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蒼山孤獨癥男童走失離世:看見特殊教育的困境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14 21:27

言詠/文 歷時5天的搜救在8月13日劃下句號,帶回的是壞消息。一名8歲的孤獨癥男孩,8月9日跟隨康復機構在大理蒼山獨立出行時走失,5天后他在一處山澗被找到時,已無生命體征。搜救過程中,媽媽錄制的呼喊——“快出來,媽媽這里有可樂和奧利奧”跟著搜救者的腳步循環響徹山野,聽者揪心。當搜救最終以悲劇落幕時,人們抱憾、悲傷、哀悼,也有憤怒。 

憤怒是正常的,人類的悲喜仍然相通,他是一個無辜的孩子。人們想問:這只是一場意外嗎?誰讓他身處險境?誰要為悲劇擔責? 

互聯網上出現了苛責父母的聲音:有的說他們心大,敢把特殊需求的幼子交給機構單飛;“陰謀論”者甚至懷疑他們的動機。當然,人人都有表達的自由,但表達要克制,自由不可越界為對他人的網暴。這個家庭才是巨大悲傷的真正承受者,無論如何共情,旁人永遠是旁人。陌生人敲敲鍵盤輕易宣泄情緒,對父母而言卻是極大的傷害。還記得2023年武漢那個墜樓的失子母親嗎?雖然不能確認墜樓與網暴的直接關聯,但那些指責她喪子之后妝容精致、不夠悲傷的輿論,無疑是二次傷害。 

走失男童被找到后,父親在救援群代孩子道謝,寥寥數語背后,是巨痛中作為“人”的理性。圍觀者也用理性來回應理性吧,善意地表達哀悼就好,給這個家庭安靜的時空消化傷痛。 

但對涉事機構的追責不能含糊。從已知的信息看,這家叫“明日之光”的機構確實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注冊為家政機構卻開展特需兒童康復訓練和夏令營服務;收費昂貴、宣傳師生配比2:1,實際卻為7個孩子、4名老師;從發現孩子走失到報警間隔了兩個小時;當無數志愿者漫山搜救時,機構刪空社交平臺賬號,緘默不語。當地已經對這家機構展開調查,毫不含糊地追責才能告慰逝去的孩子,和那些為了找到他冒著風雨晝夜上山的人們。 

更進一步說,這起悲劇暴露了特殊教育的良莠不齊,以及特需孩子家庭面臨的集體困境。一個社交平臺的帖子后有條評論,大意是不要盲目譴責,其實普通人對孤獨癥群體的困難處境一無所知。

跳出此次事件的具體是非,特殊教育現狀的確不易。很多人追問為何沒有資質的機構濫行,譴責機構為何租賃不正規民房辦學,但實際上,正是公辦或“正規”特殊教育不足,家長需求無處安放,“不正規”的民間機構才有生長空間。再加上制度不規范,很容易就走向野蠻生長。即便是正規民間機構,也很難有資源獲得正規的教育用地,不得不租賃民房。這些年來,國家政策和財政對特教的支持已經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諸多欠缺。 

一位移民英國的特需孩子的媽媽說,她在倫敦居住的區,有26所接受特需孩子的學校供選擇。孩子學校最近剛組織了一次為期四天的單飛旅行,師生比1:1,全部免費。政府還會付費請人照護孩子,讓家長得以喘息——孩子18歲之前每周4小時,18歲之后增加到每周10小時。 

比單純譴責更重要的,是看見這些差距。 

一起個體的悲劇,折射出一個群體的困境。愿這一事件能成為推動制度完善,推動特需教育走向規范發展的契機。需要提醒的是,加強監管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滑向另一個極端——為了不出事,干脆什么都不讓做。社交平臺上就有評論說,孤獨癥兒童為什么要去爬山,留在家里干預看護不行嗎? 

這是一種誤區。蒼山事件中具體路線是否合適,的確值得爭議,但特需孩子擁有同等的教育、娛樂和社交權利,應該成為社會共識。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殘障人士出行不方便就認為他們最好留在家里一樣,相反,社會要提供足夠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出行。 

但敬畏之心不可少,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坦率地講,此次悲劇是特教圈和戶外圈野蠻生長疊加的結果。有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在英國,沒有一個老師敢隨隨便便帶自閉癥兒童出遠門》,“不敢隨隨便便”的背后是慎之又慎的評估和準備。在生命面前,冒險不是勇敢。 

5天的救援里,還有一股力量值得被記錄,那就是無數民間救援者的自發涌現。雨淅淅瀝瀝地下,志愿者站滿山野,有人從昆明趕來,旅居大理的外國人也加入其中,他們向大山要生命。他們身后,是整整一座城的支持——攤主老板拒絕收款遮擋住價目表,快餐店店主送來熱騰騰的盒飯。逝者已矣,希望這些關鍵時刻涌現的善意,在日常中也能繼續流動。這些讓“人之為人”的閃亮,是一個社會最為珍貴的存在。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評論版主編 武漢大學法文系畢業。08年入職機動記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