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統籌優質資源 增強辦學活力——甘肅持續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2025-08-23 11:01

縣級高中,是縣域內基礎教育的“龍頭”。對于東西長達1600多公里的甘肅來說,辦學地域跨度大、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基礎教育要再上臺階,“強縣中”是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從2023年開始,甘肅連續兩年把“強縣中”擺在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之首,每年投入4億元重點支持20所縣級高中擴優提質,力爭用3年到5年時間,支持86個縣每縣至少辦好一所優質高中。

“我們統籌省市縣三級力量、人財物三大資源,按照‘一縣一案’‘一校一策’推進‘強縣中’項目,把一項項‘硬指標’變成了清晰的‘施工圖’。”甘肅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張國珍說,經過持續發力,縣級高中整體辦學水平和能力得到實質性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筑牢教育發展“硬支撐”

“那年冬天,雪特別大,我和學生一起掃雪,宿舍里的煤爐子怎么燒都暖不透。”1990年,剛分配到甘肅省臨洮中學任教的常貴勤,記憶里只有一棟舊教學樓、泥濘的土操場和寒冬里凍得發麻的手指。

2024年8月,當常貴勤以校長身份重返校園時,嶄新的學校讓他眼前一亮:校園面積從60畝擴展到120畝;學生公寓里有3456個床位;餐飲中心可容納3000名師生同時用餐。

校園的改善得益于持續的投入。近3年來,臨洮中學先后投入資金1.72億元,完成了餐飲服務中心、學生宿舍樓、德育教育實踐基地等大型項目工程。眼下,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的科創樓及教學實驗樓正在緊張施工。

類似的改變并非個例。記者走進會寧縣第一中學的物理數字實驗室,看到高一(2)班學生李睿正在和同學一起通過力傳感器探究向心力的影響因素。

“實驗室融合了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更智能、更安全。”會寧縣第一中學物理實驗員王樂說,過去,實驗室緊張,學生做實驗要排隊,且設備陳舊經常“熄火”,實驗效率和準確性也不高。

數據顯示,近5年來,甘肅投入省級統籌專項資金26.3億元,集中財力支持縣級高中由“薄弱”走向“優質”,省級示范性高中和特色實驗高中占比達43.7%。

引育結合壯大師資隊伍

教師是提升教育水平的“第一引擎”。如何引來“好苗子”,留住好老師,培育成“領頭雁”?甘肅在構建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上發力。

平涼市靜寧縣,是甘肅文化教育大縣。去年,靜寧縣第一中學一次性引進7名優秀高校應屆畢業生,創下近年的紀錄。

陜西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王昊,畢業后主動回到家鄉,站上靜寧縣第一中學的講臺。短短一年,他就成為學校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在他的課堂上,不僅有小組自學、探究學習等新形式,師生們還會走出校園,將課堂設在博物館、蘋果園里……

清晨,在會寧一中的走廊上,總能看到英語教師馬英英的身影。碩士畢業后,她選擇回到家鄉,當一名英語老師。馬英英的回歸,得益于會寧縣近些年實施的教育系統人才引進工程,借助該工程,該縣大力引進碩(博)研究生、公費師范生、省部共建師范院校師范專業畢業生回到家鄉任教。為了讓他們留得下、能成長,會寧縣還專門出臺優待教師的“十條意見”。

“招攬人才壯大鄉村教育教師隊伍,會寧付出的是真金白銀,收獲的是碩果累累。”會寧縣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魏成章說。

數據顯示,近5年來,甘肅補充近2600名高中教師,其中,國家公費師范生1407名、省級公費師范生400名,有效解決了縣級高中教師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短缺的問題。

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靜寧縣第一中學高二(17)班教室內,一堂“雙師課堂”如期進行。主講教師是省外名師,本校任課教師王艷玲同時協助教學,并現場進行輔導答疑。

“學校通過‘雙師課堂’,讓學生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并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王艷玲告訴記者。

如今,借助數字網絡技術,“雙師課堂”在甘肅的縣級高中成為常態。

近年來,甘肅大力促進“一網一中心一平臺”建設,省市縣校四級聯通,全面推進全域全員全過程智慧教育平臺應用,高中教師應用率超95%、學生參與率達100%。

在蘭州市,甘肅省教育廳與蘭州市共建5個高中教育集團,實現優質資源倍增,并示范引領帶動全省組建62個高中教育集團,72所省級示范高中結對幫扶136所縣級中學,形成以優帶弱、整體提質新模式,辦學活力持續增強。

定西市組建3個區域教育協作體,在教師成長、學生發展、教學改革等方面多點發力,增強結對學校“造血”機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和覆蓋面。

借助東西部協作力量,甘肅許多縣級高中將天津、山東等地,以及省內名校先進理念和機制融入治校治教全過程,推動受援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能力穩步提升。

一系列“組合拳”下來,效果初顯:甘肅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達80%;縣級高中“多點開花”,呈現出均衡化發展的態勢……

(來源:光明日報 記者 尚杰 王冰雅)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