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數字化助力理財市場規范運行

2025-08-13 15:54

近期,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2025上半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我國理財市場在完善理財產品集中登記服務、優化理財信息披露平臺、加強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理財機構專業化服務水平。

集中登記強化監管穿透力

理財產品集中登記服務是近年來理財市場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以前,理財產品分散在不同銀行和機構,缺乏統一的信息管理和標準,不僅給監管帶來難度,也容易引發數據錯漏和管理混亂。

為提升金融監管效能、防范系統性風險,監管部門近年來持續推進理財業務凈值化轉型,落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強化信息披露要求。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不得發行未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并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

推行理財集中登記服務是強化監管的關鍵抓手。這一機制通過建立統一的登記平臺——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實現了產品信息、理財投資者信息以及底層資產信息的“向上”和“向下”穿透登記,滿足監管部門全面、動態、穿透的管理要求。

《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累計與金融監管總局及36家地方金融監管局、1000余家銀行及理財公司聯網,2025年上半年累計登記理財產品2.78萬只,資產信息283.5萬條,投資者信息合計超1000億條。

具體來看,哪些理財信息要集中登記?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支持開展全生命周期登記:在產品端,登記理財產品屬性、發行、募集、存續期交易、凈值變動及終止兌付信息,為每個理財產品生成唯一登記編碼,使投資者可通過中國理財網驗證產品真偽;在資產端,穿透登記理財資金投向的底層資產,確保資金流向透明;在投資者端,記錄投資者身份信息、持有產品情況及交易記錄;在銷售端,登記代銷機構、銷售資金結算及銷售信息;等等。

“集中登記平臺將所有在售和存續理財產品統一登記,像給每只產品發了‘身份證’,讓其整個生命周期的數據都能被追溯和核查。”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說,理財產品集中登記服務的意義與成效顯著。對監管部門來說,通過集中登記平臺可實時監控理財資金的具體投向,避免資金脫實向虛或流向限制性行業,提升了監管有效性;對投資者來說,集中登記平臺提供了權威的理財信息查詢渠道,減少了虛假、重復或模糊的產品信息,更好地保護了投資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行業來說,集中登記支持理財業務凈值化、規范化發展,助力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和資管行業轉型。

在理財集中登記服務的支持下,理財市場業務發展更加規范。以養老理財為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支持市場機構接入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行業信息平臺,全面開展個人養老金理財業務。自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展以來,6家理財公司已累計推出35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由21家銷售機構代銷。今年,共有3家理財公司新發行5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進一步豐富了產品體系,滿足投資者養老需求。截至2025年6月末,產品個人養老金份額余額超151.6億元,較年初增長64.7%,開立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行業信息平臺賬戶的投資者超143.9萬人,較年初增長46.2%。

信息披露保護投資者權益

信息披露是理財市場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核心防線,能有效減少銷售誤導,構建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健康市場生態。今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銀行保險機構資產管理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系統規范了資產管理信托產品、理財產品、保險資管產品的信息披露行為,推動同類業務實施統一監管標準,強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

強化信息披露,重要的一步是建設規范、便捷、及時的信息披露平臺。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理財網信息披露平臺建設和運營持續加強,從平臺架構設計、信息披露功能、質量監測指標、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4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實現了“填報標準化、披露自動化、服務綜合化、監測日常化”的功能目標。《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中國理財網信息披露平臺已累計服務60家市場機構,實現理財公司全覆蓋,累計發布各類公告超40萬份。

“理財不是‘保本保收益’的,投資者需要充分了解產品結構、風險屬性及歷史表現。因此,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是對投資者最直接、最有利的改變。”曾剛表示,借助信息披露平臺,投資者可以看得懂、看得清每一只理財產品的核心數據,可以方便地比較不同產品,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盲目投資,有助于養成專業、健康的投資理念。

在信息披露具體環節中,還存在許多需要優化的流程性問題。比如,針對信息披露標準化規范化問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制定了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格式模板,并細化了400余個字段的填報規則。再比如,針對信息披露文件傳輸過程中存在低效和不夠安全的問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推出信息披露文件分發服務,降低運營成本和操作風險,提高代銷合作對接效率,保障投資者及時從代銷渠道獲取信息披露內容。《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已有42家市場機構使用服務,全面覆蓋頭部發行機構和代銷機構,市場份額占比超60%,累計傳輸報文超2.3萬條。

作為首家與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簽約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文件分發服務協議的理財公司,興銀理財持續推動理財信息披露規范化。興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一方面通過科技賦能,推進日常公告自動化生成,從源頭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與多家代銷機構實現信息披露文件直聯,有效解決了公告傳輸效率低下和容易遺漏的問題。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系統建設、制度建設、機構接入、運維管理等工作,保障中國理財網信息披露平臺安全穩定運行,在理財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數據共享提升行業效率

在金融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理財機構深化數據共享已成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今年以來,在中央結算公司的支持下,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持續加強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臺建設,助力提升機構產品發行與銷售效率、降低對接成本,為廣大理財投資者申贖理財產品提供了堅實保障。

《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已有1266家機構接入理財產品中央數據交換平臺,機構類型覆蓋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含省聯社下轄行社)、外資銀行、民營銀行和理財公司等。今年上半年,累計支持883家機構通過交換平臺安全穩定開展銷售信息和數據交換,交換平臺理財產品銷售贖回業務發生額近70萬億元。

數據多跑路、機構少重復,透明高效的理財市場協作發展格局正在形成。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借助中央數據交換平臺,理財公司、銀行以及銷售機構之間不僅減少了手工錄入和重復對賬的人力消耗,提升了各環節的工作效率,也對市場行情和客戶行為有了更精確的把控,獲得了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的數據支撐。

隨著數據交換更加便捷高效,理財行業充分發揮數據優勢,深入挖掘理財大數據資源價值,積極推動數據信息服務體系市場化。在拓展理財市場數據類服務方面,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搭建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城商行、農商行理財子公司兩個數據共享圈,通過市場自愿、協商一致、簽約共享模式,滿足機構對單家機構、單只產品的精細化分析需求。

此外,針對投資運作中流程冗長、數據孤島等關鍵問題,理財機構構建了一系列基于數據的工具助力投資經理減負。

交銀理財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公司在已全面實現參數線上集中化管理基礎上,推出參數模板引用、交易一鍵下單、未來現金流管理以及產品業績測算等工具,實現產品從創設到終止的全鏈條信息聯動與智能交易。另一方面,引入自動化技術打造智能數據助理,實現外部交易成交單據自動錄入和組合管理臺賬數據跨系統自動歸集,解決手工工作繁雜、質量不高、標準不統一問題,為投資運作提供快速、高效、精準的數據支撐。

“總的來說,理財市場正在由注重規模逐步轉向注重規范、透明與效率。集中登記、信息披露、數據共享等基礎設施與服務的升級,持續提升理財市場的專業化、數字化水平,為廣大投資者帶來更佳的理財體驗。”曾剛表示。

來源:中國經濟網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