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中國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經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場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01萬億元,同比增長0.16%。第二季度營收18.11萬億元,同比增長0.43%,環比增長7.15%。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00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較上年全年提升4.76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市場近六成公司營收正增長,超四分之三公司實現盈利,2475家公司凈利潤正增長,1943家公司營收、凈利雙增長。剔除金融行業,實體上市公司實現營收30.42萬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實現凈利潤1.59萬億元,同比增長0.94%。
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增幅明顯,分別為9.03%、4.90%、6.08%,創業板凈利潤增速11.18%,遠超市場整體水平。民營控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修復,營收、凈利增速分別為4.80%、10.01%,分別比上年同期提升0.97和20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態勢,GDP同比增長5.3%,內需貢獻率近七成,居民收入保持增長。截至8月31日,我國境內股票市場(滬、深、北三家證券交易所)共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內生動能基礎穩步夯實,科技敘事主線愈發鮮明,新質生產力加速成長,股東回報意識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面臨美國對等關稅沖擊,上市公司頂住壓力,海外業務彰顯韌性,實現境外收入4.90萬億元,同比增長4.50%,占比連續3年提升。船舶制造領跑全球,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8.6%,上市公司營收增長23.42%,凈利潤增長135.33%。新興市場成為核心增量,國內互聯網巨頭加速布局海外倉,帶動相關上市公司逆勢擴能,跨境電商投資支出增速超15%。創新藥出海正當其時,多家公司達成海外授權合作,行業商務拓展(BD)交易總額超去年全年,創新模式優化藥企持續增強“造血”功能。
在市場研發投入方面,報告顯示,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創新動能,全市場研發投入超8100億元,同比增3.2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近2個百分點。整體研發強度2.33%,同比小幅提升。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研發強度分別為4.89%、11.78%、4.63%,科技屬性進一步凸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發揮創新示范效應,研發強度分別高于整體3.29、4.44個百分點。全市場113家公司研發投入超十億元,92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截至8月31日,我國境內股票市場共有上市公司5435家。今年以來新增首發上市67家,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合計占66%,主要集中于電子、機械設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占九成。累計退市公司24家,滬深主板占83%,其中3家涉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8家涉及財務類強制退市,3家公司申請主動退市。年初以來,A+H股公司新增11家,耐心資本、中長期資金入市步伐加快,常態化退市機制持續顯效,進退有序良性生態逐漸形成。
此外,上半年分紅回購規模再創新高,上市公司利潤分配走向常態化、規范化。報告指出,截至8月31日,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現金分紅方案,較去年同期增加141家,其中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289家公司中期分紅。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達6497億元,分紅公司整體股利支付率31.97%,較上年同期略有提升,分紅穩定性、可預期性增強。央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貢獻71%的分紅金額,13家公司分紅超百億。民營控股上市公司主動分紅意愿持續提升,其中15家分紅金額超10億元。79家公司連續3年中期分紅,股東回報意識日益增強,一年多次分紅成為新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