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國民汽水大窯,也要被賣了?

2025-06-26 16:31

國民汽水大窯也要賣給KKR?


外媒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稱,KKR即將達成一項協議,收購中國飲料公司大窯85%的控股權。交易完成后,大窯創始團隊將保留少數股權,KKR則將掌控多數股權。不過,該交易仍需獲得中國監管部門的批準,尚未最終敲定。針對這一消息,大窯不予置評。投中網聯系KKR,對方也表示“無法提供更多評論”。


和很多消費企業類似,大窯也是大器晚成的創業代表。品牌始創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偏居一隅,十年前才開始走出內蒙,近年來伴隨占領餐飲渠道和吳京的廣告逐漸家喻戶曉,產品出口至俄羅斯及東南亞地區,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定影響力。


關于這家公司的資本動作,彭博社今年早些時候曾報道稱,大窯一直在探索赴香港上市,以籌集至多5億美元資金。不過,大窯很快公開回應稱,公司以經營發展為主,暫未考慮IPO事項,一切以官方信息為準。如此明確的回應,說明IPO可能確實不在這家公司的規劃之中。


如果這筆交易達成,將是KKR在中國布局消費的最新舉措。創立于1976年的KKR是杠桿收購領域的先驅之一。截至2025年一季度,KKR管理資產逾66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一季度募資達305.4億美元,投資金額也接近200億美元,顯示其正處于高頻出手期。在亞洲地區,今年至今,KKR的主要出手在日本,收購了系統開發商“富士軟件”和醫療設備制造商拓普康。


在中國,KKR曾投資海爾、字節跳動、中糧家佳康等不同領域的案例,其中,消費、特別是衣食住行這些最基本的需求,是KKR最早在中國布局的領域,先后出資過現代牧業、蒙牛乳業、中國服飾、潤東汽車、中糧家佳康、福建圣農等一批代表項目,可以說,有著深厚的中國消費與產業鏈投資經驗。在最近的星巴克中國出售傳聞中,KKR也是有競爭力的競購對象。


大窯起源于內蒙古八一飲料廠,實控人為王慶東。王慶東早年曾從事酒類生意,在此期間,他敏銳地發現餐飲渠道中酒類品種豐富,卻缺乏一款表現突出的飲料,這使他萌生了做一款深耕餐飲渠道汽水的想法。上世紀90年代,王慶東正式轉戰汽水賽道,收購了軍辦背景的八一飲料廠。呼和浩特市東郊的大窯村里有一處舊石器時代人類打制石器的遺址,被稱為“大窯文化”遺址,這給了王慶東起名的靈感,2006年,他將公司更名為大窯食品廠,大窯品牌由此誕生。


80年代初期,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陸續進入國內市場。王慶東創業伊始,正是國產汽水與“兩樂”競爭的關鍵時期,之后的收購潮更是導致一大批國產汽水被雪藏。大窯飲品雖在內蒙古地區默默存活了下來,但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沖擊下,一直困于內蒙古。2014年是大窯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王慶東決定進行全國化品牌運營,并拓展銷售渠道,大窯開始走出內蒙古,向全國市場邁進。


在渠道策略上,大窯走的是差異化路線,聚焦碎片化但毛利高的餐飲渠道。截至目前,全國經銷商逾千家,零售終端達百萬家,覆蓋全國31個省。大窯飲品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羅云曾披露,2014年至今,85%以上的銷售額來自于餐飲渠道。


產品方面,早在2008年,大窯推出了標志性的大窯嘉賓,目前已形成碳酸飲品、果蔬汁飲品、蛋白飲料、能量風味飲料、茶飲料和水飲六大品類。經典產品如大窯嘉賓、大窯橙諾、大窯荔愛等,均采用獨特的520毫升玻璃瓶包裝,這種大容量包裝既增加了產品的辨識度,又滿足了消費者的暢飲需求,開創了“大汽水”品類。


作為后起之秀,大窯初期采用玻璃啤酒瓶和低成本配方策略,這一舉措有助于控制成本、拓展經銷商,加速利潤回收。大窯的定價策略被總結為“管控價格568”,即60%的渠道賣5元/瓶,25%的渠道賣6元/瓶,15%的渠道賣8元/瓶。根據勤策消費研究,大窯以高利潤空間吸引經銷商和渠道商合作代理。以一瓶500毫升的大窯汽水為例,經銷商的利潤率能達到20%以上,相比一些競爭品牌高出5-10個百分點。


2021年開始,大窯飲品啟動品牌營銷升級,明確了“大汽水,喝大窯”的品牌超級口號,并與華與華合作,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當年,媒體報道稱,大窯汽水年銷售額保守估計為30億元。2022年,大窯進一步簽約藝人吳京成為品牌代言人,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全國性廣告宣傳,其廣告語在電梯間、地鐵站和餐館等場所廣泛傳播。


盡管具體的估值和細節尚未披露,從大窯的市場地位來看,該交易或成為近年來中國飲料行業規模最大的外資并購案例。


對大窯而言,KKR的價值不僅在于資金注入,更在于其全球資源網絡與管理經驗。歐睿國際數據顯示,“兩樂”占據國際碳酸飲料近70%的市場,在中國則占據了95%的市場。這仍然是一個巨頭把控的市場,盡管大窯這樣的國產汽水品牌近年來有所崛起,但要在國際巨頭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環境中進一步擴大份額,面臨的挑戰屬實不小。如何從依賴餐飲渠道轉向大型商超等關鍵客戶渠道拓展?如何突破區域認知實現品牌升級?這些問題仍有待回答。


而這些正是KKR擅長的“投后賦能”領域。以海爾為例,在定增入股之后,KKR做了很多投后管理工作,包括利用后者資產負債表上的200多億元凈現金,收購GE的白色家電業務,以提升每股凈利潤;幫助海爾建立新的采購體系,為公司節省了約16億元的采購成本等。如今,KKR在供應鏈整合、品牌運營等方面的經驗,或能幫助大窯突破地方汽水難全國化的發展瓶頸,也能助其整合供應鏈結構,提升營運效率。


對KKR而言,巨頭籠罩之下,中國飲料行業仍存結構性機會,中國瓶裝汽水“下一個可口可樂”的故事不可謂不誘人,大窯通過差異化定位積累的渠道壁壘,正成為資本眼中的稀缺資產。


如果看得更廣一點,中國消費企業的日子似乎又好過了一點。今年以來,以蜜雪冰城、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為代表的“港股三姐妹”提升了士氣,去年還是一片哀鴻,如今港交所已經擠滿了等待上市的消費企業,東鵬飲料、卡游、遇見小面、溜溜果園、三只松鼠、伯希和、鳴鳴很忙等紛紛在港遞交上市申請。


6月24日,央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發展股權融資,支持生產、渠道、終端等消費產業鏈上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通過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投資,通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滿足長周期消費產業融資需求。


政策利好來了,外資也來下注,從市場信號來看,KKR的動作反映出國際資本對中國消費市場的信心正在回升,或將撬動更多外資關注本土消費品牌,給這些企業提供IPO之外的更多選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