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調味料生產企業千禾味業(603027.SH)分紅比例高達99.94%的“清倉式分紅”引發投資者關注。
公司7月30日實施的分配方案顯示,千禾味業本次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共計派發現金紅利約5.13億元。千禾味業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5.14億元,本次分紅金額占到當年凈利潤的99.94%。在“清倉式分紅”背后,千禾味業不僅業績下滑,其產品今年遭遇的質量和安全爭議更是延宕至今。
資本騰挪有術
千禾味業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73億元,同比下降4.16%;實現歸母凈利潤5.14億元,同比下降3.07%,出現了2020年以來首次營收、凈利雙下滑,也是2016年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
與此同時,千禾味業2024年末存貨8.93億元,同比增長19.22%;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1.39億元,同比增長1.25%,公司期末貨幣資金14.66億元,同比下降8.02%。在這種情況下,千禾味業拋出了史無前例的分紅。
千禾味業2022年分紅方案為“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8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1.04億元,約為歸母凈利潤的30.32%。千禾味業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5.14億元,本次分紅金額占到當年凈利潤的99.94%。
千禾味業大比例分紅最大的受益者是創始人伍超群及其家族成員。2025年3月末,伍超群、伍建勇、伍學明在千禾味業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0.67%、9.16%、0.79%,本次分紅有一半以上被伍氏家族獲得。
伍超群家族實控的千禾味業為何拋出如此罕見的分紅計劃,目前尚無法確認,但近年來伍超群圍繞上市公司實施了持續的資本運作。
2023年6月,千禾味業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資金近8億元,發行價格為12.83元,發行對象僅有一名,即為控股股東伍超群。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定增最從2022年2月開始籌劃,當時千禾味業股價從高點已經跌掉50%,按照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80%將發行價定為15.59元每股。2020年8月,股價高點時伍超群曾成功減持套現2億多元,時隔一年在股價低位拋出定增方案,一度引發投資者質疑。
至2023年6月底,千禾味業股價在19元左右,剔除分紅后定增發行價為12.82元,這意味著伍超群買入即獲得48%的浮盈。但此后股價波動,伍超群定增獲得的股份也一度被套。
在此背景下,伍超群向金融機構進行質押融資,但此后千禾味業股價一直處在下跌通道,2024年9月最低跌到9.85元,伍超群分別在2024 年1月、9月進行了多次補充質押。也是從2023年年報起,千禾味業大幅提升分紅比例,從原來的30%左右提升至96%以上,2024年股利支付率接近100%,這也許就與控股股東定增被套有關。
而今,千禾味業股價已回到12元附近,善于騰挪的伍超群下一步會作何動作,值得關注。
“內憂外患”業績承壓
創業近30年,伍超群打造了千禾味業,躋身調味品行業前三,成為行業不可忽視的龍頭。
今年3月19日,《消費者報道》發布的一份檢測報告,報告顯示,送檢的13款標榜“零添加”的醬油中,有12款檢出微量鎘元素,7款檢出總砷。其中,千禾味業旗下“御藏本釀380天醬油”的鎘含量為0.011mg/kg。鎘及鎘化合物在世衛組織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引發消費者對千禾產品的質疑。
此后,千禾味業發布相關情況以及與消費者的溝通說明。千禾味業稱,經自查,公司0系列產品符合公司生產工藝要求,在生產中不存在違反零添加生產要求的情況,在生產過程中除生產所需的食品原料外未使用食品添加劑。在公司非0的其他產品檢查中,相關的食品添加劑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據證券時報,6月27日,在股東大會上,千禾味業董事長伍超群坦言,在受到輿情的影響之后,對品牌肯定有傷害,對銷量有影響。尤其是,從3月18日到3月28日接近10天的時間,千禾產品銷售出現相對下滑的情況。“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我們什么時間能突破起來,坦誠的講我們也不清楚,只是我們會竭盡全力。”
2024年,千禾味業營收結束高增長,同時,零添加紅利短期似乎已經釋放完畢。2025年3月,公司“千禾0”又遭遇了品牌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千禾能否增長?
在國內調味品市場上,醬油、食醋作為主要調味品各自面臨眾多競爭者,其中醬油市場有海天、李錦記、中炬高新(廚邦醬油)、千禾味業、欣和、珠江橋、加加等品牌,食醋行業則有更多品牌,如恒順醋業、紫林醋業、水塔醋業、山西老陳醋、龍門米醋、李錦記、魯花醋業等品牌。
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大數據信息中心與馬上贏數據,2024年國內調味品市場整體銷售額同比下降-2.99%,尤其是醬油、醋等傳統調味品品類增速放緩。與此同時,如松鮮鮮、禾然有機等一些專注于健康、特色調味品的新興企業通過創新的產品理念和靈活的市場策略吸引了部分消費者的關注,擴產的千禾味業將面臨持續的外部競爭和零和博弈。
近年來,零添加概念在食品行業中盛行,千禾味業憑借0添加的產品實現了業績的持續增長,更是穩坐零添加醬油市場的頭部交椅。但一直以來,食品行業中關于“零添加”是否為營銷噱頭的爭議一直存在。
行業人士分析,新興品牌已不再拘泥于傳統調味品賽道的競爭邏輯,而是以“品類跨界+精準營銷”重構消費場景,推出高附加值的細分產品,以“功能化”標簽切割市場,作為一家老牌調味企業,千禾味業將如何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