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07 23:05
據多家媒體報道,安踏集團擬收購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旗下的銳步品牌,且已完成資金交割。對此,安踏集團回應稱:“不對市場傳聞發表評論,建議以公司官方發布的信息為準。”
近期,有消息稱,ABG方面在一份發給銳步授權經銷商的備忘錄中,對安踏的收購予以了否認。
如若安踏集團收購銳步成型,那么在安踏系的品牌版圖上,銳步將是極不一樣的存在。
安踏并購后的斐樂、始祖鳥、迪桑特、薩洛蒙等有顯著共性——通過供應鏈重構、設計本土化及渠道精細化管理,將這些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價值最大化釋放。
這些品牌的成功運營助力安踏集團已連續三年登頂中國體育用品市場。但放眼全球,安踏集團在海外的營收占比微乎其微,整體門店數量僅200多家。如果要成為“世界的安踏”,“海外”這條腿無疑需要強大起來。
那銳步有沒有可能成為安踏反慣性的一條通路?即加大海外市場布局,讓安踏所持有的品牌真正走上全球化道路,在海外站穩腳跟,實現“國內+海外”的雙腿走路?
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張慶認為,這需要看雙方交易的是銳步全球所有權還是國內運營權。若是前者,將對安踏全球化戰略形成有力支撐。盡管銳步近年業績持續下滑,但在北美、歐洲等市場仍保有一定的品牌認知度,同時擁有具備規模的渠道資源。依托安踏自身的供應鏈優勢及多品牌管理經驗,有望助力其全球化戰略的推進;而如果是后者,則是著眼于其品牌矩陣中的空白定位“健身+潮流”,創造增量。
英敏特中國品類總監顧菁表示,銳步是曾有過輝煌歷史的老牌運動品牌,主打健身、跑步和籃球等“大眾運動”領域,相比安踏主品牌,其受眾定位又更偏向潮流和精英人群,可以形成有機互補。這項收購符合安踏多品牌、全球化的集團戰略。
8月6日,經濟觀察報聯系ABG方面,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銳步什么來頭?
銳步成立于1958年,20世紀80年代迎來爆發式增長,曾與阿迪達斯、耐克并稱為“全球三大運動品牌”,但近些年命運多舛。
2005年,阿迪達斯以38億美元從英國Pentland集團(旗下擁有Speedo、Berghaus等品牌)收購銳步,這一價格創下當時運動品牌收購的歷史最高紀錄。彼時,阿迪達斯看重的是銳步在北美市場的占有率——其在北美運動鞋市場的份額達12%,且手握NBA、NFL等頂級賽事贊助合同。
1979年,銳步推出“Reebok Freestyle”,這是當時市場上首款專為女性設計的健身鞋,深受熱衷健美操的女性消費者追捧,成為品牌爆發的起點。1989年,銳步推出Pump充氣技術,通過手動充氣調節鞋面包裹性,在籃球領域與耐克展開直接競爭。這一時期,銳步以“專業運動技術品牌”為定位,在健身、籃球等細分市場建立強認知,同時在女性運動領域積累了獨特心智。
1990年前后,銳步開始著重強化時尚潮流屬性,比如簽約說唱巨星Jay-Z,與美國傳奇說唱歌手50 Cent推出聯名合作款。這一階段,銳步逐漸轉向“街頭潮流引領者”定位,專業性能屬性有所弱化。
2005年被阿迪達斯收購后,銳步陷入定位迷失。一方面,其在專業運動領域的資源(如NBA、NFL贊助合約)因阿迪達斯優先發展自身足球、籃球業務而流失,未能續簽賽事合約;另一方面,在潮流領域,銳步推出的經典復刻款被質疑“缺乏創新”,未能突破圈層;技術研發上,也未見突破性成果。在2007年阿迪達斯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來自銳步,但到了2020年第二季度,銳步僅占阿迪達斯總銷售額的6.4%。
2021年,阿迪達斯宣布以25億美元將銳步出售給ABG,交易價格較收購時縮水超30%。ABG是美國一家品牌管理公司,旗下擁有40多個品牌(如Forever 21、Champion等),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品牌授權經營變現,而非自主生產或直營。加入ABG后,銳步的產品線,比如鞋類、服裝、健身設備,被拆分授權給多家企業運營。
在中國市場,銳步由主營服飾零售與批發的聯亞集團負責運營。2022年5月,聯亞集團正式接手銳步中國業務,其策略主要集中在門店結構調整與成本嚴控等方面。據聯亞集團公告,2022年、2023年、2024年,銳步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分別為15家、30家、36家。由此可見,銳步的擴店節奏緩慢,此外,新開門店多集中在奧萊渠道,清庫存壓力較大。
銳步在中國市場已連續多年虧損。據聯亞集團公告,2024年,其收入較2023年減少19%,主要受中國零售市場消費疲軟、本土品牌競爭加劇影響;2023年至2024年,銳步在中國市場持續虧損。從目前來看,聯亞集團對銳步采取的策略核心是止損而非增長,動作集中在通過奧萊渠道清庫存、嚴控人員與營銷投入等方面。
