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杏花村到新疆奇臺,跨越五千多里山河,汾酒將“汾酒第一車間”布局在北緯45°的大麥黃金產區,以一場跨越山海的品質之約,尋找中國白酒的黃金起點。
在清香型白酒不斷開疆拓土、整個品類向20%市場份額奮勇進發的當下,品質已成為決勝市場的關鍵。汾酒以原糧自控、工藝創新、全鏈標準的系統性實踐,共同熔鑄為“品質驅動增長”的底層邏輯。這不僅為清香白酒的可持續增長注入澎湃且確定的動能,更在波瀾壯闊的中國品質白酒宏大敘事中,深深刻下了無可替代的汾酒坐標。
天山沃野啟種源,科研匠心鏈品質
作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的核心工藝依賴優質大曲。大麥是制作大曲的關鍵原料,其發達的酶系和適中的淀粉含量為固態發酵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直接決定了酒曲的發酵效率與風味物質轉化能力。為從源頭保障原料品質,汾酒將制曲專用大麥的制種基地鎖定在新疆奇臺縣——這座被國家認證的“大麥之鄉”,正以4000年的耕作積淀與現代育種技術的結合,為汾酒品質筑牢根基。
奇臺縣地處天山北麓,屬中溫帶大陸性半荒漠干旱氣候,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無霜期約160天。天山融雪形成的灌溉水源與肥沃的沖積平原土壤,共同構建了麥類作物生長的“黃金三角”。據史料記載,奇臺自漢代起便是塞外重要的糧食產區,素有“北部糧倉”之稱。如今,全縣220萬畝耕地中,大麥種植面積占比顯著,是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的核心示范區。
“這里的氣候條件幾乎為大麥量身定制。”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剛剛指出,奇臺大麥以“高產、優質、抗逆”著稱,其蛋白質含量、淀粉結構等指標天然契合白酒釀造需求,成為汾酒選定此地作為制種基地的核心原因。
2024年,汾酒集團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在奇臺試驗站推出企業定制化制曲大麥品種——“汾酒大麥1號”。該品種經三年田間選育與汾酒釀造工藝驗證,具備三大優勢:1,產量與抗逆性:畝產較傳統品種提升15%,且在極端天氣下仍保持穩定;2,釀造適配性:β-葡聚糖含量優化,糖化效率提高20%,顯著縮短發酵周期:3,風味物質基礎:麥芽香氣成分比例精準匹配清香型白酒需求,為酒體提供清雅的麥香骨架。
此外,汾酒率先在行業內建立“企業+科研機構+產區”的種源創新模式,將原料基地建設納入企業戰略頂層設計。通過控制種子標準、種植規范與收儲質檢全鏈條,汾酒實現了從“田間到酒曲”的品質閉環管理。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更是白酒品質的‘第一車間’。”郭剛剛強調,汾酒的實踐打破了傳統酒企依賴市場采購原料的模式,其“1號品種”的命名與推廣,標志著中國白酒行業實現以企業為主體開展種源標準化建設。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原料穩定性,更通過定向育種引導科研資源向產業需求聚焦,為種植戶提供了可預期的收益保障。
第一車間IP升級,原糧戰略鑄酒魂
汾酒的原糧基地建設是其品質戰略的重要一環。目前,汾酒在北緯36°到45°之間的"黃金種植帶"上,總共布局了約140萬畝原糧基地。這些基地分布在山西、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多個省份,主要種植高粱、大麥、豌豆等釀酒所需的核心原料。
為了確保原糧品質的統一性,汾酒采用了"土地備案+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對所有種植土地進行備案登記,同時實行統一種植標準、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儲存和統一運輸。這種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保證了從不同產區收購來的原糧都能達到汾酒的品質要求。比如在種植過程中,會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在儲存環節,會有專門的糧倉來保證原料的新鮮度。通過這樣嚴格的管理,為后續的釀酒工序提供了優質的原料保障。
目前,汾酒已在全國布局140萬畝原糧基地,涵蓋高粱、大麥、豌豆等核心釀造原料。奇臺試驗站的落地,標志著其“品質原糧”戰略進入深水區——通過控制種子這一最前端變量,汾酒將傳統釀造技藝與現代農業科技深度融合,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原糧保障范式。
這一IP經過五年的沉淀,已然成為白酒領域的典型案例。通過第一車間的IP,展現了汾酒由品質驅動的原糧征程,更顯其格局與價值:其源于對自然的敬畏,成于科技的賦能,終于與家國情懷、時代擔當的同頻共振,不止于釀好酒,更是中國白酒行業構建現代化供應鏈、探索“品質立基、擔當立命、科技賦能、綠色護航”發展路徑的先行示范,為行業貢獻了極具價值的“汾酒方案”。??
