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高價差915倍,醫保讓中成藥降價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31 13:3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鈴

7月24日,廣西、遼寧同日宣布對中成藥進行價格治理。此前一天,黑龍江和天津也發布了中成藥價格治理相關通知。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2025年7月以來,一場全國范圍內的中成藥價格治理行動正在展開。除前述4省以外,還有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吉林等多個省份陸續宣布集中治理中成藥價格。

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原料,經過炮制加工而成的藥物,通常包括片劑、顆粒劑、膏劑和膠囊等多種劑型。長期以來,部分中成藥因療效和安全性不確切、價格高昂受到質疑。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學教授鄧勇對經濟觀察報分析,中成藥價格治理政策密集推進,主要與價格虛高問題突出有關,這既給醫保基金帶來壓力,也與中藥材原料亂象相互影響。

多個知名中成藥價差超百倍

安宮牛黃丸、板藍根顆粒、小柴胡顆粒、牛黃解毒片、川貝枇杷糖漿、六味地黃丸、雙黃連注射液……此次中成藥價格治理涉及多款普通民眾耳熟能詳的藥物。

長期以來,部分中成藥價格虛高受到許多業內專家和從業者的質疑。2009年,由國家衛健委主管的《中國藥房》一篇名為“中成藥價格虛高的實證研究”的論文顯示,在被調研的93種高價中成藥品種中,僅6種藥品的理論零售價和實際零售價比較接近,其余87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虛高。

這種虛高也體現在了本次價格治理的相關文件中:在寧夏,一款安宮牛黃丸的掛網價為998元/丸,按每日用1丸計算,日治療費用為998元,是同種藥品最低日費用的11倍。

在內蒙古,一款安宮牛黃丸日治療費用為1898元,比最低價高1800多元;一款雙黃連注射液和一款復方丹參片價格均是最低價的100倍以上。

在山西,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單價達398元一支,每日費用是同品種的162倍。

在吉林,一款元胡止痛片每日費用與省內最小每日費用的價差倍數達117倍。

在黑龍江,一款小活絡丸每日費用與省內最小每日費用的價差倍數最高達915倍。

為什么同一品種的中成藥,會存在如此巨大的價格差異?

鄧勇解釋,一是成分不同,如生脈飲口服液,用黨參做原料和用紅參做原料成本不同,價格會有差異;二是劑型不同,如獨一味有膠囊、軟膠囊、滴丸等劑型,滴丸、軟膠囊因工藝等原因價格通常較高,但部分產品價格差異超出合理范圍;三是質量標準差異,部分企業質量標準高,生產成本也高,價格相應較高;四是,中成藥市場競爭不充分,存在獨家品種定價權集中,例如,烏靈膠囊年銷售額超10億元,但僅有佐力藥業一家生產企業。

整頓不合理溢價

廣西在相關通知中提到,開展中成藥價格治理,是回應《醫藥價格風險線索通報(第一批)》(下稱《通報》)提出的要求。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通報》是由國家醫保局在7月中旬發布的,明確提出將對相關中成藥高價產品及企業進行規范。

《通報》顯示,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結合中成藥劑型、名稱、用法用量等特點,對中成藥開展日均治療費用測算。初步測算顯示,當前全國掛網的8.8萬余種中成藥中,有個別中成藥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療費用是該省同種藥品最低日均治療費用的5倍以上。

為引導企業規范價格行為,國家醫保局將日均治療費用價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掛網價高于100元的疑似高價中成藥線索分別發給各省,要求各省結合省內掛網規則核實,引導相關企業主動規范價格行為,調整至合理價格水平或依本地區掛網規則采取相應措施,并于7月31日下班前反饋辦理情況。

《通報》發出后,多個省份均快速開展中成藥掛網價格治理,并均要求藥企在7月底前完成中成藥掛網價格調整,并對未完成價格調整的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罰。

