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金融頭條】保險業換帥潮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01 22:32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7月11日,林峰以北部灣保險黨委書記、擬任董事長的身份出現在廣西投資集團的官方微信推文頁面。這意味著,空缺9個月后,北部灣保險的董事長人選即將落定。

7月10日,在昆明發布新戰略的華泰人壽更新了一則人事變動信息:牛增亮的總經理任職資格已獲批準。同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了田耕中國人保副總裁的任職資格。

7月8日,中意人壽官網更新了董事簡歷及其履職情況,童天喜已于7月3日正式擔任該公司董事長;平安養老保險亦于當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聘任靳超為總經理。

不止于此。當楊帆突然宣布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信美相互人壽,當獲批總經理資格僅一年多的李功霓掛印前海財險,當80后史翔“空降”總經理一職空缺三年的融盛財險……2025年的保險業,正掀起一波史無前例的“換帥”大潮。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帥”。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已有超過50家險企的管理層出現變動,變動類型呈現多元格局:既涵蓋頭部機構的戰略調崗與新股東掌握控制權后的人事更替,亦包括問題機構在風險處置深化過程中對管理崗位的緊急補位。

再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任職資格批文計,2025年上半年有超40名險企高管獲批,2024年同期則低于30人;涉及保險公司36家,高于2023年及2024年同期數據。

此番高管密集換防,映射出歷經高速擴張的保險業向長期經營本質的理性回歸——當傳統增長模式動能衰竭、“報行合一”嚴規、利率下行通道與“利差損”隱憂構成三重負壓,行業亟須探尋新增長極。身處轉型漩渦的職業經理人,不得不在股東盈利訴求、監管合規底線與嚴峻市場現實構成的三角張力中前行。

高管更迭常態

在卸任險企總經理一職兩年后,李明仍時常收到前同事的訴苦。

這家險企的新管理層進行戰略調整,牽動的不僅是戰略方向,還包括預算、組織架構、人事乃至職場環境。高層基本敲定后,中層輪換旋即開始。在這個過程中,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李明先后在五家險企任職,在后三家險企均擔任高級管理人員。在其履職的最后一家險企,李明任職長達九年。

這種穩定性,在當下的保險行業正日益稀缺。

2025年7月14日,前海財險在公司官網更新高級管理人員履歷,其高管成員僅剩臨時負責人、審計責任人、合規負責人及總精算師四個人,總經理及副總經理職位均空缺待補。此前,該公司唯一的副總經理李瑋瑋已退出高管名單。

就在今年6月,獲批擔任前海財險總經理僅一年多的李功霓因個人原因辭職。1月剛獲批擔任前海財險董事長的霍建梅,身兼董事長與臨時負責人“雙職”。

前海財險成立于2015年,由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深圳市深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發起設立,是“寶能系”在金融領域的重要布局。隨著鉅盛華等公司所持前海財險的股權被大比例質押,其對前海財險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2021年,前海財險首任總經理張云飛離職,公司步入高管頻繁變動期。張云飛離職后,董事長黃煒曾代行職責。隨后,華農保險原副總經理郜延華曾以擬任總經理身份參與工作,但未獲監管核準。直至2023年10月,李功霓才正式接任總經理職務,至今年6月離任。

李明同樣在險企股東變更后離開了任職多年的崗位。盡管不時有橄欖枝拋來,李明并未決定“重新出山”。在他看來,保險行業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采取了近乎“竭澤而漁”的方式,客戶需求被大量透支。疊加新經濟周期下居民消費意愿降低、保險需求后置,保險行業很難回歸過往增速,不少資本補充能力不足的公司甚至面臨退出困境。

高管換防的“窗口期”價值

從另一角度看,管理層更替具備“窗口期”價值——可重啟戰略規劃、優化治理結構、理順股東關系,并推動組織文化的重建。

同樣因股東變化,華泰保險集團近兩年也進行了管理層調整。2025年7月10日,隨著牛增亮擔任總經理的資格獲批,華泰人壽空缺三年的總經理職位終獲填補。自2020年加大對華泰保險集團的持股力度并逐漸成為控股股東后,完成合資到外資身份轉換的華泰保險集團及其子公司,也進入了人事頻繁調整階段。

