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疫苗企業智飛生物(300122.SZ)發布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1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3.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9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6.72%,這也是智飛生物上市以來首個凈利潤虧損的中報。
智飛生物曾經是A股的龍頭疫苗企業,依靠代理跨國藥企默沙東的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等產品實現業績高速增長。2021年,智飛生物市值一度達到3691億元。2022年,智飛生物實控人蔣仁生家族以820億元的身家上榜“2022胡潤百富榜”,時年69歲的蔣仁生也一度超越龍湖地產創始人吳亞軍,成為“重慶首富”。
2023年,智飛生物營收超過529億元,創下上市以來新高,但公司凈利潤由2021年的102億元下滑至80.7億元,這家主要依賴代理銷售進口疫苗的行業龍頭疲態初顯。此后,隨著國產HPV疫苗陸續上市,加之智飛生物自主研發的疫苗產品無法填補“缺口”,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滑。2024年,智飛生物營收“縮水”超過一半,降至260.7億元,凈利潤則大幅下滑至20.18億元。
針對2025年中報業績,智飛生物公司半年報稱,全社會對疫苗的信心尚在恢復之中,行業整體短期承壓明顯,民眾接種意愿下降、市場需求變化等多重因素導致了公司上半年業績下降。公司還表示,從疫苗上市公司的管線分布情況看,在研產品布局呈現同質化趨勢,在流感疫苗、水痘減毒活疫苗等成熟產品領域,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供給過剩導致價格承壓,部分企業為搶占份額,主動下調疫苗單價,產品中標價降至歷史低點。
目前,智飛生物共有15種產品上市,包括預防流腦、宮頸癌、肺炎、流感、輪狀病毒、帶狀皰疹等傳染病的疫苗。半年報披露,上半年公司代理產品實現營收43.70億元,同比減少75.16%,毛利率同比下降8.61個百分點;自主產品實現營收4.99億元,同比減少9.27%,毛利率同比下降8.06個百分點。
在5月9日舉行的智飛生物2024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智飛生物高管坦言,從公司總體經營情況看,公司當前確實遇到了經營困難。智飛生物方面稱,自去年二季度開始,公司業績下降明顯,HPV等核心產品銷量大幅度下降,同時各項財務指標出現較大波動。盡管公司在 2023 年已經開始積極尋找新的商業機會,主動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推動公司實現業務轉型。但是,公司對宏觀情況變化、行業調整、新業務開拓進度等的研判存在預判偏差,導致經營效益偏離預期目標。
在智飛生物面臨經營困難之際,這家企業也逐漸進入“交班二代”的階段。2024年9月,智飛生物完成了第六屆董事會董事和監事會非職工代表監事換屆,蔣仁生之子,現年45歲的蔣凌峰被聘任為智飛生物總裁,此前該職務由蔣仁生兼任。
2017年,蔣凌峰這位“80后”企二代在接受《英才》雜志采訪時曾說,父親才是充滿光芒的創業者,自己只是守業者。雖然創業容易守業難,但守業的光芒永遠不可能超越從0到1的創業光芒,自己的成功都是在父親的成就范圍內。“我的任務就是協助父親完成他的生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