保險公司不但需借助先進 AI技術實現風控、營銷、客服的效率與準確性提升,還要積極用好Al優化業務流程。
在多位保險業內人士看來, AI大模型技術快速發展,正給保險行業多場景智能化落地提供全新動能。一是大模型技術正推動AI能力持續躍升,正在重構保險業底層邏輯,推動保險行業從“規則驅動”邁向“智能原生”,為保險產品創新、服務提效與風險管控開辟全新路徑;二是大數據與AI的融合,推動保險行業的大數據技術應用從基礎建設向價值挖掘深化發展,助力保險公司完善風險模型、優化經營策略、精準分析客戶畫像與實現精準營銷;三是AI與云原生的結合,令保險領域通過 AI原生智算架構的核心組件協同進化,構建起高效、彈性、低成本的智能服務化體系,為AI技術在保險行業的廣泛落地提供核心支撐,加速保險企業AI數字化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