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13 15:21
“別人能退,為什么我不行?”過去一個多月,小山多次撥打某銀行信用卡客服電話。
在社交媒體上,各類宣稱信用卡退費的“成功案例”層出不窮:有人追回千元年費,有人拿回上萬元分期手續費。此類退費案例讓不少持卡人動心。經濟觀察報記者以“信用卡退費”關鍵詞在某社交媒體平臺搜索,7月以來的相關話題的筆記有90多篇,比6月的40多篇明顯增加。
小山曾辦理了一張銀行信用卡,透支取現3.6萬元,年化分期手續費率為18%。因幾次資金周轉困難,他連續多月只能支付最低還款額,由此產生的罰息如“滾雪球”般累積,最終高達2.3萬元。
小山多次撥打某銀行信用卡客服電話進行登記反饋后,7月中旬,銀行工作人員溝通讓他到南昌本地的分行面談,提出能減免2000元息費,若實在困難可延期2期還款,但無其他費用減免方案。此后,他再次得到銀行工作人員回復:無法解決,延期還款也無法批準。
像小山這樣的持卡人不是個例。他們中有人因認為信用卡收費不合理,自行提出訴求成功退息;也有人抱著“能找回一點是一點,不會有損失”的心態,選擇軟磨硬泡或尋求中介幫助。而這些中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宣稱“債務委托公司”“合伙人公司”的機構,另一類是以個人身份接單的中介。他們均聲稱能幫忙退還多種費用,且不同銀行政策存在差異。
一位自稱“道合集團”的工作人員稱,有的銀行可以退分期利息,有的可以退最低還款利息,有的銀行可以退年費和權益費。與此同時,他還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展示了幫助退費的“截圖”——6月中旬,他曾幫助一位客戶退了三家銀行信用卡的息費,共計5452元。
一套話術59元
一位自稱“小研律所”的工作人員聲稱,他們能夠提供信用卡退費相關話術,該話術學習費為59元,且付費后可繼續解答相關疑問。
經濟觀察報記者支付“話術學習費”后,該工作人員立即發來一個文件夾。文件夾內有退息客服溝通步驟、分期手續費退息文檔、年費操作流程、全額罰息追回技術、追息費率和可退金額計算方法等多個文檔,同時還有多家銀行退息的“實戰話術音頻”。
音頻完整展示用戶需要與銀行信用卡客服溝通的四個步驟:第一個是撥打客服電話查詢賬單,第二個是提出訴求并登記反饋,第三個是結合當下困境或銀行未告知等情況與專員溝通,第四個則是堅持訴求向領導反饋,若不成功,則繼續向上投訴。?
以“某銀行退息錄音話術文檔”為例,音頻中張先生撥打銀行信用卡客服電話查詢得知,2020年6月—2025年2月末,其因逾期還款生成的息費共計10744.51元。他多次強調,辦理信用卡時工作人員未明確說明使用最低還款后仍需支付高額利息,且循環利息持續增長。
銀行信用卡客服回應稱,信用卡未全額還款會收取息費,張先生的信用卡有20天到50天的免息期,提示周期內賬單需按時全額支付,信用卡合約中已明確標注用卡規則,逾期或其他情況產生的利息無法減免。
張先生隨即要求與客服人員的上一級領導溝通。銀行信用卡值班王經理回電稱,銀行通過多種方式提示費用收取,辦卡成功后寄卡函上也有相關說明。之后,張先生以“未完全告知”“資金困難”“循環利息年化利率超過24%”等理由闡述息費過高問題,提出退費8000元。最終,銀行表示可申請退息1979元,結果將在三個工作日內通知。
不過,該音頻的真實性無法考證。
高手續費背后的“假律所”陷阱
除了售賣話術,中介還推出更高收費的代退服務。多個中介還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可以代為撥打信用卡客服電話申請退費,但要收取一定費用,服務費用為退后利息的20%至50%。
若選擇代退費服務,持卡人需要向中介提供一系列個人信息,包括姓名、信用卡卡號后4位、手機號、身份證號、生肖、性別、查詢密碼、緊急聯系人等。
一位代退息費的中介表示,這些基本資料是客服核對身份所需,并保證不會泄露信息。
然而,看似專業的“代退費”服務背后藏著資質貓膩。多數打著“法務咨詢”“債務優化”旗號的中介公司,實際運營主體并非具備律師執業資質的律師事務所,而是兩類公司:一類是經營范圍僅含“信息咨詢”“企業管理”的普通咨詢公司;另一類是此前被重點打擊的黑灰產主體——債務委托公司。這類公司通過炮制“律所合作”“前銀行員工坐鎮”等噱頭來吸引客戶。
上述自稱“小研律所”的工作人員稱,自己所在的公司為三人合伙公司,可以稱為“律所”。但記者提及相關資質時,對方便不再回應。
“有些客戶之前也跟我們說過,他們網上購買了教程,弄了沒用才找到我們。”一位中介稱。當被問及公司資質時,該中介表示,他們是一家法務公司,退保費、息費、信用卡和網貸協商還款是其正常業務。
在記者的追問下,該中介展示了“公司的營業執照”圖片,圖片顯示該公司名為某某教育公司,2023年成立,經營范圍涵蓋教育咨詢服務、信息咨詢服務、招生輔助服務、網絡技術服務等。“我們一直用這個(營業執照)來做。”該中介稱。
此外,有的中介還拋出“承諾”吸引客戶:時間沒有超過2年就能退,時間越久越不好退。只要近幾個月沒有退過,幾乎100%會成功。
警惕退息維權騙局
一位北京地區國有大行信用卡業務人士稱:“不知道(信用卡退息政策),我們銀行沒有亂收費的情況。”
一位股份行信用卡客服人員表示,目前沒有查詢到信用卡退費政策,如若客戶在2023年10月12日之后有在還款日后3天內全額還款到賬產生了費用,可聯系人工申請返還。
資深信用卡專家董崢提到,信用卡退費存在合法與不合法兩種情況,按照個人真實情況或合理訴求與銀行協商是合法行為,編造、隱瞞相關事實與銀行溝通,則為不合法行為,涉及“黑灰產”。
有銀行表示,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不會以這種方式退還信用卡分期手續費。如果對信用卡分期業務有任何疑問或需求,應通過官方渠道聯系銀行客服,如撥打信用卡背面的客服電話、登錄銀行官方網站或手機銀行等,切勿輕信陌生來電和非官方信息。
從監管層面的最新動態來看,多地已針對此類亂象展開專項整治。例如,2025年7月,新疆金融監管局等14部門聯合發布通告,直指非法中介以退息退費為噱頭收取高額手續費、唆使消費者偽造證據等問題,并明確了正規維權渠道和舉報途徑,為消費者辨別非法中介、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了清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