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滬指“八連陽”之后,誰與共振?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16 22:05

歐陽曉紅/文

這次會不一樣嗎?

2025年8月13日,滬指收于3683點,創近四年新高。全市場成交總額重回2萬億元,A股市場迎來“八連陽”。 

投資者楊女士幾日前的換倉策略趕上了上漲東風,但她也有疑問:行情能否持續?

正如經濟學家劉煜輝所言,牛市的底層邏輯核心在于“國家治理能力溢價”取代傳統盈利驅動。他強調:“基礎條件是牛市”,即沒有估值中樞回升的市場,改革動能將顯著減弱。

這一觀點呼應了當前政策密集出臺以提振市場信心的節奏。對于楊女士而言,無論現在是否處于結構性牛市的初期,關鍵在于緊抓低估值與高景氣交叉地帶,圍繞“科技自主、能源自主、數據主權”三條國家敘事主線展開布局。

隨著A股市場韌性增強,不管是M1(廣義貨幣)修復、財政貼息刺激,還是滬指“八連陽”帶來的風險偏好回暖,都可能預示中國資本市場正步入一次不同以往的結構性重估過程。

盡管次日滬指突破3700點后,震蕩回落至3666.44點,但全市場成交額達到2.3萬億元,顯示資金熱度依舊。

8月15日,滬指收于3696.77點,上漲0.83%;深證成指收于11634.67點,上漲1.60%;創業板指數收于2534.22點,上漲2.61%。A股成交額連續第3個交易日突破2萬億元;熱點板塊以科技制造、新能源材料、硬科技創新鏈為主線。

市場總是喧囂,而真正不同的,是驅動它前行的底層邏輯。

這一時刻,有人看到了賺錢效應,有人則感到惴惴不安。

2025年8月13日,滬指上漲0.48%,上演“八連陽”,個股漲停數達到100只,成交金額超過2.1萬億元。

從行業表現來看,軍工重組概念漲幅超5%,科技類主題如液冷服務器、人形機器人等表現活躍。市場的主線邏輯清晰:一方面是產業政策引導下的主題輪動,另一方面是資金對彈性與補漲預期的博弈。

資金面的積極反饋也值得關注。券商、汽車零部件、元件等高彈性板塊獲主力資金凈流入;而電信等高股息行業則成為穩健資金的配置首選。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數據顯示,信貸出現罕見負增長。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00億元,居民貸款減少4893億元,為近20年來首次負增長。

同時,7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000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但是,住戶存款減少1.1萬億元,同比多減7800億元;當月非銀存款增加2.14萬億元,同比多增1.39萬億元。

浙商證券經濟學家李超認為,資本市場回暖與利率下行,是驅動近期居民存款搬家,令非銀存款較高增長的主要原因。

8月15日,中國央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5000億元6個月期的買斷式逆回購,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同時,政策組合拳正在陸續落地。8月12日,《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出臺:對服務業經營主體提供年利率1%的貼息貸款,貸款規模最高可達100萬元,單戶享受貼息最高可達1萬元;中央財政首次對個人消費貸款提供貼息,重點涵蓋汽車、家居、教育、醫療等消費領域。

8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央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介紹,截至今年6月末,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全國住戶消費貸款余額21.2萬億元,全國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居民服務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經營主體的貸款余額2.8萬億元。

這反映出資金在監管的引導下正流入消費領域。

就在這一輪政策操作之后,市場的共振也悄然開始。

從“八連陽”中,楊女士似乎也看到了這輪反彈不僅僅是短期情緒修復的表現。

聯博基金市場策略負責人李長風認為,盡管上半年關稅不確定性一度擾動市場,但A股展現出較強韌性。從DeepSeek(深度求索)、創新藥到軍工和基建,市場主題輪動頻繁,考驗投資者對長期主線的把握能力。

在他看來,“反內卷”政策有望逐步提升通脹水平,但路徑或較過去更緩慢,影響更復雜。7月鋼鐵、醫藥、建材板塊表現居前,分別對應當前主題風口。

全球視角下,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年內上漲17.8%,背后是美元走弱(年內跌幅達7.85%),提高了非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集裝箱數量維持高位,也表明中國供應鏈仍具有黏性。

盡管部分投資者對估值產生擔憂,李長風指出,截至7月,滬深300指數動態市盈率僅略高于10年均值,尚不構成估值過熱。A股當前仍具投資性價比。

在投資方向上,聯博基金建議采用“紅利+高質量科技”的啞鈴型配置策略:一方面,高派息企業具備債券屬性;另一方面,AI(人工智能)+應用有望持續提升中國生產效率,重點關注財務質量優、盈利增長穩健的科技企業。

中金公司認為,在當前樂觀情緒支撐下,本輪行情尚未結束。整體來看,2025年的A股表現更接近“增強版的2013年”——在估值上行與增量資金持續流入的共同推動下,指數或出現階段性波動放大,但伴隨流動性寬松、盈利修復以及市場敘事的重構,自2024年“9·24”以來的行情仍在進行之中。

在配置策略上,中金建議重點關注三類方向:一是景氣度高、具備業績兌現能力的板塊,如AI/算力、創新藥、軍工、有色金屬等;二是具有較強業績彈性、受益于居民資金持續入市的券商與保險;三是結構性分化持續演繹下的紅利板塊,擇優配置價值顯現。

展望后市,有分析認為,若貼息政策帶動實際消費回暖,企業盈利端將迎來修復窗口,疊加四季度傳統消費旺季,A股或將進入“盈利與估值”雙修復通道。但需警惕政策傳導滯后與外部擾動。

楊女士對此亦有清醒的認知:“八連陽”并不意味著超級牛市的開啟,而更像是2024年“9·24”行情的自然延伸——它所映射的,是市場在多重挑戰中嘗試修復的能力。

誰在主導周期?非簡單重復,有相似韻腳。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為,在海外方面,美國對外關稅稅率的不確定性明顯降低,但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滯后體現。在內需方面,房地產市場量價齊緩的斜率更趨陡峭,北上廣等核心城市房價已降至去年9月前的水平。價格方面,“反內卷”推升大宗價格的預期似有降溫,但后續舉措及其影響仍難被證偽。政策方面,近年來三季度的“經濟觀察期”特征都較為明顯。

而劉煜輝認為,當前牛市的根本邏輯在于:在國際格局劇變中,資本開始相信中國能在地緣政治博弈中占據優勢,也認可政府管理經濟周期的能力(比如化解債務風險)。這種對國家實力的信心提升,直接拉高了股市估值。換言之,資本愿意給股票更高溢價。

在結構轉型的宏大背景下,每一次調整都可能孕育重構機會,每一輪上漲則蘊含著新一輪價值分化與再定價的起點。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金融貨幣市場、保險資管、財富管理等領域。十多年財經媒體從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