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下課”風波背后,英特爾CEO陳立武的內憂外患

2025-08-18 13:23

短短四天,英特爾CEO陳立武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過山車”。

8月7日,特朗普公開點名要求這名華裔CEO陳立武“立即辭職”,指控其存在“嚴重利益沖突”。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應聲下滑,跌幅超5%。

然而,戲劇性逆轉在72小時內上演。

當地時間8月11日,陳立武“單刀赴會”面見特朗普及內閣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的態度竟然180度大逆轉,盛贊陳立武的“成功與崛起是個了不起的故事”。

短暫的風波背后,是更深層的內憂外患。

陳立武,這位擁有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碩博學位、榮獲半導體行業最高獎“羅伯特·諾伊斯獎”,并創立了華登國際的“芯片創投教父”,在上任僅142天內,已經推動全球裁員2.4萬人。

如今,他正肩負著將深陷泥潭的芯片巨頭英特爾拉出泥潭的重任。

每當英特爾陷入困境,人們總會想起安迪·格魯夫

英特爾的業績警報已然拉響。

2024年,公司凈虧損高達188億美元,股價重挫近60%,甚至被移出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分股。昔日的“硅谷燈塔”正身陷困境。

回望過去二十年,英特爾在關鍵的歷史十字路口屢次錯失良機:

2005年,時任CEO保羅·歐德寧提出以20億美元收購尚不起眼的英偉達,但提議被董事會斷然否決。

2006年,喬布斯遞來iPhone芯片訂單,歐德寧卻因“喬布斯不愿多付1美元”而拒絕,致使英特爾錯失了一家偉大公司以及冉冉升起的iphone時代。

2018年,時任CEO羅伯特·斯旺誤判生成式AI發展速度,認為生成式AI不會在短期內成熟,他拒絕了以1億美元購入OpenAI 15%股份的寶貴機會。如今,OpenAI估值已達5000億美元。

半導體行業的復雜性決定了,戰略失誤的代價往往需要多年消化。英特爾當前的困境,遠非短期所能扭轉。

而更深層的問題,指向了組織管理。英特爾前員工在《英特爾夢的終結》中指出:公司的獎金和晉升制度往往優先考慮短期目標,而非長期技術進步。這催生了“表演式匯報”——員工更專注于呈現進展的表象,而不是真正解決問題。

每當危機降臨,人們總會追憶起曾經的傳奇CEO安迪·格魯夫

1985年,面對日本DRAM廠商的碾壓式競爭,時任COO安迪·格魯夫和CEO戈登·摩爾曾有過一場著名的辦公室對話。格魯夫問,如果我們被解雇了,新管理層會怎么做?摩爾答,他們會讓我們退出內存業務。格魯夫當即反問:“那我們為什么不自己動手?”

正是這份破釜沉舟的決斷,讓格魯夫帶領英特爾放棄內存業務,成功轉型微處理器,穿越“死亡之谷”,鑄就了此后二十年的PC芯片霸主地位。在他任CEO的十年間,英特爾市值從40億美元一路飆升到1970億美元,每年返給投資者的回報率高達44%。

格魯夫不僅重塑了英特爾,更革新了公司的管理實踐。

他開創的“軍營式會議”廣受科技企業效仿。在英特爾,高層會議時間以分鐘為單位切割,格魯夫堅持不看PPT,每人必須直接回答關鍵問題。他還被譽為“OKR之父”,1975年,他率先在英特爾推行OKR制度,給公司所有知識型員工制定了月度個人目標和關鍵結果衡量標準。

那時的英特爾,是頂尖經理人的搖籃。業內甚至流傳:“想找優秀的運營經理人?去英特爾找吧!”

如今,重擔落在現任CEO陳立武肩上。人們期待他能復刻格魯夫的魄力與遠見,再造英特爾。

從格魯夫警告到陳立武行動:英特爾的掃除官僚之戰

面對積重難返的困境,CEO陳立武開出了“猛藥”。

上任伊始,他便在內部信中直指要害:英特爾的癥結在于臃腫的組織與僵化的管理。

陳立武剖析道:“我們太慢、太復雜、固守成規,決策鏈條過長。新想法缺乏孵化空間和資源,不必要的部門壁壘嚴重阻礙了執行。”簡言之,復雜的組織結構和沉重的官僚文化拖垮了效率,扼殺了創新。

事實上,陳立武對英特爾的問題早有洞察。他曾在2022年加入英特爾董事會,并于2024年8月因不滿公司“龐大的管理架構、保守的文化及滯后的AI戰略”而離開。如今掌舵,他旋即開啟大刀闊斧的改革:

