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22 23:50
近日,西安市交通管理部門以全面停止低價營銷為名叫停了網約車的“一口價”“特惠價”;在全國范圍內,多個行業協會在相關反內卷倡議書或者自律公約中,都提及了抵制低價競爭、抵制惡意壓價以及低于成本的傾銷行為,有的還形成了所謂的“最低價”機制。
與此相關的是,部分行業在“反內卷”的過程中開始漲價。價格上漲的推手既有政府部門,也有行業協會和頭部企業組成的部分自律組織。市場顯然樂見其成,一些論者更將這種現象作為“反內卷”見效的佐證。
從行業利益和執行難易程度出發,“反低價競爭”容易成為各行各業在整治“反內卷”時的優先選項。政府部門或者協會等組織出手,也可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我們認為,對此仍需理性辨析。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不是所有的價格競爭都是“內卷式”競爭。經濟學一直將價格看作市場競爭的重要維度。從政策和法律角度出發,一般只有“低于成本”的“價格戰”才是應該反對的價格競爭類型,也是“內卷”式競爭的主要表現之一。
從治理方式來看,“反低價競爭”不應該脫離公平競爭審查、價格法和反壟斷法的框架。比如,對一類產品或服務是否屬于價格法中“長期低于成本”的認定,要經過詳細論證,符合法定流程。無論是各個政府部門還是行業協會都應該時時警醒,價格干預切忌拍腦袋式的任性而為,價格自律也不能觸及反壟斷的紅線,甚至走向某種形式的“價格卡特爾”。
更何況,目前中國經濟面臨著需求不足的問題,這是價格戰持續的重要背景。在這個背景下,任何行業的非市場化漲價行為恐怕都難以維系。以光伏行業為例,如果多晶硅(光伏上游材料)要漲價,光伏組件企業就要為漲價買單;如果光伏組件企業要漲價,下游發電集團和分布式光伏用戶就要買單。問題是,在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光伏并網價格不斷走低的今天,電力市場是否有能力為光伏產業鏈漲價買單?
如果說光伏下游尚且有 “五大六小”等國有電力集團,有可能在多方意愿下,消化部分漲價成本,那么面向終端消費者的電商、快遞等行業,消費者是否有意愿、有能力承擔價格的上漲?
在我們看來,一些行業 “內卷式”競爭的確表現為五花八門的價格大戰,不過卷價格始終還是表象。“反內卷”更關鍵的是找到病根子對癥下藥。除了病根,價格戰也就打不起來了。如果治標不治本,低價競爭總會卷土重來。
我們理解,當下強調“反低價競爭”的本意不是漲價,而是推動恢復市場的公平競爭機制。對一些行業來說,如果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價格確實會掉頭向上,企業利潤水平也可能提升。這會激勵企業尋求創新增長,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它是整治“內卷式”競爭期待的成果,也必然是市場意志的體現。
這不是一道簡單的“漲價令”就能夠實現的。甚至可以說,如果只盯住價格可能適得其反——價格是市場供需的信號,不當干預價格會釋放錯誤的供需信號,延遲產能市場化出清的節奏。
所以不難理解,“反內卷”的核心是著力推動市場恢復其配置資源的能力,需要解決一系列不利于市場發揮作用的問題,比如企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政府的不合理補貼行為、行業不合理的準入限制等等。其中一些問題涉及領域廣闊、存在時間長,要扭轉局面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系統性的調整方案和較長的調整時間。
這正是我們提出綜合整治 “內卷式”競爭的原因。對此,要有緊迫感,也需要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