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幾年,太平鳥一直在埋頭苦干一件事——轉型。在保持現有價格帶穩定的前提下,全力推進品牌的品質化升級。
此前,太平鳥沿用典型的快時尚打法:以高頻率上新搶占市場注意力,通過密集的市場聯名活動強化品牌熱度,同時綁定當紅明星與KOL擴大傳播聲量。這套策略在初期成效顯著,助推太平鳥業績持續攀升——營收從2018年的77.1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9.2億元,成功邁入“百億營收俱樂部”。但在這一歷史時刻,其實太平鳥已經察覺到了危機——雖然營收上漲了16.34%,但是凈利潤出現了4.99%的下滑,規模化增長難以為繼的風險冒出了苗頭。
若沿用舊有打法,在當時看似熱鬧的市場環境中,太平鳥在百億業績中還能慣性航行一段時間,但太平鳥不想掩耳盜鈴,不想用表面繁榮掩蓋增長隱患。因此,2022年,太平鳥就在內部毅然開啟了大刀闊斧的組織變革。
這兩年,行業格局也在悄然變化:曾經被視為“圭臬”的快時尚模式,已不再是無可替代的標桿;陷入發展困境的也不止太平鳥,諸多本土老牌女裝品牌都在這一階段集體面臨挑戰。
對比歐美大量百年積淀的服飾品牌,它們歷經多輪市場周期打磨,擁有一輪輪穿越周期的經驗總結。而我國本土服飾市場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在品牌沉淀、模式探索上仍處于不斷進階的階段。
從這一行業背景來看,太平鳥的轉型具有標志性意義。它若能成功蹚出一條重生路,這將為行業提供某種重要參考:本土服裝企業在復雜浮沉的市場環境中,如何打破既有路徑依賴、應對行業周期挑戰,探索出一條自我突破的可行路徑。
修煉內功:建立中心制組織架構
在4.99%的下滑中,太平鳥看到了本質的問題——舊有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因此其轉型始終錨定一個目標:找到可持續增長的發展模式。
這一目標最直觀的落地動作,是將太平鳥女裝與男裝合并,整合為統一的“太平鳥主品牌”。此舉核心思路是“抱團聚力、力出一孔”,通過集中資源強化品牌核心競爭力。
而品牌合并的背后,是太平鳥組織架構的深度調整——搭建“中心制”組織結構:此前男裝、女裝分屬不同事業部,各自獨立運營;整合后,公司統一成立品牌商品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零售中心三大中心及其他各職能中心,以中心化管理替代事業部分割。
太平鳥服飾副總裁歐利民解釋稱:“事業部制能把企業推到一定高度,但如果沒有科學化管理,經過大部制變革,很難突破100億的規模。”
那么,事業部制的掣肘究竟體現在哪里?
所謂事業部制,通常是指公司按產品、品牌等維度,劃分成多個相對獨立的業務單元,每個事業部如同“迷你公司”,擁有獨立設計、生產、營銷等團隊,優勢是權責清晰、利于單一業務專業化深耕。但對太平鳥而言,男女裝分屬不同事業部,會讓消費者難以獲得完整統一的“太平鳥”體驗。歐利民直言:“太平鳥是整體品牌,若男裝、女裝發展方向不一,會造成品牌‘人格分裂’,不利于品牌資產積累。既然明確太平鳥是一個公司、一個品牌的核心DNA,就需要統一戰略方向。”
因此,男裝與女裝之間的那堵墻必須打破,中心化組織由此形成,這顯著推動了內部效率的提升。供應鏈管理的變革便是典型例證。以前,太平鳥旗下每個品牌都有獨立的采購團隊,現在成立供應鏈中心后,它變成了一個平臺化機構,所有品牌的采購需求都通過這個中心統一對接,實現了采購資源的集中整合。?
這種集中化管理帶來的“溢出效應”十分明顯。據悉,過去太平鳥集團旗下3個品牌分散采購,供應商層次、標準不一;現在通過供應鏈中心,能實現統一的供應商管理、采購標準與質量要求。優質供應商現在可以同時服務3個品牌,采購規模的大幅提升,也讓太平鳥有能力與行業內頂尖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確保用最優質的供應鏈資源滿足產品需求。最終帶來的結果是: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內部協作效率大幅提高。
可以說,中心化組織成立之后,組織驅動增長有了更多具象的表達。這一變革的目標是:組織賦能團隊,賦能業務,并形成可復制經驗,未來可應用于樂町LEDIN、太平鳥童裝MINI PEACE等旗下更多品牌。
聚焦上升中產 開啟品質化升級
在推進內部組織架構變革的同時,太平鳥也在同步梳理品牌定位與目標人群。目前,太平鳥已將品牌核心定位人群鎖定為“25—35歲的上升中產”——對人生、生活有追求,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狀態的群體。這一定位與此前存在差異,過去太平鳥女裝、男裝的定位年齡段集中在25—30歲,此次不僅拓寬了年齡范圍,更聚焦于“上升中產”這一具有明確特質的人群。
不過,“中產”一詞的出現,也引發了外界的疑問:太平鳥是否要向高端化轉型?是否會摒棄此前服務的年輕消費群體?
