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傳統煙酒店的“618”初體驗:從試試到爆單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6-16 16:56

5月28日8點,華子酒業的門店還未正式營業,僅有2位提前到崗的員工在做開店準備工作。忽然,“叮咚”聲接連響起,線上訂單涌了進來。

訂單還沒打印完,騎手們已蜂擁而入。十幾個外賣小哥讓200平米的煙酒店變得擁擠不堪,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三四張訂單,催促老板快點交貨。原本9點才營業的門店,瞬間陷入一片忙亂。

杜玉寶急得直拍柜臺,一邊打電話催促員工火速到崗,一邊招呼親戚朋友來幫忙。打包袋的摩擦聲、騎手的催促聲、打印機的咔嗒聲混作一團,訂單提示音還在不停響著。

這位做了30年線下生意的老煙酒商,正打包著人生第一波即時零售訂單。參加美團閃購“618”活動時,她只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2025年門店銷售額斷崖式下滑,本想嘗試一下新渠道,卻被眼前的場面顛覆了認知。

杜玉寶的經歷只是2025年即時零售“618”的一個切片。從5月28日的零點到中午12點,12小時白酒成交額3億元,同比增長70倍……美團閃購的數據讓不少線下經銷商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布局即時零售這個新渠道。

而去年的“雙11”,頭部酒廠還在為電商破價吵得面紅耳赤;半年多后,茅臺、瀘州老窖、洋河等品牌已調轉方向,爭相擁抱即時零售的浪潮。

其中,瀘州老窖回復經濟觀察報說,布局即時零售領域是渠道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旨在應對目前酒水市場消費趨勢和消費者習慣的變化,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購物體驗,也為白酒行業的零售模式注入新活力。

轉變的背后是白酒市場遭遇寒冬。飛天茅臺在部分區域市場已跌破2000元/瓶,其他白酒產品價格倒掛嚴重。囤貨待漲的舊邏輯正在瓦解。美團數據揭示了新趨勢:30%的酒水訂單直接配送到餐飲酒店,年輕人拿起手機,“即時微醺”取代了庫房囤貨。

6月本是白酒市場的淡季,被庫存壓得喘不過氣的煙酒店主們,突然發現即時零售這束光從門縫里照了進來。

首個“618”

最近,北京北三環一家山西面館的老板,格外關注美團閃購平臺。

每當平臺推出五糧液第八代52度500ml裝(下稱“普五”)的促銷活動,他會立即下單。在平臺購買,一瓶普五僅需859元,他轉手加價15元,就能賣給同街的煙酒店。

有位常來取餐的外賣騎手跟他透露,他甚至貸款數萬元搶購普五,通過掙差價已獲利千余元。

不僅是普五,飛天茅臺、水晶劍等名酒也以實惠的到手價,吸引了大批消費者。這背后都歸功于美團發放的大額補貼券。

白酒成為美團閃購首次參與“618”大促的重點推廣品類之一。對白酒來說,即時零售是全新渠道。

美團閃購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白酒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00%,但這一高增長是建立在基數較低的基礎上——2023年酒類即時零售市場滲透率僅為1%。

白酒在即時零售渠道滲透率低,與其特有的分銷模式和消費習慣密切相關。

傳統白酒行業依賴多級分銷體系,頭部品牌尤其重視價格體系維護。2024年“雙11”期間,五糧液、劍南春等品牌就曾與電商平臺就產品定價產生糾紛。

一位北京白酒分銷商解釋稱,白酒行業的“假貨”概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真正的假冒產品,二是未經授權的跨區銷售(竄貨)。2024年“雙11”期間,平臺補貼導致價格跌破底線,品牌方加強打假,更多是為了保護經銷商利益、維持價格穩定。

從消費場景看,白酒消費長期以節日送禮、商務宴請等計劃性需求為主,而即時零售更擅長滿足突發性需求。

杜玉寶說,往年門店的銷量主要依靠團購客戶,電商占比不足1%。與早已擁抱即時零售的啤酒、紅酒相比,白酒對新渠道一直持觀望態度。

2024年以來,白酒行業面臨消費疲軟、價格體系崩塌與庫存高企的三重壓力。中國酒業協會《2024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超60%的經銷商庫存同比增加,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貨總和為1363.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

進入2025年,行業困境持續加劇,連春節等傳統旺季都未能帶來預期增長,6月淡季的到來更加重了經銷商的庫存壓力。

“現在線下生意確實難做。”杜玉寶說,她想通過線上拓展客流,就嘗試參加了這次活動。過去30年只做線下生意的她,對線上銷售充滿了好奇。

雖然開始對銷量暴漲不抱奢望,門店還是做足了準備,備貨很充足。但令杜玉寶意外的是,活動首日訂單量就達到日常的10倍。訂單如雪片般涌來,早上8點營業前就有幾十單預訂,剛配完貨,8點40分又新增十幾單。

首日154單、十余萬元銷售額的成績,讓杜玉寶首次體會到線上的爆發力。經過幾天磨合,杜玉寶和團隊逐漸找到了節奏。

為備戰首個“618”,1919線下加盟店(深圳鑫茂花園店)的負責人羅育彬將營業時間從午夜延長至凌晨3點。“618”開始的當周,羅育彬門店單量相比上一周,增長約30%—40%。

1919是全國門店數最多的酒類連鎖企業,也是最早布局酒類新零售、酒類即時零售的企業。

美團閃購“618”開門紅據顯示,1919酒類超市成交額破億元,同比增長近80倍;歪馬送酒成交額破億元,增長超9倍;物美超市、天虹超市等商超渠道酒類成交額突破千萬元。