“當‘汾酒大麥1號’的麥穗在奇臺隨風起伏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片麥田,更是中國白酒品質升級的底層邏輯。”業內專家評價稱,這種從種子開始的源頭把控,或將重塑白酒行業的競爭規則,推動產業從“規模擴張”向“品質驅動”轉型。
復興綱領引航向,汾酒匠心啟清香新章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山西汾酒憑借復興綱領的指引,實現了營收規模的“三級跳”,重回行業前三甲。 隨著第一階段的成功收官,汾酒即將迎來持續穩健增長的第二階段,旨在全要素、高質量地扎根中國酒業第一方陣,展現其長期主義的發展路徑。
“酒業已經進入了長期不缺酒,長期缺好酒的時代。”作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汾酒是唯一的“清香型”代表,公司也是清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制定者之一。目前公司有著“汾”“竹葉青”“杏花村”三大知名品牌,以及玻汾、老白汾、青花20、青花30四大單品。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應對不同消費人群的“精準施策”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酒企不斷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升級。
第一車間是汾酒高品質行動的一環。《顛覆性創新》作者威廉·泰勒曾總結:決定品牌地位的,不只有經營利潤和規模,更重要的是在行業變革中所處的地位——“最優秀的品牌往往是每一輪變革的驅動者,而不是跟隨者。”一直以來,汾酒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公式:品質+文化=汾酒。
山西汾酒秉承“高品質決定一切,高品質高于一切”的理念,傳承一代代汾酒釀酒師對技藝的不懈追求與工匠精神,踐行“釀好酒、儲老酒、售美酒”的長期主義品質路線,將“極致釀造”刻進汾酒基因。
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品質管控體系,發布并執行嚴于國際標準的汾酒內控標準,匠心傳承清香型汾酒傳統釀造非遺工藝,智能科技創新推動優化升級,以綠色原糧基地與綠色工廠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從一粒糧食到一滴美酒的每一處細節,汾酒以韌性堅守“品質為基”的初心,釀造“最干凈、最純正、最健康、最文化”的汾酒。
作為清香品類“領頭雁”,品質汾酒的前景幾乎是可以預見的。針對汾酒高端產品,近些年,汾酒青花表現突出。青花30·復興版以及青花40等產品作為清香高端標桿產品,不僅將帶動汾酒品牌的價值提升,更被同品類企業寄予厚望。
在清香品類的整體復興下,高品質給汾酒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汾酒對品質的堅守和追求,也將引領一個全新高質量發展的清香時代。
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當下及未來,汾酒依然肩負重要的使命。做好頭部企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堅持品質創新,為白酒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有理由相信,汾酒在“十四五”期間將迎來更大發展,持續引領行業。
方正證券研報指出,25-26 年起進入復興綱領第二階段,為重新筑底的要素調整期,公司主動控速,定調穩健增長為先,在行業調整周期中以提升品牌價值為重。27-30年全面提升產品價格,激發營收增長的遠期潛力。公司作為清香品類龍頭企業,近年來營收不斷增長,在宏觀經濟周期和白酒行業周期“雙期”疊加下,維持業績穩中有升。在品牌、渠道等方面加速布局,有望帶領清香品類實現高質量復興。維持“強烈推薦”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