例如,廣西規定,專項調整的中成藥價格未申請調整或未進行有效申訴的,將對相關產品和醫藥企業采取采購風險標識、約談、暫停掛網、取消掛網資格及實施信用評價等措施。江蘇蘇州則規定,8月1日起,在江蘇省陽光采購平臺標示為掛網紅色價格預警狀態,且江蘇省醫保目錄庫內無支付標準的藥品,醫保統籌基金不予支付。

目前,中成藥品種在國家醫保目錄中占據較大比例。2024年醫保目錄調整后,國家醫保目錄內藥品總數為3159種,其中西藥1765種、中成藥1394種、中藥飲片892種,中成藥占比超44%。過去幾年,醫保在加大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醫保目錄內中成藥從2017年的1238種增加到2023年的1390種。

鄧勇認為,中成藥價格虛高與醫?;痫L險正相關。一些企業通過“獨家品種”名義抬高定價,給醫保基金帶來較大負擔。同時,中藥材種植成本上升、流通環節層層溢價、資本囤積居奇等,導致中成藥成本波動大且難以控制,推動了中成藥價格上漲,也促使政策加強對中成藥價格的治理。

醫改專家徐毓才也告訴經濟觀察報,密集推進中成藥價格治理,首先緣于中成藥價格、規格、劑型混亂,不同廠家、不同劑型的同一品種價格差距非常大。此外,這種混亂給醫保支付帶來了巨大壓力,導致一些不公正和不透明的情況出現。

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分析,過去,零售端的價格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國家醫保局對“四同藥品(指通用名、廠牌、劑型、規格均相同的藥品)”的價格管理,和各省上線的定點藥店比價小程序。但是,僅靠零售端管理價格無法做到全效,向上延伸到掛網價格管理會更系統化。面對治理帶來的價格壓力,中成藥企業需要拓展創新藥和大健康產品在內的其他產品。

壓力給到藥企

本次中成藥價格治理涉及到多家藥企,既有小型制藥企業,也有多家老牌上市公司。比如,在廣西披露的治理清單中,就涉及太極集團(600129.SH)、亞寶藥業(600351.SH)、華森制藥(002907.SZ)、廣譽遠(600771.SH)等上市公司。

7月29日,廣譽遠在回答投資者相關提問時稱,被列入治理清單的西黃丸,廣譽遠的產品是以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為原料,而其他廠家使用的是體培牛黃、人工麝香原料,因原料不同,成本不同,價格差異較大,其已將相關情況匯報給了醫保部門。

7月31日,亞寶藥業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各省對中成藥的價格治理對其影響不會很大,至于為什么同一品種中成藥間價格會有較大差別,對方稱“不太清楚”。

華森制藥證券部工作人員則提到,中藥材價格上漲會影響中成藥的成本,其公司采供部一般會預判上漲趨勢,提前采購中藥材以預防價格上漲。

在鄧勇看來,本輪治理使中成藥進入“成本+療效”雙維定價時代,長期依賴高定價、高營銷費用模式的企業壓力增大。中小藥企若無法實現生產規模化與質量標準化,難以控制成本,可能會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面臨被淘汰風險。

多位受訪者認為,本次中成藥價格治理后,患者的用藥負擔將顯著降低,尤其是慢性病常用藥品價格回落,這將切實惠及民生。價格透明化有助于約束醫生的處方行為,減少高價藥的濫用,促進合理用藥。

不過,徐毓才提醒,與集采相比,價格治理可能更靈活,但很難根治中成藥同藥不同價頑疾。此外,各省還需要在進行價格治理的同時關注中成藥質量問題。

鄧勇提到,中成藥成分和工藝復雜,質量標準難以統一,存在獨家品種定價權集中等問題,僅靠掛網價格治理,難以完全消除價格差異,需結合集采等多種方式,并加強行業標準建設等,才能更好地解決同藥不同價頑疾。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大健康新聞部記者 關注健康領域大公司、大醫生、重要事件、人物。郵箱:zhangl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