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近期多部門密集出臺支持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構建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金融生態體系。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等部門協同發力,通過優化融資環境、創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場機制等多重舉措,為科技創新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表示,要著力提升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一方面,人民銀行已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提升至8000億元,并將再貸款利率下調至1.5%,通過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債券市場"科技板"建設,目前已有約100家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規模超過2500億元。朱鶴新強調,要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態體系,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分工協作,形成差異化、專業化的發展格局。
在資本市場支持方面,證監會持續優化科技企業上市環境。證監會首席風險官嚴伯進介紹,將實施更加靈活精準的新股發行逆周期調節機制,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增強制度包容性。重點措施包括:支持優質紅籌科技企業回歸境內上市;加大對未盈利科技企業的上市支持力度;穩妥推動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新案例落地;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等。
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表示,正在推進科技金融四項試點工作。其中,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范圍已擴大至全國18個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簽約意向金額突破3800億元;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將批復第三批600億元規模。這些試點旨在為科技企業引入更多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
科技部副部長邱勇指出,要通過《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的實施,建立面向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金融支持安排。重點引導金融資源加大對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科技領軍企業、國家級科研平臺基地等的融資支持,創設更有突破性的科技金融政策工具。
專家分析認為,這一系列政策舉措將有效促進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曾剛表示,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金融體系,不僅有助于突破制約我國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短板,更能為提升創新資本供給、服務企業成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堅實基礎。
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我國科技金融生態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多部門協同推進的科技金融改革,正在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關鍵通道,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本網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