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虧兩年半、年內股價卻翻兩倍的芯原股份(688521.SH),擬籌劃重磅收購。
8月28日晚間,芯原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芯來智融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芯來智融”)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芯來智融是“技術大拿”胡振波創建的公司,他是國內RISC-V(一種開源指令集架構)社區技術領袖之一,開發了國內第一顆RISC-V開源處理器核蜂鳥E203,出版了國內第一本RISC-V處理器設計書籍《手把手教你設計CPU——RISC-V處理器篇》。
而根據天眼查,早在2019年8月的天使輪融資,芯原股份就投資了芯來智融,目前持有其2.99%股權。此次收購擬取得芯來智融全部股權或控股權,不過因交易尚處于籌劃階段,且標的公司審計評估、交易金額、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比例等內容暫未確定,無法確定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及關聯交易。此外,芯原股份股票自2025年8月29日開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2025年以來,芯原股份股價一路狂飆。芯原股份2025年初開盤價為52.43元/股,8月28日收盤價為153元/股,年內漲幅高達191.82%。不過,公司業績并不如股價一般亮眼。2023年全年、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均實現凈虧損,兩年半累計凈虧損達12.17億元。
業績持續虧損,收購芯來智融是否意在改善公司盈利?對此,時代周報記者于8月29日下午致電芯原股份,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
芯來智融2023年底總資產4.82億元
天眼查顯示,芯來智融成立于2018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胡振波,注冊資本501.1623萬元,注冊地址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主要從事半導體科技、電子科技、智能科技、通訊科技、信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
根據芯來智融官網,公司處于芯片產業鏈上游,是國內首批專注于RISC-V處理器IP研發的企業,發展至今已成為本土RISC-V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官網稱,芯來智融擁有純本土化團隊和自研IP,“實現真正國產自主,保障供應鏈的安全”。
芯來智融的“國產替代”理念,與創始人胡振波密不可分。胡振波曾在過去幾年多次接受媒體、社區采訪,清晰還原了自己從事芯片行業的過程和芯來智融的創建歷史。
胡振波本碩均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畢業后在多家國際芯片企業工作。2015年前后,胡振波在武漢新思科技ARC部門擔任研發經理,察覺到“國外企業在國內幾乎不設立核心研發職位,很多同仁被迫轉行”,便開始探索技術自主的可能性。
2016年,胡振波開始從事RISC-V架構研究,2017年初利用業余時間完成了國內第一顆RISC-V開源處理器核蜂鳥E203的設計,2018年初出版《手把手教你設計CPU——RISC-V處理器篇》,以蜂鳥E203為案例系統講解處理器設計原理。
在芯來智融創建后,胡振波完成了從資深工程師到企業家的轉型,開始推動RISC-V生態建設。2018年9月,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推薦芯原股份作為首任理事長單位,牽頭成立了中國RISC-V產業聯盟(CRVIC),截至2025年6月底,會員單位已達到204家。
芯來智融在發展過程中也積極擁抱戰略投資者的加入。天眼查顯示,自成立至今,芯來智融至少完成了6輪融資,但均未披露具體金額,投資方包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君聯資本、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藍馳創投等知名機構,最近一次融資是在2023年8月完成的B++輪融資。
截至最新,胡振波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42.1208%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在胡振波及其關聯方以外,持股比例居前的幾大股東分別為君聯資本、藍馳創投、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電科投資和芯原股份,持股比例分別為9.83%、7.7%、6.12%、3.06%、2.99%。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經終止上市的上海維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曾在披露招股說明書相關文件時披露了芯來智融的財務數據。芯來智融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別實現營收964.02萬元、3325.45萬元、6232.01萬元、643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867.16萬元、-466.82萬元、-435.89萬元、631萬元。
盡管缺乏最新的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數據,但仍能從2023年以前的財務數據中看出芯來智融營收在穩步增長,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且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截至2023年底,芯來智融總資產4.82億元,凈資產4.46億元。
芯原股份連虧兩年半
天眼查顯示,芯原股份成立于2001年8月,創始人是戴偉民,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2020年8月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導體IP提供平臺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和半導體IP授權服務的企業。
戴偉民同樣是“技術大拿”。根據芯原股份官網,戴偉民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計算機科學學士和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曾任該校終身教授。目前擔任全球創新中心副主席、創新科技國際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副理事長、中國RISC-V產業聯盟理事長、上海開放處理器產業創新中心理事長等多個職務。
上市之初,芯原股份被譽為“中國半導體IP第一股”,其技術能力和市場地位也始終處于前列。根據調研機構IPnest在2025年的統計,從半導體IP銷售收入角度,芯原股份是2024年中國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八的半導體IP授權服務提供商。根據研究機構和企業公開的數據,在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中,芯原IP種類排名前二。
在2022年扭虧“摘U”后,芯原股份2023年再度陷入虧損困境。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23.38億元、23.22億元、9.7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96億元、-6.01億元、-3.20億元。
不過,機構仍看好其發展前景。民生證券研報點評其半年報稱,“公司在ASIC業務上的技術積累和客戶基礎扎實,疊加AI與定制芯片浪潮持續演進,2025年起公司ASIC業務有望伴隨AI產業趨勢實現快速增長”;國盛證券指出,“公司25Q2末30.25億元的在手訂單中,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在手訂單占比近90%,且預計一年內轉化的比例約為81%。隨著公司在手訂單的逐步轉化,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將為公司未來營業收入增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而對于此次收購芯來智融,東吳證券稱其“旨在補齊公司RISC-V IP矩陣,形成從處理器內核到系統級整體解決方案的完整布局”。(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