事實上,這樣的理解并不準確。一個事實是,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都有年輕人。做品牌的真相不是陪著一代消費者成長、成熟,因為那會造成品牌老化;而是要牢牢鎖定年齡段定位——這意味著目標人群始終處于動態變化中。而這正是品牌運營的一大難點:需要對定位人群“常理解常新”,因為他們的需求、偏好會隨時代不斷改變。
太平鳥當前正在做的,是對目標人群進行“更精細化的需求匹配”。歐利民強調:“太平鳥‘時尚’的核心基因從未改變,現在我們基于對‘上升中產’人群的深度理解,希望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不是快時尚模式,而是轉向‘精選款’策略,從材質、版型、做工等維度全面升級產品品質。”
為支撐這一品質化升級方向,太平鳥已落地實際行動:今年底,包含數字化打樣中心、標桿制造工廠、理化實驗室三大模塊的太平鳥卓越技術中心即將建成;去年11月,太平鳥宣布投資約6億元建設的太平鳥時尚研發中心項目已正式啟動,預計于2028年投入使用。
若將服裝市場的定位比作“金字塔結構”——頂端為頂奢品牌、中間層為輕奢品牌、基層為大眾品牌,太平鳥的定位是介于輕奢與大眾之間:既區別于大眾市場的基礎款,也不同于輕奢品牌的高定價。
精準卡位“品質時尚”
從行業背景看,近年來隨著戶外、小眾運動的流行,運動鞋服獲得的市場關注度遠超時尚、商務服飾。但運動鞋服無法滿足消費者全場景的穿著需求。盡管當下許多消費者正主動打破“運動服飾僅適用于運動場所”的刻板印象,可在現實中,仍有大量相對正式或追求儀式感的場合,如商務談判等,并不適合運動服飾出場。
而這,正是太平鳥深度思考、鎖定的市場機會點。
針對中產的不同場景需求,太平鳥內部提出“多場景開發”策略,按照消費者社交場景開發服裝,比如“中壓社交”(與重要客戶談判、關鍵場合演講、參加婚禮等),著裝需傳遞專業度與儀式感,“低壓社交”(和閨蜜輕松聚會),需兼顧質感與舒適,此外還有都市輕運動場景的產品布局。
但這并不意味著太平鳥是將時裝與運動品類割裂開來。運動服飾可以被消費者視為“時尚的”,而太平鳥主打的“品質時尚”,同樣可以推出運動品類。背后的底層邏輯,是品牌能否準確深刻理解消費者需求、精準響應其變化。
歐利民認為:“服裝行業并非‘品類取勝’的行業。對我們而言,關鍵是擁抱年輕新興中產,而非固守某種品類局限,滿足當下消費者的時代需求才是‘時尚’的本質,說到底,‘以顧客為中心’才是根本,而非‘以品牌自我為中心’。”
改革必然伴隨陣痛。過去這兩年,太平鳥業績持續震蕩,但這是品牌主動推進戰略調整必然要經歷的階段。不管是內部的調整還是外部的升級,這當中每一項改變需要時間磨合和適配。
比如,為配合品質化升級,太平鳥在渠道方面進行了諸多調整,升級門店形象和陳列風格,這其中,尤其會“挑動筋骨”的是門店結構的優化。過去幾年,太平鳥持續關閉低效門店,將重心轉向“提升門店坪效”,通過資源集中化,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渠道拓展上,太平鳥已經有了新動作。2025年初,上海南京路的“超級壹號店”開業,該店聚集了太平鳥集團旗下主品牌太平鳥PEACEBIRD、少女裝品牌樂町LEDIN、太平鳥童裝MINI PEACE,具有標桿性意義。與此同時,全新的太平鳥旗艦店也在加速布局:截至2025年6月末,太平鳥已在寧波、武漢、杭州、重慶等城市的黃金商圈落地9座旗艦店。
關于未來發展,太平鳥規劃清晰:未來兩年,重點是鞏固變革成果、夯實發展基礎;未來五年,目標是成為中國時尚服裝賽道的領導品牌并樹立行業標桿。
1996年,太平鳥成立,在當時的老廠區,太平鳥豎起了“爭創中國第一時尚品牌”的標語。這是太平鳥的夢想和目標。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襲來,面對工廠訂單銳減、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在心底烙下的宏大目標支撐著太平鳥走過那段艱難歲月。多年來,這一目標在企業內部被反復提及、強化。如今,太平鳥再度開啟創業,這一目標一直未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