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山東探尋“海洋+AI”發展新模式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09 22:39

9月8日至9日,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暨東亞海洋博覽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召開。

作為國家批準山東省保留舉辦的3個省部級論壇之一,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是繼2024年首次整合“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與“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聯合會海洋與漁業專門委員會活動”升級后第二次舉辦。

本屆論壇與博覽會的主題是“從蔚藍到未來”。與前一屆相比,此次活動呈現出一個新趨勢——海洋與AI相結合。這也成為山東探尋海洋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海洋經濟呈現新趨勢

在AI時代,人工智能領域的各項技術加速向千行百業滲透、融合。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暨東亞海洋博覽會呈現出“海洋+AI”的新趨勢。

此次2025東亞海洋博覽會上,吸引了眾多觀眾目光的是北京韋卓科技集團展示的一套“海—潛—空”協同作業的智能海洋裝備。

該集團海洋事業部商務經理王江波一邊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演示水下機器人一邊介紹道,這是公司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海上無人艇,可搭載水下機器人和無人機,實現“海—潛—空”立體作業網絡。其中,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可潛到水下300米深,適應水下多變環境、復雜空間,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連續作業。

根據技術和性能特點,北京韋卓科技集團這套立體協同作業的智能裝備適用于海上風電自動巡檢、油氣平臺智能運維、海洋科研與考古探索、港口與海上基建運維、海上安防等應用場景。

山東是中國的海洋大省,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王江波此次參會是希望能在山東將公司最新研發出的人工智能科技與產品推廣應用,以“海洋+AI”的方式賦能海洋產業,提升運營效率。

在對面展臺上,航大漢來(天津)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展示出的是專門針對海事作業的特點研制的長航時無人機。

銷售經理劉洋介紹,相對于城市或陸地使用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要應對海上高溫、高濕、高鹽、大風等獨特環境,對無人機材質、性能、續航能力、遠距離實時通訊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制造要求。

目前,該公司海上無人機已應用于海事(航道巡查、海上搜救、海洋環境檢測)、海關(海岸線巡查、海上目標監控、輔助執法)、海警(海上維權、海上反走私)等。此次參展該公司迫切希望能尋求產業領域的新客戶、新市場,進一步擴大技術與產品的應用范圍。

不只是中小AI公司借助此次展會前來“淘金”、開拓市場,大型科技企業也開始向目光投向海洋產業、海洋經濟。

華為集團副總裁、公共事業軍團CEO李俊風指出,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已占到接近GDP8%的產值,而且增長率達到6.5%,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僅僅青島這座城市涉海企業多達3200余家,2024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513.2億元。華為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能夠助力和支撐海洋經濟、海洋產業和海洋生態的發展。

在李俊風看來,人工智能賦能海洋行業發展和場景創新,包括海洋裝備、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保護、航運物流、港口管理、海洋文旅、海洋漁業等領域。憑借多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華為已在多個領域率先進行探索和實踐。

騰訊公司副總裁張巍表示,該公司以“技術助力+模式創新”雙輪驅動,在海洋生態修復與價值轉化領域開展了系統性實踐。

自2021年起,騰訊碳中和實驗室聯合廈門大學及中科院科研團隊,構建了“天—水—智”一體化碳匯監測體系:依托衛星遙感技術動態追蹤海草床整體生長態勢,通過多參數水下傳感器實時采集水質、水溫等關鍵生態數據,并運用AI算法精準預測氣候變化對碳匯能力的影響,為修復工作提供科學決策支撐。

張巍還表示,未來,騰訊將持續深化AI、衛星遙感等技術在海洋監測中的應用,探索無人機與水下機器人聯合監測非法捕撈、油污泄漏的解決方案。

當前,AI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正以跨界融合、重點突破來重塑世界。當這股“智能浪潮”奔涌入海,參與此次論壇與博覽會的人員深切感受到,海洋科技的創新不再局限于傳統領域,而是通過與新能源、低空經濟、大數據等跨界融合,催生出全新的應用生態。“海洋+AI”已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探索科技產業化新路徑

正是海洋與AI的結合,開始推動海洋觀測從經驗依賴邁向“數據驅動”的精準預判;讓過去遙不可及的深海探索,擁有了“無人智能裝備”的堅實支撐;更讓復雜的海洋治理與決策,具備“科學算法”的強大賦能……

面對海洋產業與AI結合發展的新趨勢,山東順應產業變化出臺了一系列引導政策,探索海洋產業和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此次論壇,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聯盟正式啟動成立。該聯盟以促進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落地為目標,旨在發揮聯盟成員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要素整合、人才培養、場景應用等方面的互補優勢。

目前,產業聯盟共有成員單位約70家,其中,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國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等。該聯盟將聚焦海洋人工智能熱點技術與場景,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級,進一步集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技術等方面資源,加快推進海洋產業和人工智能融合創新,聚力打造引領性、可復制的“青島樣板”。

研制產業圖譜是推動人工智能與海洋產業系統化、高效化融合的關鍵前提。在論壇當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正式發布了“AI+海洋”產業圖譜V1.0。這是二者圍繞“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梳理制作“海洋漁業”“海洋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等8張產業需求圖譜,構建出清晰可視的產業鏈生態。

2024年,青島市在全國率先系統布局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印發實施《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年)》,聚力推進“海洋+AI”產業發展、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同時,山東發布并實施《山東省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布局海洋人工智能等前沿顛覆性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標志性產業鏈提升、海洋未來產業培育等5大創新行動,整合全球海洋創新要素,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集聚了全國約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全國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1/3海洋領域院士集聚于此,卻一直存在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難的短板。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董樂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山東海洋人才、科技成果很多,但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化閉環,不能只看技術的貢獻度,關鍵看技術用在哪里,場景在哪里?

從傳統科研模式來看,我國曾長期存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成果轉化”基本思路是從技術出發找市場 。但這種模式容易導致科技與經濟“兩張皮”。

在董樂看來,傳統科研模式與AI推廣模式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向。Ai賦能傳統產業的邏輯是根據需方的市場來倒推,先找場景,先找應用的市場需求,再看AI是否能夠解決,如何利用科技降本增效。董樂認為,AI推廣模式有助于突破海洋產業長期存在的科技產業化瓶頸。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的困境,恰恰讓她看到了AI賦能的巨大市場機遇。

不過,她表示,AI發展也有其自身產業條件,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她提出了三點倡議:第一,開放數據,使得科研機構與企業能夠合理合規的使用;第二,充分開放場景;第三,海洋行業知識的共享。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山東新聞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