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動能轉換與金融供給側改革深化的背景下,ESG已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性和價值創造能力的新標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保險企業正通過深化ESG實踐,履行金融“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雙重使命。
近日,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人壽")發布《2024年度社會責任(ESG)報告》,系統披露其公司治理、綠色投資、普惠服務與公益行動的年度進展。
這份報告展現出一家國有控股險企的戰略定力,更折射出保險業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尋找新定位的積極探索。從風險保障到服務賦能,從資金運用到產品創新,中華人壽正在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保險企業ESG實踐之路。
ESG戰略升維,從風險補償到服務賦能
中華人壽的ESG實踐建立在清晰的戰略定位之上。自2015年成立以來,公司一直以“服務國家、服務三農、服務民生”為使命,致力于成為一家客戶信賴、經營特色明顯、專業優勢較強的價值型壽險公司。
中華人壽將完善公司治理作為ESG實踐的基石。公司按照《公司法》及相關監管規定,切實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堅持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結合,建立健全"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管理機制。
2024年,中華人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資產總額37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9%,主體信用等級維持在AA級。
但比數字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發展模式的轉變——從傳統的風險補償機構向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
治理層面,中華人壽建立了完善的ESG管理架構。公司將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結合,堅持黨的核心領導,堅決落實重大事項黨委前置研究程序,完善流程,深化融合成效。2024年,董事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共召開12次會議,審議通過35項重大議題,確保了ESG管理的有效落地。
這種治理模式的效果正在顯現。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為近1800萬人次提供保險保障和財富管理服務,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近2.2萬億元,其中健康風險保障3300多億元,醫療風險保障3200多億元。
在ESG責任的實踐過程中,中華人壽始終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相對完善的產品體系,不斷優化內部運營管理,豐富服務手段,提升公司客戶需求解決能力,來為客戶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保險保障和服務體驗。
公司不斷提升三大核心競爭力建設,加快供給側改革構建專業化經營能力,踐行客戶至上理念,升級體系化服務能力,科學明確市場定位,探索特色化發展能力。
同時,通過堅守發展底線、堅定數智建設、堅持服務大局,夯實風險防范基礎、奠定科技賦能基礎、優化落實國家戰略基礎。
踐行"五篇大文章",打造可持續發展新引擎
作為國有控股險企,中華人壽將ESG理念深度融入業務布局,通過踐行"五篇大文章"實現戰略協同與價值創造。
2024年,中華人壽出資4億元投資天馬光電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標的項目為廈門天馬光電子有限公司第8.6代新型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為廈門市與深天合作建設的產線,是深天馬在廈門投建的第4條產線,標的項目面向車載顯示、IT顯示(平板、筆電、顯示器等)、工業品顯示三大應用市場,建成后總產能12萬張/月。
這正是中華人壽譜寫五篇大文章,助力科技金融發展的真實寫照。
在綠色金融領域,中華人壽繼續挖掘綠色資產投資機會,積極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4年,公司出資1億元投資華安-濟南超算中心綠色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項目屋頂排列總裝機容量為2.5MW的光伏板,通過科學計算、細節管理,達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與使用傳統化石能源相比,全年可節約標煤8000噸,減排二氧化碳2.1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80噸,減排氮氧化物63噸,項目綠色等級為G1(最高等級)。同時,中華人壽出資4億元投資“北京琉璃河基礎設施綠色債權投資計劃”,支持生態環境產業和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領域,助力北京市生態環境的改善。
在普惠金融方面,中華人壽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定作用,不斷加大對小微實體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地發揮保險作用。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通過投資啟明創投、隱山資本、復星創富等頭部管理人發行的基金,投資規模合計約14.85億元,間接投資了佳量醫療、正岸科技、瑞凝生物等醫療健康類小微企業,華卓科技、智譜華章、彌費科技等科技創新類中小微企業,藍固新能源、衛藍電池等新能源領域小微企業,積極發揮保險資金長久期特點,支持戰略新興領域小微企業發展。
在養老金融領域,公司立足保障功能,開發了4款適合老年人的保險保障產品。2024年,公司為近4.5萬人次60歲及以上老人提供保險保障服務,為近3萬人次提供養老年金服務,提供養老保障12億元。這些產品不僅為客戶提供持續穩定的現金流保障,更通過靈活的機制設計,滿足不同客戶對養老生活規劃的需求。
數字金融轉型成效顯著。公司打造了“柜面+視頻+電話+微信+短信通”五位一體的“五維客戶服務平臺”,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服務質效。截至2024年末,公司個人業務智能承保率99.33%,自動核保通過率為95.8%,線上保全覆蓋率達98%以上,個人業務小額理賠線上化率從2023年4.73%提升至57.46%,服務效率大幅提升。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公司還提供上門服務等人性化舉措,贏得客戶廣泛贊譽。
商業與責任的平衡,實現社會價值新延伸
中華人壽的ESG實踐顯示,險企正在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公司開展多維度教育活動。2024年,通過"3·15"金融消保主題活動、"金融教育宣傳月"等舉措,公司在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地開展活動27場,直接觸達廣大群眾,幫助消費者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守護好"錢袋子"。
公益行動方面,中華人壽持續開展"黨建+扶貧+保險下鄉"系列活動,多次攜手紅十字會、慈善總會及社區等單位,向新疆“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困難家庭、環衛工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捐贈"愛心大禮包"及各類生活物資。多年來堅持向邢臺市見義勇為協會捐款,為表彰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和群體提供資金支持。2024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期間,公司組織員工參與"生命之源、熱血奉獻"獻血活動,彰顯保險業的愛心與責任。
在應急響應方面,建立"重大事故應急"服務舉措,開通理賠綠色服務通道。2024年累計響應重大突發事件4起,為出險客戶及家庭提供便捷服務,通過賠款、慰問金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提升客戶體驗,展現企業的責任擔當。
在踐行ESG理念的過程中,中華人壽將員工關懷置于“社會”維度實踐的核心位置,以具體行動讓責任落地。一方面,通過趣味運動會、“迎春納新”等豐富文化活動,持續傳遞人文溫度,不斷提升員工的幸福感與歸屬感,營造有凝聚力的團隊氛圍;另一方面,依托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搭建系統化技能提升平臺,助力員工精進專業能力,為團隊整體競爭力筑牢根基。這些看似日常的舉措,正是企業將ESG理念轉化為員工可感知價值的生動實踐,彰顯出其在社會責任履行中的務實態度。
中華人壽的ESG實踐表明,保險企業正在從傳統的風險保障提供者,轉變為現代化治理、科技賦能與社會價值共創并重的綜合型服務機構。其通過將保險資金特性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正在找到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最大交集。
這種轉變不僅符合全球ESG發展趨勢,更是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保險企業正在通過可量化的行動和披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金融力量。中華人壽的實踐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樣本,展示了國有險企如何通過服務性轉型,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