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已確認禾賽科技(Hesai Group)提交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材料。
根據備案通知,禾賽計劃發行不超過5123.62萬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這意味著,繼2023年赴美納斯達克上市后,這家國內激光雷達龍頭企業,正推動在港股市場的再度融資與流通。
證監會備案文件明確,禾賽需在發行上市過程中嚴格遵守境內外法律法規,并在上市完成后15個工作日內向監管部門報告情況;若12個月內未能完成發行,繼續推進的則需更新備案材料。備案通知同時強調,這一確認并不意味著對公司證券價值、投資收益或材料真實性作出實質性判斷。
自2014年成立以來,禾賽科技始終是國內激光雷達賽道的代表性企業。公司總部位于上海,產品聚焦自動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ADAS),并延伸至機器人和工業場景。2023年登陸納斯達克,被稱為“全球激光雷達第一股”。
過去兩年間,禾賽不斷擴大車規級激光雷達的前裝量產,客戶涵蓋理想、蔚來、小鵬等主流自主品牌,也包括博世、采埃孚等國際供應商。2025年二季度,禾賽交出一份超預期的財報:當季營收7.064億元,同比增長53.9%;凈利潤4410萬元,實現首次季度盈利,標志著激光雷達大規模裝車正從技術驗證轉入產業化階段。
從企業角度看,選擇赴港上市不僅是資本市場多元化的選擇,也釋放出融資和估值修復的訴求。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科技公司的定價波動較大,港股二次上市有助于公司在亞洲市場獲得更穩固的投資者基礎,也為未來潛在的回歸路徑預留空間。
從行業層面看,禾賽此舉是激光雷達企業在資本寒冬后重新進入擴張周期的標志。過去幾年,隨著造車新勢力收縮開支,激光雷達產業鏈一度面臨需求不確定與成本壓力。
禾賽在此時實現盈利并謀求港股上市,意味著核心供應商正在向規模化盈利的上游邁進。
更深一層的背景是監管環境的變化。2023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推行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備案制,取代原有的審批制。禾賽能夠順利備案,表明智能汽車產業鏈中的關鍵技術公司正逐漸納入常態化的境外融資通道。
這一過程釋放的信號,不僅在于單一企業的融資動作,而是顯示出監管層在資本市場開放與產業戰略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保持資金鏈暢通,支持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的國際化融資;另一方面通過備案機制強化監管,避免信息不對稱和風險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