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鍋圈的新店打算讓機器人來炒菜

2025-08-13 13:43

8月11日,界面新聞獲悉,鍋圈近日宣布完成對“熊喵大師”的數千萬級戰略投資,并同步發布聚焦社區場景、由炒菜機器人現炒,實現中餐到家的“鍋圈小炒”項目,以及標準化中餐食材供應鏈項目“肴肴領鮮”。

熊喵大師是一家主要研發智能炒菜機的公司,成立于2019年。目前這家公司通過智能炒菜機和標準化數字菜譜覆蓋供應鏈體系,服務了超過100家餐飲企業,覆蓋1000多家門店。

除了在供應鏈層面布局,鍋圈投資這家智能炒菜機公司的一個目的,還在于拓展新的門店類型——鍋圈小炒。

8月11日,鍋圈對界面新聞回應稱,目前鍋圈小炒暫時還沒有門店開出,仍然在籌備中,并計劃在近期落地。

具體來說,鍋圈小炒就是開設用炒菜機器人做菜的“現炒店”。鍋圈食品聯合創始人安浩磊表示,鍋圈小炒立足社區,旨在解決在家做中餐“不會做、做不好、做著麻煩、下館子貴”的痛點。而鍋圈小炒依托鍋圈的標準化中餐食材供應鏈體系“肴肴領鮮”,以及與熊喵大師聯合研發的智能炒菜機和數字菜譜,鍋圈小炒可以在5分鐘內現炒出菜肴,且價格僅為社會餐廳一半。

根據安浩磊的介紹,鍋圈小炒門店可提供數百道家常菜,覆蓋早餐、午餐、晚餐、夜宵全時段餐飲場景。消費者既可以在門店直接點單,由機器人現炒堂食或外帶,也可購買標準化食材包和醬包回家自己做。

這種使用機器人現炒的模式類似于京東的“七鮮小廚”。而京東也在2024年7月花費2億元戰略投資了一家炒菜機器人公司“橡鹿科技”,并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事實上,炒菜機器人在如今的餐飲行業,尤其是快餐領域已經應用廣泛——它們已經“入侵”了很多餐飲店的后廚,可以完成一些標準化的、提前設計好的烹飪環節。而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商用炒菜機器人廠商已經有約10家。

養老社區食堂中的炒菜機器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比如農耕記、金鼎軒、米村拌飯、大米先生、鄉村基、南城香、小菜園等快餐連鎖的后廚已經用上了橡鹿科技的炒菜機器人,制作諸如魚香肉絲、番茄炒蛋、宮保雞丁等菜品。因為這些菜品的烹飪流程已經高度標準化,配料和調味比例固定,適合通過機器人來操作。

橡鹿科技的工作人員曾經演示,炒制一道小炒黃牛肉,人類廚師通常要10分鐘左右完成,炒菜機器人只需3至5分鐘。

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餐飲及食品行業分析師林岳在采訪中告訴界面新聞,目前的炒菜機器人使用場景主要在活動團餐、企業食堂、連鎖快餐、社區餐飲等領域,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縮小廚房使用面積,節省人力等運營費用,另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出餐的標準化和效率。

“通常來講,一名廚工可以操作3-6臺炒菜設備,同等時間內出餐效率可以提升3倍,在大型用餐領域是非常具有性價比的應用。”他對界面新聞表示。

根據小菜園此前的招股書顯示,單臺炒菜機器人客單價5萬元,小菜園有600余家門店,平均每家門店大約會投放5臺炒菜機器人,預計花費1.5億元。

鍋圈此番投資智能炒菜機公司熊喵大師,意在通過雙方整合上游食材與調味料資源,優化成本結構,推動標準化產品迭代,形成產業鏈協同效應。

除此之外更為關鍵的是,鍋圈也想借助炒菜機器人的模式拓展新的門店模式,待跑通后助力它加速開店。

根據此前鍋圈創始人、董事長楊明超透露的消息,今年鍋圈將在鄭州開出第一家中餐鍋圈小炒,未來會開放加盟,單店投資在30萬元左右。

由此可以判斷,鍋圈小炒將可能是未來鍋圈拓店的一大抓手。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了過去2年半左右的“蟄伏期”后,今年下半年鍋圈要開始大力開店——“從內部規劃而言,今年下半年的開店增速有望回歸到最快水平。”楊明超在2025年半年報業績會中表態。

根據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鍋圈實現營收32.4億元,同比增長21.6%;凈利潤1.9億元,同比增長122.5%——這也是它上市以來的營收和凈利潤最高增速。

在門店數量方面,鍋圈從2024年6月30日的9660家門店增長至2025年6月30日的的10400家門店,重回增長軌道。

此前受到整個大環境增長乏力的影響,楊明超曾經在2023年中期做出了相對保守的策略,基調是2年內不再致力于開新店。從2024年報上來看,它過去一年門店規模有所降低——2024年底鍋圈門店數量為10150家,較2023年底的10307家減少了157家。其中加盟店在2024年底為10135家,較2023年底的10300家,減少了165家。

但鍋圈仍然沒有放棄“2萬家店”的目標。

出于拓店和激活復購的邏輯,原本定位于食材零售的鍋圈在去年將戰略定位調整為“社區央廚”,通過拓展燒烤、精釀啤酒、西餐等品類,增加了早餐、兒童餐、西餐等消費場景,從而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頻次。

圖片來源:微博@鍋圈食匯

增加消費場景后,拓店的增量一方面要從下沉市場尋找。鍋圈的一大門店類型是鄉鎮店,與標準門店有所不同,主打BC(餐飲端與消費端)一體化,門店較大,致力于滿足周邊農村顧客的日常大宗采購需求。另外,升級后的新鍋圈鄉鎮門店,在產品結構和陳列上更貼合了鄉鎮消費者的需求。

2025年上半年,鍋圈凈新增了270家鄉鎮門店。隨著鄉鎮店新店型的逐漸成熟并在數量上穩步增長,鄉鎮店有可能成為鍋圈達成2萬店目標的一大突破口。

“該模型成功跑通后,調改后的新型門店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收入已與縣城店相當,且潛力巨大。鑒于中國擁有4萬多個鄉鎮、65萬個行政村,市場潛力不可估量,此模型有望成為未來幾年鍋圈業務增長最快的板塊,鍋圈也將持續深耕最下沉市場。”楊明超說。

另一方面,對于高度依賴加盟的鍋圈來說,開出新店的驅動,也來自于它不斷拓展出的新品類,由此發展出新的門店模型,吸引加盟商。

從楊明超的表態來看,鍋圈小炒有望成為吸引加盟商的又一種新店型。

“鍋圈小炒短期內很有市場機會,”林岳在采訪中對界面新聞分析稱,“其模式契合社區性價比、高頻的用餐需求,有供應鏈優勢,加上機器人的技術加持,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這符合鍋圈從火鍋食材零售商轉向全品類餐飲服務商的戰略,也是其投資社區餐飲生態的關鍵一步。但長期來看還需要看菜譜的創新能力及出品的穩定性。”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