1. 組織瘦身:重點裁撤臃腫的中層,管理層級精簡50%。截至7月底,全球裁員約2.5萬人。

2. 文化重塑:強力推行“工程優先”文化,致力于打造專注“創新、速度、執行力”的新英特爾,回歸“以工程為核心”。

3. 戰略聚焦:暫停或放緩非核心產能擴張項目,意圖剝離代工業務,專注芯片設計核心能力。

4. 架構革命:任命斯坦福背景兼具創業經驗的薩欽·卡蒂為CTO兼AI負責人。同時,數據中心、AI客戶端、云計算等核心部門直接向CEO匯報,減少中間環節,確保技術高管的聲音能直達頂層。

值得注意的是,陳立武的藥方,隱約可見英特爾傳奇CEO安迪·格魯夫管理哲學的指引。格魯夫在其經典著作《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中早已闡明:

技術方面的管理,不需要設一位“科技總經理”,“同級群體”有時也可以解決問題。比如,茶水間閑談交流的工程師,往往能解決上司無法處理的技術問題。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在格魯夫看來,平等協作是科技公司的生存之道。

曾經有媒體對英特爾“強調平等主義、上班可以穿休閑服、工作地點只有隔間沒有辦公室”的風格提出質疑,甚至覺得有點矯揉造作。

但格魯夫強調,這絕非矯飾,而是生存必需。他指出,“知識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混合協作產生的決策,將會影響一家公司未來數年的前途”。

為了實現組織的敏捷性,在格魯夫任期內,英特爾采用的是“任務導向的事業部”與“功能性支持部門”相結合的混合架構。類比軍隊來看,各事業部是專注任務的“作戰單位”,功能性部門則提供“軍毯、糧草、空中偵察情報”等支持,這種架構能保證事業部獨立高效地行動。

但是,隨著組織的壯大,這種架構也會出現嚴峻挑戰。

最明顯的體現是,各事業部在溝通如何分配總公司有限資源時,表面是在溝通,而實際上經常是激烈的明爭暗斗。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制訂出資源分配的最佳方案,并且有效地解決其可能產生的沖突?

對此,格魯夫提出的解法是“雙重報告”:一名經理人同時向兩位上級(如事業部領導和職能主管)匯報,但決策權歸屬,掌握在“離問題最近”的事業部領導手里。這種打破垂直架構的模式,旨在快速制定最優資源分配方案并化解沖突。

格魯夫也坦言,混合架構與雙重報告并不是完美的,它只是當時英特爾實踐驗證的“最合適的架構”。

在《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中,他同時警告稱,無論何種組織架構,都必須“毫不留情地掃除官僚,力行工作簡單化,將焦點放在真正必要的工作上”,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陳立武開出的組織架構革命與文化重塑,正是對格魯夫強調的“扁平協作”“消除官僚”“聚焦核心”理念的當代實踐,試圖為沉疴已久的英特爾注入新的活力。

讓混沌叢生,然后掌控混沌

“今日所面臨的問題,往往源于過去規劃的失誤。”

安迪·格魯夫在《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中早已發出警示:在錯誤的道路上疾馳,就好比駕駛一輛沒了油的車急于趕路,終將寸步難行。

經理人的價值如同資產,每天都在“折舊”。而有效的規劃,正是對抗這種折舊、為個人和企業贏得未來的關鍵。

格魯夫強調,“規劃是管理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其價值在于指導“現在”的行動,以塑造“未來”。管理者必須不斷自問:“今天”做什么能讓“明天”更好,或者至少不會更糟?

需要注意的是,規劃的核心在于,指明方向并做出取舍。

在英特爾,長期戰略雖然通常展望未來5年,但真正受控的往往是接下來的一年。某種程度上,規劃的本質就是選擇——對某個方案說“是”,也意味著對其他可能性說“不”。每一次資源承諾,都伴隨著機會的喪失。因此,經理人必須錘煉判斷力與決斷力,明確何時該說“是”,何時該說“不”。

然而,即便深諳此道,CEO們仍可能做出誤判。

例如,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許多CEO仍在描繪愿景,卻忽視了業務的實際下滑。為何沒能預見危機并提早行動?在《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一書的前言中,格魯夫提到:“因為CEO總是在好消息出現先行指標或壞消息出現滯后指標時才行動。”

這種困境,或許根植于CEO的角色本質——他們必須是樂觀主義者。

這意味著,卓越的經理人,尤其是CEO,需要有極高的“失序容忍力”——身處險境時,仍能竭力掌控局面。卓越的經理人,從不妄想消除不確定性,而是選擇主動踏入風暴中心。

格魯夫奉為圭臬的一句話正是:“讓混沌叢生,然后掌控混沌。”

他要求經理人:“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并且預測未知的未來;當意外發生時,要迅速調整以應對。”

此刻,陳立武正面臨同樣的嚴峻挑戰。他能否如格魯夫當年一樣,帶領英特爾二次穿越“死亡之谷”?答案未知,畢竟他的CEO之路,才剛剛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