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28日訊(研究員 李響)今日,浦發銀行、杭州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上市銀行集中披露了半年度報告。
半年報數據顯示,受宏觀經濟環境、監管政策調整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銀行理財業務呈現明顯分化態勢,擁有理財子公司的機構普遍實現規模增長,而部分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區域性銀行則面臨規模收縮壓力。
圖:部分披露半年報業績的銀行財務數據
數據來源:銀行半年報,財聯社整理
從行業整體情況看,2025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經歷了一季度規模縮水后的逐步回暖,截至6月末存續規模達30.6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38%。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占比顯著提升,固收類產品占比高達97.2%,短期限、高流動性特征凸顯,其中1月以內期限產品占比首次升至21.2%。
在今日披露的多家銀行半年報中,杭州銀行理財業務表現尤為亮眼。數據顯示,上半年杭銀理財存續產品規模超51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7.26億元,實現凈利潤4.83億元。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城商行,杭州銀行旗下杭銀理財在第二季度城商系理財機構中排名第四,發行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均位居前列。
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青農商行理財業務出現明顯下滑。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青農商行發起設立的非保本理財產品規模為308.01億元,較去年年末316.31億元有所減少,中間業務收入8754.26萬元,較去年同期8730.63萬元小幅增加。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或與青農商行未設立理財子公司,受監管政策影響較大。根據監管要求,未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需在2026年末將存量理財業務全部清理完畢,此舉會導致銀行主動收縮理財業務規模。
股份制銀行方面,浦發銀行旗下浦銀理財表現穩健,截至6月末理財產品規模13375.5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33億元,凈利潤9.25億元。第二季度產品研發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排名均較上季度有所上升,綜合競爭力較強。
而中信銀行作為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依托其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理財業務保持穩定發展,凈值型產品占比持續提升,順應了行業轉型趨勢。數據顯示,信銀理財產品管理規模(含委托管理)2.1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0%,實現營業收入18.75億元,實現凈利潤11.96億元。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監管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銀行理財業務分化將持續加劇,具備理財子公司牌照、區域客戶基礎深厚、產品創新能力強的銀行將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與此同時,隨著存款利率下行趨勢延續,理財產品作為存款替代品的定位將更加鞏固,預計下半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2萬億元,短期限、低波動的固收類產品仍將是配置主流。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