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2家上市銀行半年報披露收官。
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凈息差持續收窄的雙重壓力下,銀行板塊呈現“總量穩、結構優、區域分化”的特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半年仍有9家銀行實現兩位數貸款增長,且全部為城商行;對公貸款成為支撐信貸高增的絕對主力,占新增貸款比重超八成。
與此同時,凈息差持續收窄使得“以量補價”模式承壓,六大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下滑約2%。資產質量方面,對公貸款不良率持續改善,但個人經營貸和房貸風險抬升。
總體來看,上半年上市銀行在“穩增長”政策支持下實現了信貸規模的適度擴張,但對公與零售貸款的質量分化、凈息差收窄、資本充足率承壓等問題仍待解決。未來,區域性銀行憑借本地化優勢或繼續領跑,而股份行需在零售轉型與資本管理間尋找平衡。
信貸增長區域分化顯著,對公貸款成主力支撐
在宏觀經濟復蘇動能偏弱、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銀行業整體信貸增速放緩,但部分區域性銀行仍實現兩位數增長。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9家銀行貸款增速超過10%,均為城商行,其中西安銀行、江蘇銀行、重慶銀行、寧波銀行和成都銀行表現較為突出。
上半年,上市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長7.98%,增量達10.2萬億元,同比多增9188億元。其中,對公貸款貢獻了84.6%的增量,成為信貸擴張的核心驅動力。相比之下,零售貸款增量僅占13.0%,票據貼現占比1.2%,顯示居民端信貸需求仍然疲軟。
從行業投向來看,基建、制造業、科技金融等政策支持領域是銀行信貸的主要投放方向。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指出,江浙、成渝、珠三角等經濟活躍區域的信貸需求相對旺盛,帶動了當地城商行的貸款高增長。例如,截至7月末,江蘇、浙江、山東、四川等省份的信貸增速均保持在8%以上,其中四川以11.8%的增速領跑全國。
分銀行類型看,國有大行貸款同比增長8.88%,增速環比小幅提升0.17個百分點;城商行同比增長12.82%,盡管增速環比下降0.42個百分點,但依然領跑行業;股份行和農商行增速較低,分別僅增長3.81%和6.39%。
中信建投分析師馬鯤鵬認為,優質區域性銀行憑借深耕本地經濟的優勢,在涉政類貸款、基建項目及“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領域儲備充足,因此信貸增長強勁。而股份行受制于資本約束和零售貸款需求不足,增速相對滯后。
盡管信貸規模擴張,但凈息差的持續下滑制約了銀行的盈利能力。上半年,銀行業整體凈息差為1.39%,同比下降13個基點,其中國有大行降幅最大(-15BP),城商行相對穩健。
六大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約2%,僅交通銀行實現正增長;股份行中,除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外,多數仍保持微增。中泰證券報告指出,西安、南京、江蘇、寧波等城商行因“規模增速快+息差韌性強”,凈利息收入仍實現10%以上的高增長,但行業整體依賴規模擴張的“以量補價”模式效能正在遞減。
不良率整體穩定,零售貸款風險抬升
在信貸規模擴張的同時,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整體保持穩定,但對公與零售貸款的分化趨勢明顯——對公不良率持續改善,而個人貸款,尤其是個人經營性貸款成為零售端最大風險敞口。
截至6月末,上市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為1.23%,與一季度末持平。其中,對公貸款不良率較2024年末下降9個基點至1.26%,實現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率“雙降”?!胺帚y行類型看,城商行對公不良率最低,僅為0.76%;國有大行對公不良率最高(1.35%),但環比改善10個基點;農商行改善幅度最大,不良率下降18個基點?!贝髦句h指出。
從個體銀行看,渝農商行對公不良率改善36個基點,幅度最大;寧波、南京、成都、廈門等城商行對公不良率均低于0.8%,資產質量優異。
與對公貸款改善形成對比的是,零售貸款不良率普遍上升,尤其是個人經營貸和房貸。據戴志鋒統計,其統計的樣本銀行經營貸不良率環比上升19個基點至1.67%,其中國有行、城商行、農商行分別上升21BP、39BP、43BP。
“經營貸不良率攀升主要受房地產價格下跌影響,由于經營貸多采用房產抵押,抵押物價值縮水導致風險暴露。此外,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反映居民收入預期偏弱和部分區域房價調整的壓力?!贝髦句h分析稱。
在信貸擴張的背景下,部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面臨壓力。中泰證券報告指出,股份行中的浦發銀行、浙商銀行,以及城商行中的北京銀行、江蘇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距離監管底線(7.5%)已不到1個百分點,未來可能面臨資本補充壓力。
展望未來,多家機構認為,隨著LPR報價繼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批量調整落地,銀行息差仍有5BP~10BP的收窄空間。但隨著財政貨幣協同加力、專項債提速擴容,優質區域銀行有望繼續受益于基建、制造業及綠色轉型融資需求,維持相對高景氣。馬鯤鵬預計,2025年全年信貸增速將小幅下降至6.7%,區域分化特征仍將延續,四川、江蘇、浙江等經濟強省仍將保持較高增速。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