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就快手侵害熱播節目《德云斗笑社》(第一、二季)和《長相思》(第一季)著作權兩案,分別作出終審判決。兩地高級人民法院均認為快手存在明顯的過錯,侵權情節嚴重,適用1 倍懲罰性賠償,分別判決賠償《德云斗笑社》和《長相思》獨家信網權權利人6000萬元和2910萬元,并支持將過濾和攔截等措施納入必要措施,要求短視頻平臺有效防控侵權傳播。
近年來多地法院普遍加大了知識產權案件的判賠力度,多個法院對短視頻侵權作出高額判賠判決。今年該短視頻平臺曾因為嚴重侵權愛奇藝平臺的熱播電視劇《狂飆》,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全額支持了愛奇藝3000萬元的訴請金額;北京互聯網法院也曾在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起訴該平臺侵權中超聯賽賽事節目著作權的一起案件中,判處其承擔2倍懲罰性賠償責任,賠償金額達2400余萬元。
短視頻蓬勃發展背后也成為盜版、抄襲等侵權行為發生的重災區。針對剛剛上映的熱播電影電視劇,“播出即被盜版”已經成為影視行業的常態。影視作品剛上線幾分鐘,一些短視頻平臺上就會出現對正在更新劇集內容的盜版傳播,甚至以逐集“拆條”的方式,將原劇集拆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每段時長10分鐘到20分鐘),再以“合集”形式按劇集順序自動連播。
根據判決顯示,《德云斗笑社》和《長相思》被侵權兩案,之所以支持高額判賠,是緣于涉案平臺存在侵權故意和嚴重侵權情節。在《德云斗笑社》侵權案中,該短視頻平臺在節目熱播期間通過其官方賬號直接發布侵權視頻,且未如實披露用戶真實信息的侵權視頻高達2000多條;侵權視頻在其平臺持續不斷出現,大量視頻超過7個工作日未處置,故意放任侵權泛濫;在前后近三年期間,權利人向該平臺陸續發送2179封“下線通知函”,平臺上仍存在大量重復侵權賬號,使侵權范圍及影響進一步擴大。
在《長相思》侵權案中,權利人發送侵權通知函件465次,涉及侵權鏈接累計60599條,超過7個工作日未處置的侵權視頻超過1.2萬條;在該短視頻平臺上侵權話題“#長相思”的播放量高達86.1億,其中賬號“七七看劇”項下的單個侵權視頻合集“長相思”,內有15個侵權視頻,播放量為2159.1萬次。侵權平臺有用戶直播電視劇《長相思》達200場,完整播放作品正片內容。
同樣,在愛奇藝起訴快手的《狂飆》侵權案中, 愛奇藝取證到侵權切段視頻多達13000余個,10分鐘以上的視頻達7000多個,取證侵權直播及直播回放1100個左右。最終被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全額支持了愛奇藝3000萬元的訴請,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予以維持。北京互聯網法院也在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起訴該平臺侵權中超聯賽賽事節目著作權案件中,判處其承擔2倍懲罰性賠償責任,賠償金額達2400余萬元。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理事、國家版權局國際版權研究基地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盧海君表示,應當尊重市場規律,合理提高損害賠償數額,并對故意放任侵權反復發生的網絡服務提供者適用懲罰性賠償,以形成有效威懾。兩案判決進一步強調網絡服務提供者作為“善良管理人”的版權治理責任,并在損害賠償計算與懲罰性賠償適用等關鍵問題上表明司法態度,對治理網絡版權領域的大規模、反復侵權具有重要的標桿意義。
“這些判決具有里程碑意義,向市場發出了清晰而有力的信號: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正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陳兵教授表示,文化產業創新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與資金成本;若創新成果可以被輕易、低成本地大規模搬運,將嚴重挫傷企業長期研發投入的積極性,進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不利于文化產業的發展。高額判賠并非打擊創新,而是為真正的技術與內容創新提供有力的司法兜底。同時,明確裁判規則和損害計算方法,壓縮侵權人的僥幸空間,塑造可預期的司法導向,進一步激勵合規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這些案件的高判賠額,體現法院對精品內容高版權價值的認可,令我們作為文化產業創作者倍受鼓舞。當前影視行業每年投入上千億拍攝內容,但是根據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的統計,各類侵權盜版導致影視行業年損失超200億元,熱播期的盜播更是直接分流正版流量,沖擊版權變現渠道。”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張豐艷表示,“這些判決傳遞出法院對規模化、惡意侵權的“零容忍”態度的司法導向,對重構健康版權生態具有深遠意義。對平臺來說,流量紅利不能建立在盜版基石之上;對創作者來說,嚴格司法能為其心血賦予公允價值。從影視行業的長期生態繁榮來看,唯有通過司法判決、行政執法與市場自律協同發力,才能夯實文化強國之路的法治根基,讓諸如《繁花》《三體》等標桿性精品內容持續綻放。”
202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指出應依法充分發揮賠償制度作用,讓侵權行為付出更大代價。《意見》明確提出,司法審判應當充分吸收和貫徹司法意見的要求和指引,進一步提高損害賠償金額。進行裁判考量時,應依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充分考慮權利人的巨大損失、侵權人的主觀惡意、侵權情節嚴重性、非法獲利情況、涉案作品市場價值、拒不執行保全裁定以及其拒不提供獲利證據等因素,綜合確定并提高判賠金額,強力震懾侵權行為。
“近年來,人民法院嚴格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依法懲處嚴重侵害知識產權行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李劍在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2024年,全國法院已經對惡意侵權情節嚴重的460起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同比增長44.2%,有力震懾了侵權者,有效維護了權利人合法權益,大大提升了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其中,已審結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案,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6.4億余元。
影視劇的版權保護問題,也引起了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劍網2025”專項行動重點整治工作之一就是,以視聽作品版權整治為重點,加強對電影、電視劇等作品的版權保護,重點打擊非法搬運、傳播、售賣視聽作品的侵權行為,加強對網站平臺幫助侵權治理。國家版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專項行動持續深化網絡版權專項整治,以強化版權全鏈條保護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