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9-06 17:59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實習記者 陳胡永 隨著中報披露季的結束,機構投資者的持倉也浮出水面。
Wind(萬得)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保險資金現身近8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重倉股數據顯示,第二季度險資增持超過280只股票,新建倉股票超過300只。
作為A股市場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保險資金的持倉結構發生了哪些新變化?投資偏好又呈現出哪些特點?
“大象”跑步入場
作為A股市場持股總市值超過3%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因周期長、資金體量大,歷來被看作市場的“壓艙石”。
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突破36萬億元。其中,保險資金投向股票的資金余額達3.07萬億元,較2024年四季度的2.43萬億元相比,凈增加約6400億元。
中報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平、陽光保險七家A+H股上市險企的保險資金投資總規模合計21.85萬億元,占行業總量的60.30%。
從權益類資產的增配力度來看,資金體量更大的險企動作更為積極。數據顯示,上述七家公司的股票投資規模達2.05萬億元,較年初凈增加4313億元,占行業凈增加規模的67.39%。
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保險資金更注重資產配置,以達到資產端與負債端在收益、久期、現金流等方面的平衡。由于保單期限較長,保險資金投資追求絕對收益且風險偏好謹慎,力求穿越周期,所以其在資產配置上多以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同時以權益類資產和非標資產為輔,為投資組合提供風險收益。
在無風險收益率下行背景下,保險資金面臨著投資壓力,因此逐漸增加了對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力度。但不同的險企在具體配置上,也存在不同的動作。
以幾家上市險企為例,中國平安是股票投資規模和占比提升幅度最大的公司,股票投資余額凈增加2119.15億元,占比較年初上升2.9個百分點;中國人壽的股票投資余額凈增加1190.54億元,占比較年初上升1.1個百分點;新華保險的股票投資余額凈增加184.53億元,占比較年初增加0.5個百分點,達到11.60%,為上市險企次高水平,而其債券投資余額凈增加178.27億,占比下降1.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保險的股票投資余額達837.17億元,較年初增加23.90%,占比達14.10%,在七家上市險企中占比最高。其債券投資余額占比也較年初下降了4.4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太平在增加股票投資的同時,也在增加債券投資。其債券投資余額凈增加1242.44億港元,占比提升2.0個百分點至76.50%,股票投資余額凈增加96.88億港元,占比較年初持平。
中國太保的債券投資余額凈增加1838.69億元,占比提升2.3個百分點,是所有上市險企中增幅最大的公司,其股票投資余額僅凈增加280.60億元,占比提升0.4個百分點。
揭秘險資“購物車”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保險行業配置于高股息其他綜合收益(OCI)類股票的規模近1萬億元。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平六家公司計入OCI的股票規模合計為7861億元,較年初凈增2847億元,占股票投資總規模的比重持續上升,達到39.80%。
從具體公司情況來看,上半年,中國平安計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FVOCI)科目的高股息股票規模最大,占比最高;中國人壽在OCI類股票的占比提升幅度居首。
招商證券援引Wind數據指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險資金在A股市場持倉占比較高的五個行業分別為銀行、交通運輸、通信、房地產、電力及公用事業。單季度持倉占比提升幅度排名前三的板塊依次為傳媒、通信、電力及公用事業。
保險資金重倉流通股的平均股息率為2.30%,較前期略有下降,部分原因是股價上漲導致股息率被攤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險資金持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個股包括招商銀行、浦發銀行、長江電力、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和中國聯通,這些股票的平均股息率為3.80%。
從第二季度的增持動作來看,中國人壽重點加倉了中信銀行、中國電信、中國建筑,同時減持了中國石化和招商南油;中國平安與新華保險共同增持了京滬高鐵;信泰人壽增持華菱鋼鐵;泰康人壽減持招商公路;中國太保減持招商南油;長城人壽減持五洲交通;中國太平則減持了陜西煤業等個股。
在增配股票的同時,保險資金對基金的投資力度有所減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保險資金在證券投資基金上的配置余額為1.66萬億元,凈減少200億元,占比下降至4.8%。
招商證券指出,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基金投資將只能計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科目,市場波動對險企利潤表產生更直接的影響。盡管上半年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上漲7.9%,保險公司基金配置余額卻下降了1.1%,預計實際減配甚至贖回力度可能更大。
在險資持續增持股票的過程中,觸發“舉牌”的投資行為尤為引人關注。
自2025年年初以來,保險資金舉牌已達30次,涉及20余家上市公司。從行業分布來看,銀行板塊出現12次,公用事業行業出現4次,非銀金融與交通運輸行業各出現3次,環保行業出現2次,醫藥生物、傳媒、煤炭、鋼鐵等行業各有1次。
權益配置“熱度不減”
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新華保險副總裁秦泓波表示,隨著利率中樞的下行,傳統固定收益類資產作為“壓艙石”的功能正在減弱,其安全墊明顯變薄。
中國太保副總裁蘇罡也表示,長期低利率市場環境導致優質資產供給不足,保險資金存在較大配置壓力。配置策略方面,國內權益資產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保險資金在權益投資領域面臨更多機會。
對于保險資金而言,銀行等股息率較高的板塊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類固收”資產,有助于緩解“資產荒”壓力。而會計準則的切換和相關政策的持續引導,也在進一步激發險資配置權益投資的熱情。
根據新會計準則,更多權益類資產被記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科目,權益市場的波動將直接影響險企凈利潤的穩定性。出于平滑財報波動的考慮,不少保險公司選擇增加OCI類資產配置。
政策方面,2025年1月,《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從當年起,大型國有保險公司每年將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市場。2025年4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提高5個百分點,最高可不超過50%,進一步拓寬了險資在權益市場的配置空間。
在談及市場后續走勢時,中國人壽副總裁、首席投資官、董事會秘書劉暉表示,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目前A股市場估值總體合理,市場底部相對夯實,積極因素累計增多,公司對下半年仍然保持樂觀,將持續關注科技創新、消費制造、先進制造、新消費、出海企業等方向的投資機會。
在這樣的市場判斷基礎上,中國人壽下半年將圍繞配置資產做穩、彈性資產做優的配置思路,在構成方面也將保持中性靈活的配置策略,將資產負債久期缺口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