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大多數人未察覺之前,讓聰明人先看見未來

2025-09-11 09:08

在這個每天都在被新科技、新概念刷屏的時代,我們似乎知道很多,卻又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人工智能究竟會將我們帶向何方?它如何在日常中切實改變我們的生活?面對AI,普通人該如何自處、又如何借其力量更好地生活?

知名投資人拉斯·特維德的新書《超智能與未來》正是一把解開這些困惑的鑰匙,本書不僅縱貫宇宙起源、生命智慧與科技演進,更聚焦于我們即將面臨的寰宇融合時代。書中指出,智能的發展遵循著可辨識的周期規律——從宇宙初開時的混沌,到細胞級的微觀智能;從蒸汽時代未盡的潛力,到今天超智能的爆發性成長……憑借清晰而富有想象力的敘述,他將抽象的技術概念轉化為普通人也能理解的前瞻認知。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啟發我們思考:我們該如何在AI協助下跳出重復勞動,專注于創造與情感連接?如何借助AI提升決策質量與生活效率?如何在變革中重新定義工作、價值甚至生命的意義?

我們特別摘出《超智能與未來》中16條代表性金句。如果你也關注未來,不愿被動等待改變,不妨從這些思想片段開始,與我們一同探索超智能時代的更多可能。

從混沌到星辰

1.我們的現實是一個復雜的計算機模擬。該觀點可以解釋宇宙中一些令人困惑的奇特現象,因為模擬是編程,不需要有意義,可以包含任何可想象的參數。宇宙從虛無中誕生,事物可以無限奇怪。

2.約130億年前,一團巨大的氣體和塵埃云開始收縮,形成我們的銀河系;約46億年前,銀河系某旋臂中的一片分子云坍縮,孕育了我們的太陽。在環繞初生太陽的氣體與塵埃旋轉盤(原行星盤)中,微粒逐漸凝聚形成包括地球在內的各大行星。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地球如何從近乎虛無中誕生的故事。

3.我們身體的大部分物質都來自恒星的燃燒核心。我們體內的氫誕生于宇宙最初幾分鐘。其余部分則完全由星塵構成。當佩戴金表或金飾,我們實際上是攜帶爆炸恒星的殘骸。

4.自然界遵循的過程可以用數學規則來描述,這些規則有時會產生極其奇怪的結果。例如,巴恩斯利蕨類(圖2-7),這是一種通過重復4個簡單的數學程序創建的虛擬蕨類植物。它看起來像真正的蕨類植物,但它是純粹的數學產物。大自然似乎有種能力來找到復雜問題的優雅解決方案,并反復收斂到相同的模式上。

5.每個更大的組合級聯都始于一個奇點。到目前為止,世界已經經歷了10次這樣的奇點。第11次奇點,現在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即將迎來超智能時代,屆時人工智能將在所有領域超越人類智能。

從細胞到智能

6.我們體內的每個活細胞擁有不同的“大腦”,每個細胞都是智能的形式,單細胞生命也是如此。整個系統被組織成一個極智能的層級結構,頂層的“控制基因”負責做出重大決策,然后指示“指揮基因”,后者再指導“工作酶”執行任務。每個細胞都會做出決策并采取行動以維持生存和健康。我們正在談論的細胞智能,也是由宇宙自發創造的智能。

7.生命的豐富性不僅僅是個體的隨機集合,還是通過數十億年進化編織而成的巨大互聯網絡。由于地球的水循環不斷重復利用,同樣的分子曾經為這些古代巨獸解渴。因此,你每喝一口水都與某些霸王龍產生了聯系,而這些霸王龍也是我們周圍鳥類的祖先。

從蒸汽到AI

8.最早的技術發明者并非人類。早在約3.5億年前,白蟻這些小生命就開始建造簡單的洞穴以供集體居住。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建筑技能逐漸進化,創造出復雜的土丘和巢穴。這些結構不僅保護它們免受捕食者的侵害,還展示了卓越的工程能力。

9.公元100年左右,希臘-埃及工程師希羅在亞歷山大城發明了最早的蒸汽裝置——希羅引擎(Hero’sengine)。這個通過加熱水蒸氣產生旋轉的簡單裝置,本可以成為工業革命的關鍵,但是當時的人們未能洞察其真正價值,僅將其用于娛樂展示。

10.2016年,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開發的AlphaGo(阿爾法圍棋)震驚了整個圍棋界。圍棋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但AlphaGo通過數百萬場人類對局數據的訓練,最終大勝職業圍棋選手李世石。這場勝利讓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11.AI的核心優勢更在于知識容量:AI可存儲比任何個體人類多數百萬倍的知識,且通過編程實現永久記憶。由于其“長生不老”的特性,AI能無限累積知識與洞察,而人類卻會遺忘,也會死亡。更驚人的是,當AI系統學習新知識,可以即時同步至所有聯網系統。就像每個人出生時就掌握人類全部知識遺產!

邁向寰宇融合時代

12.個人AI能夠分析相關信息,提供深思熟慮的觀點,并給出符合你價值觀的決策支持,甚至能借鑒某位榜樣的思維方式。

13.培養一個具備就業能力的子女在中等收入國家可能耗費逾10萬美元(約合20年投入),在富裕國家,這一數字可能突破30萬美元,在高知家庭甚至可達45萬美元。年輕人平均22歲才能開始全職工作。反觀人形機器人,工廠以1萬美元成本量產后即可立即上崗。純粹從經濟學視角,機器人的培育效率是人類的千倍以上,用工成本僅為其1/20

14.AI與機器人將催生由AI控制的自動化實驗室,以驚人速度開展實驗。這些實驗室不僅實現操作自動化,更能自主提出新假設。實際上,它們可能是由不知疲倦的機器運營的地下實驗室,許多機器可能形似昆蟲,整個實驗室就像高效運轉的蟻穴。

15.通過分布式學習創建百萬虛擬人類:每個虛擬個體都具備獨特的DNA、性格、習慣和生活經歷。這些虛擬人群作為新藥和新療法的快速計算機模擬測試對象,通過將他們的新陳代謝和習慣加速百萬倍,就能在短期內觀測藥物的長期效應。例如,在具有廣泛基因變異、不良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差的虛擬人群中測試抗癌新藥,通過分析結果,AI可以精準識別藥物有效人群。這將推動個性化醫療發展,實現量身定制的治療方案。

16.在遠程辦公與技術革新的浪潮中,傳統的朝九晚五正成為過去時。舊式職級體系也將消解。職業生涯變得靈活動態,隨著世界變遷與個人成長而進化。互聯網的透明度將重塑勞動力市場的權力結構,雇主作為守門人的角色逐漸弱化,未來屬于掌握核心技能者,無關出身與人脈。算法將主動網羅人才,跨平臺連接雇主與自由職業者,并根據任務性質智能分配給人、機器人或AI模型。勞動力市場由此演變為多元智能的協作網絡,各類主體在其最具價值的領域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