2022年,華泰保險集團創始人王梓木揮別董事會,退出公司管理工作。隨后,同為創始元老的趙明浩接任董事長,李存強則接替了趙明浩的總經理職務。2024年,李存強辭職,并于12月底被任命為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

華泰人壽的人事調整亦持續進行。2022年7月,華泰人壽時任總經理劉占國因個人原因辭任。此后,華泰人壽先后指定李平坤、李林、鄭少瑋擔任臨時負責人。最終,牛增亮獲得監管任職批文,鄭少瑋轉任安達人壽區域總裁。在華泰人壽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中,亦不乏來自友邦的人士。

2024年8月,華泰人壽發布了“1+2+3”新五年戰略,實施效果尚待時間檢驗。

在北京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教授朱俊生看來,當下,險企的管理層不僅需要履歷光鮮,更需要具備戰略眼光、整合能力與轉型魄力,且能獲得股東層與團隊的支持。

素以經營穩健著稱的友邦人壽,也在2025年上半年進行了人事調整。

友邦人壽的人事變動可追溯至2024年底李源祥的工作調整。2024年11月,快速鋪設分公司的友邦人壽公告稱,李源祥因工作安排,自2024年10月31日起不再擔任該公司董事及董事長,但將繼續擔任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隨后,友邦另一位核心人物張曉宇職位發生變動,被任命為友邦保險集團區域首席執行官,負責中國內地、韓國和越南業務。2025年2月,張曉宇任友邦人壽董事長的資格獲批。與此同時,平安人壽原總經理余宏接棒友邦人壽總經理一職。

“高管干得如何,與股東關系重大,關鍵看其是否了解所在市場,是否具備專業管理能力。”李明感慨道。

中小險企管理層更迭下的生存焦慮

經濟觀察報統計發現,僅2025年上半年,就有超30家險企發生了將帥更迭,涉及董事長和總經理兩大核心職位。

精算業務出身的李明,也見證了多位同學、校友的“流動”。

在行業機構調整與深度轉型的關鍵階段,戰略尚不明晰的中小型險企在人事更迭中探尋確定性方向。其中,財險公司的變動更為頻繁。

具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包括東吳財險、建信財險、國壽財險、日本財險、前海財險、太保財險、泰山財險、中原農險、中再產險、中再壽險、中意人壽、中信保誠、中荷人壽、中國信保、中國太平、友邦人壽、幸福人壽、信美相互人壽、太平人壽、瑞眾人壽、復星保德信等多家公司迎來新董事長;安信農險、渤海財險、東吳財險、融盛財險、陽光農險、永安財險、英大財險、紫金財險、中再壽險、中國太平、友邦人壽、平安人壽、利安人壽、國聯人壽等公司的總經理任職資格獲批。

作為承接安心財險和天安財險的新主體,東吳財險和申能財險領導班子的落定占據了上半年高管變動的一定比例。2025年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批準東吳財險開業的同時,批復了宋繼峰董事長和夏衛新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前者來自股東方蘇州國際發展集團,后者來自東吳人壽;5月2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申能財險李靜和周厚鈥的副總經理任職資格,該公司管理人員增至11人。

迎來浙江國資入股的信泰人壽亦持續進行人員調整,上半年該公司兩名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獲批。

總經理一職空缺三年的融盛財險于2025年迎來80后新舵手史翔。2024年,史翔的任職公司還是中路保險總經理;2023年12月,其擔任中路財險總經理的申請獲批,結束了該職位四年的空窗期。隨著史翔離任,該職位再度“空懸”。

在朱俊生看來,財險公司換帥頻繁,折射出商業模式受限與行業競爭焦慮。財險行業車險占比過高,綜合成本率難以下降;同時,非車險轉型不暢,農險、責任險等領域仍處于探索期;中小財險公司在品牌、網點、科技投入等方面缺乏競爭壁壘,策略調整空間有限,只能頻繁換將求變。