“開局雖混亂,結果卻令人驚喜。”杜玉寶總結道,她門店的銷售數據顯示,五糧液、劍南春等名優酒賣得最好。

尋找增量

“往年,我們一個月的銷售額至少有200多萬元,這只是平時的銷量,不算年節旺季。”但杜玉寶說,今年銷售額最好的月份也就幾十萬元。

她的華子煙酒店在這條街上開了30年,周邊居民區密集,積累了不少固定客戶。小區周邊的散客還算穩定,但真正支撐生意的是團購客戶。

“團購能占到70%的銷量,街邊散客最多30%。可今年單位都在縮減預算,團購量明顯下滑。”杜玉寶說,為彌補線下損失,她開始嘗試線上渠道,入駐了1919、美團等平臺,“大促時,消費者確實能拿到低價,但我們的利潤空間還在,薄利多銷”。

美團白酒品類負責人王煒說,今年“618”重點推廣白酒,得益于前期品類拓展、“假一賠十”服務升級、閃電倉建設等多項準備。

當閃購事業部策劃“618”選品時,酒類被列為重點品類。王煒說,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白酒消費群體和習慣發生了變化,消費者不再囤酒。

美團閃購調研發現,即時零售的白酒消費主要有四大場景:一是應急場景,臨時宴請需要備酒、酒喝完了要補貨、客戶對自帶酒水不滿意需要更換等。這時,20分鐘送達的服務成了最優解;二是差旅場景,消費者出差到外地時,沒時間找當地煙酒店,很多訂單直接送到酒店包廂,省去拎著酒到處跑的麻煩;三是禮品場景,和鮮花一樣,白酒正在成為即時送禮的新選擇,很多訂單會備注要求隱私包裝;四是按需購買,受經濟壓力和酒價波動影響,現在的消費者更傾向于現用現買,比如今晚聚餐,中午才下單。

這些場景讓美團看到了白酒品類在即時零售的潛力。美團與1919、酒便利、華致酒行等連鎖酒類門店溝通,邀請他們一起參加“618”大促。

1919線上運營事業部總經理陳承說,5月份,美團負責人找他開了三四次會,主要討論“618”的大促方案。1919是美團酒類排名前三的供應商。

討論方案時,1919建議美團聯合黑珍珠餐廳推出餐酒搭配優惠,消費者在黑珍珠餐廳消費時可領取酒水優惠券,從而帶動酒類銷售。

最初,1919給今年“618”設定的目標是1億GMV(總交易額),覆蓋5月28日至6月18日的活動周期。意外的是,5月28日當晚,1919的GMV就突破了7000萬元,遠超預期。

大促之后

傳統電商節后通常會經歷一段銷售淡季。“618”大促釋放囤貨需求后,往往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消費疲軟期。

但陳承覺得,即時零售的“618”后不會出現明顯淡季:優惠券設置了使用限制,消費者無法囤貨,更多是滿足即時需求。

也有客戶找到杜玉寶和羅育彬,質問他們為什么突然賣得便宜了,自己是不是買虧了?

杜玉寶和羅育彬只能跟顧客反復解釋,便宜是基于平臺的一次性補貼,也建議他們從線上下單,抓住優惠。

平臺大促讓經銷商和消費者雙雙獲利,但酒廠能否接受即時零售渠道的價格突破?

據悉,在此次“618”大促中,不少名優品的大單品破價,甚至有酒廠主動找到1919了解情況。作為經銷商,陳承說他參加大促沒什么顧慮,名優酒由美團補貼,他仍遵循了品牌方的價格指導。

與此同時,由于前端頁面清晰展示了原價、優惠券及實付金額,消費者對價格差異的接受度較高。1919向酒廠說明這些情況后,酒廠也認可這是平臺的補貼行為,并非渠道亂價。

事實上,很多酒企本身已經對即時零售渠道表現出不小的興趣。

今年,瀘州老窖試水“抖音直播+小時達”模式,主播通過產品展示、場景演繹和互動營銷吸引用戶下單,即時配送服務則提升了消費體驗。

五糧液與美團閃購合作推出的“婚宴定制酒小時達”服務,相關訂單占比已提升至19%。

4月15日,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也發布公告稱,面向社會公開招募美團、餓了么、抖音三大平臺的戰略合作伙伴,計劃為旗下5000—7000家“茅臺醬香·萬家共享”終端店構建即時零售網絡。

一位江蘇白酒經銷商說,即時零售補足了消費者購物的最后一環,未來酒企市場營銷將迎來重構機遇。新興的技術服務方式必將帶來行業變革——酒企可能更專注于產品設計、營銷與品牌建設,而渠道則分化出傳統電商、興趣電商、即時電商等形態,這對傳統煙酒店及經銷模式將形成顯著沖擊。酒企與電商平臺的博弈焦點,也將從價格轉向消費者服務。

不過,一位北京白酒分銷商認為,即時零售目前占比仍然有限,若無補貼,消費者仍會貨比三家,這種模式尚不具備可持續性。但他所在的白酒調貨群里,不少酒商正在討論是否也要拓展即時零售渠道。

經歷“618”開門紅后,沒有補貼,線上的訂單又歸于平淡。杜玉寶和羅育彬正在通過擴充白酒品牌,把握住這波線上流量。他們還在期待6月18日當天的銷售爆發。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大消費新聞二部主任,長期關注大消費行業的市場發展和公司動向,擅長深度調查報道、高端人物專訪和產業剖析。 線索請聯系:zhengyux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