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大眾餐飲品牌小菜園近日交出上市后的首張中期財報。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7.14億元,同比增長6.5%;歸母凈利潤3.82億元,同比增長35.66%。董事會已決議派發中期股息每股股份0.2119元,合共約2.5億元,約占當前歸母凈利潤的65%。
業績增長得益于門店擴張與外賣業務發力。上半年,小菜園在營門店數量從2024年6月底的617家增至672家,堂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2.2%至16.47億元;相比之下,外賣業務表現更為亮眼,訂單量從1280萬筆增至1680萬筆,帶動外賣收入同比增長13.7%至10.57億元,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39%。
然而,財報數據也透露出多重挑戰,其中門店擴張節奏顯著放緩的問題尤為突出。
截至2024年底,小菜園門店數量為667家,這意味著其2025年上半年時間僅新增5家。對比來看,2024年全年,其凈增門店達131家。
2020年至2023年,小菜園門店數量從278家逐年增至536家,長期保持高速擴張態勢,上市后卻近乎“踩剎車”。
吳典/攝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2025年上半年開店放緩與商場租金博弈談判有關。但按照招股書計劃,小菜園要在2025年新開設約160家門店,目前擴店進度明顯滯后。
餐廳核心運營指標亦出現波動。
上半年,小菜園整體翻臺率指標為3.1次/天,與2024年同期持平;但堂食顧客人均消費額持續下滑,從2024年同期的60.4元降至57.1元,減少了3.3元。其中一線城市降幅最為顯著,從62.7元下降6.7%至58.5元。回溯數據可見,2023年全年其整體客單價仍保持在65元以上,下滑趨勢明顯。
這一變化與公司主動調整定價策略直接相關。
為迎合消費者對高性價比體驗的偏好,小菜園去年已下調部分菜品價格;且客單價下行或成長期趨勢,半年報指出,小菜園持續深耕50元—100元客單價大眾便民中式餐飲市場,未來將穩步拓展至50元以下客單價領域。
受客單價下滑影響,其上半年同店日均銷售額(包括堂食業及外賣)由去年同期的24641元下降至22854元,降幅超7%,成熟門店經營壓力顯現。按城市能級看,一線城市門店承壓最為明顯,同店日均銷售額下滑超10%。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小菜園利潤增幅明顯跑贏營收增幅,主要得益于供應鏈和管理優化。
供應鏈端,小菜園在收入上漲的情況下,上半年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同比減少2.2%至8.02億元,毛利率從67.82%升至70.46%;人力成本端,門店管理效率與人效的提升,帶動員工成本(包括薪酬、工資、津貼和福利)從7.26億元減少8.2%至6.66億元,占收入比重從28.5%降至24.6%。
不過,降本增效的同時,小菜園加大了對線下廣告和市場營銷活動的投入,廣告及促銷開支由2024年上半年的3120萬元大幅增長71.1%至5330萬元。
左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