人身險公司也出現高管調整。

2025年6月30日,首家人身險相互保險公司信美相互人壽突然公告稱,該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楊帆辭職,總經理胡晗接棒后身兼雙職,這在保險業引發廣泛關注。2024年,橫琴人壽亦曾經歷“靈魂人物”蘭亞東的突然離任。

高層換血的“推力”與“拉力”

“行業改革步入深水區,高管層更迭背后既有‘推力’也有‘拉力’。”在朱俊生看來,一方面,保險行業政策環境趨嚴,“高質量發展”不再停留于口號,而是轉化為對治理能力、經營穩健性、服務創新力的實質考驗。面對“去虛火、去粗放”的轉型要求,許多公司發現原有發展思路與隊伍能力難以支撐當下及未來挑戰,從而產生主動更換管理層的“內在推力”。

另一方面,保險市場格局與競爭態勢發生顯著變化,尤其在車險綜改、預定利率下調、銀代主渠道分流等背景下,不少公司需引入具有不同背景或市場經驗的高管,探尋新破局路徑。這種從外部市場、金融科技或資管領域引入新血的做法,也構成了人才“拉力”。

行業的求變亦體現在頭部公司人事變動上。2025年上半年,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太平、中再集團等險企均發生了人事變動。

2024年,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均完成了掌舵者的更迭——中國人保迎來首任女掌門人丁向群;蔡希良則接棒白濤成為中國人壽的掌舵者。2025年上半年,中國人保副總裁李祝用被調至中國人壽,補位總裁一職,隨后李祝用中國人壽財險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獲得批準。李祝用離開后,曾任中國工商銀行河北省分行行長、浙江省分行行長的田耕被任命為中國人保副總裁。

帥位調整稍緩一步的中國太平,成為上半年大型險企人事變動的主力。隨著王思東到齡退休,中國太平總經理尹兆君于今年2月正式升任該公司董事長;3月,李可東補位該公司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獲批;6月,監管部門批復了羅朝暉公司副總經理任職資格。中國太平旗下子公司亦進行系列人事變動:太平人壽原黨委書記、總經理程永紅到齡退休,由趙峰接任黨委書記及臨時負責人;5月,趙峰履新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6月,王旭澤出任太平人壽臨時負責人。李可東升任中國太平總經理后,又被任命為太平財險和太平養老董事長。此外,太平科技臨時負責人、太平養老副總經理、太平資管副總經理也迎來新人選。

中國太保同樣進行了管理層換防。上半年,中國太保有兩名董事辭任,兩名總經理助理獲提拔;太保產險董事長和總經理完成人事更迭;太保壽險則迎來了總精算師和總經理助理的新人選。

另一保險巨頭中國平安也進行了新一輪人事布局:今年二季度,隨著監管對總經理任職資格的批復,平安人壽迎來第二位女將史偉玉;7月8日,曾任渤海銀行副行長的80后靳超獲平安養老總經理任職批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當前保險業處于“向高質量轉型”的關鍵拐點,高管流動明顯加速。但高管輪換是癥狀而非藥方;換帥能否見效,取決于“戰略—資源—文化”能否同步刷新,否則不僅成本高昂,還可能加劇動蕩。

朱俊生持相似觀點:高管更替本身不能自動解決問題。尤其在底層戰略模糊、治理機制僵化、組織文化缺乏活力的公司中,簡單換帥往往僅能短期止損,難獲長期突破。對部分公司而言,一、二把手更換的隱性成本很高,不僅影響戰略連貫性,也可能引發人才流失、組織動蕩。尤其在股東缺乏長期主義、考核機制短視的背景下,更易造成“換人不換局”的無效輪換。關鍵在于公司能否真正把握人事變動背后的深意,推動組織體系、經營理念和核心能力的系統性重塑。

“無論保險公司還是個人,皆沉浮于時代洪流。優秀的會更出色,平凡的亦能獲得時代紅利。但在人口與財富紅利消退后,能否撥開迷霧尋見方向,考驗著險企股東與經理人的每一次碰撞。”李明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明為化名)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金融市場新聞中心資深記者,關注保險行業、證券、新三板、上市公司相關領域,擅長深度報道、人物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