聯亞集團在2024年年報中明確提及,正評估調整銳步特許經營權安排,可能縮短合作期限,反映出對其長期價值的疑慮。
張慶指出,近幾年,銳步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策略有些向低端靠攏,這對品牌本身帶來一定的損害。目前,銳步的品牌標簽聚焦在專業健身和復古潮流兩個方面,這對于安踏現有的品牌矩陣,是一個空白點。
銳步或將擔任的角色
銳步雖幾度易主,但其在歐美市場仍然具備較好認知度。
美國一家零售商業洞察平臺Retail Boss(零售老板)2024年發布的美國運動服裝品牌知名度排名顯示,耐克、阿迪達斯、彪馬排名前三,喬丹和銳步并列第四。該報告指出,銳步近期通過發布復古款和健身系列實現品牌復興,擁有一批忠實擁躉。
目前,在公開渠道未查詢到銳步在全球市場的具體營收表現,不過,ABG在2024年發布的中期業績新聞稿中曾提到銳步利潤飆升帶動公司整體利潤增長。該公司2024年上半年實現利潤1.76億美元,同比增長416%。
資料顯示,2025年2月,ABG與Galaxy Universal達成協議,后者被授權運營銳步在美國的鞋類業務、零售門店和電子商務。Galaxy Universal是一家專注于運動、健身、戶外等品類的品牌管理公司,在80多個國家擁有60000個銷售點。銳步在歐洲和英國的業務則被授權給了Galaxy Universal與Batra Group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資料顯示,Batra Group管理著25個品牌,擁有400多家合作伙伴,覆蓋5000多個零售門店。
目前來看,銳步在海外市場的表現要優于國內。
盡管安踏對收購銳步的傳聞不予置評,但也未直接否認。安踏近年來通過“多品牌戰略”快速擴張,旗下已有專業運動(安踏、迪桑特)、戶外運動(薩洛蒙、始祖鳥、狼爪)、時尚運動(斐樂、可隆)等多個條線。
2024年,安踏集團延續增長勢頭,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3.6% 至 708.26億元,連續三年穩居中國運動鞋服市場首位。歐睿數據顯示,安踏集團在中國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至 23%,領先第二名耐克(20.7%)和第三名李寧(9.4%)。
不過,安踏集團在海外的業務占比仍較小。2024年財報顯示,安踏品牌、斐樂、迪桑特在海外共有超過240家門店,而上述三個品牌在全球的門店數量共有超過8600家,安踏集團旗下門店總數則超過12000家。
近兩年,作為安踏集團兩大營收主力的安踏品牌和斐樂均出現增速放緩。2022年至2024年,安踏品牌的增長率分別為15.5%、9.3%、10.6%;斐樂的增長率分別為-1.4%、16.6%、6.1%。安踏集團持股的亞瑪芬體育的增長率則分別為15.7%、23.1%、18%,但其實增長也同樣由中國市場撬動。根據 2024 年財報,亞瑪芬全球總營收達51.83 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收入12.9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3.7%,占比25.1%,而國外市場的增速僅有5.1%。2020年至2024年,大中華區市場占比由8%增長至25.1%。
在成功運營斐樂、迪桑特等并購品牌后,市場對安踏的期待已從并購品牌的本土化運營延伸至全球拓展能力。安踏集團在財報中也表示,以深耕中國和布局海外兩條腿走路。
ABG當時收購的價格是25億美元(目前約178億元)。2024年年報中,安踏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113.90億元,前不久安踏集團還剛以2.9億美元收購了狼爪。如果是銳步全球品牌所有權,結合目前銳步在歐美市場的復興表現,若交割金額超越當時25億美元價格,安踏集團或稍顯吃力。不過,此前收購亞瑪芬時,安踏采用的是聯合多家財團的方式,也不失為一種路徑。
零售獨立評論人馬崗認為,安踏集團通過收購海外品牌,一方面為其進軍高端市場提供了助力——這也是近年來諸多本土品牌尋求向上發展的新路徑;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 “借船出海” 的有效方式,運用 “產業+資本” 的模式撬動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如果安踏瞄準的是銳步在國內的運營權,銳步同樣特殊,復古潮流是安踏品牌矩陣中缺失的。顧菁指出,品牌面對的運動消費者是一個龐大而多元的群體——從健身愛好者到專業運動員,從追求外形管理的年輕消費者到關注健康老齡化的中年及以上群體。從這一角度看,安踏的多品牌戰略也契合了中國市場的消費趨勢,滿足了日趨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8月4日,經濟觀察報聯系安踏集團方面,對方表示,不對市場傳聞作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