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和關注組織,尤其是管理者。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大多數在組織里工作的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組織,這導致很多人在組織中不開心,甚至有人認為他們被組織“抹殺”了。
查爾斯·漢迪說:“在我看來,有時候組織會成為禁錮人們靈魂的監獄。我自己在組織中工作時常常會有這種體驗。”
這位被稱為組織管理大師的人這樣描述組織,讓我們了解到組織和個人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不能很好地管理組織會給個人帶來極大的痛苦。
在我看來,組織的存在是為了實現目標,組織管理的存在是為了提升效率。
作為一個需要對目標和效率做承諾的人群集合體,組織有著獨特的特性。在理解組織時,我們需要還原組織的特性,從而形成對組織的正確認知。
01 認知1:公司是一個家?
當一個人與組織產生聯結的時候,對這個個體來說,如何理解組織和個人的關系就變得非常重要。
關于組織和個人的關系,我們在管理上一直存在一個非常錯誤的觀點,認為公司就是家。
正因為如此,很多管理者認為自己需要成為“父母官”,很多員工也認為公司是個家,要如家般溫暖。但實際上,這些觀點是不對的。
公司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狀態,我們需要回歸組織本身的屬性去進行探討。組織有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之分
·正式組織是指用權力、責任和目標來聯結的人群集合
·非正式組織是指用情感、興趣和愛好來聯結的人群集合。
在管理的框架下,我們主要談的是正式組織,所以當說到組織管理的時候,我們應該談論的是權力、責任和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講,組織理論就是探討權力與責任是否匹配的理論,組織結構設計就是分權、分責的設計。
因此,當我們理解組織(正式組織)的時候,不能談論情感、興趣和愛好,不能希望組織是一個“家”。我們只能抱歉地告訴人們“公司不是家”,組織更注重的是權力、責任和目標。如果目標無法實現,組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組織中的人同樣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所以,組織管理中最根本的困擾是人們常常違背了組織的屬性,忘記了管理需要面對權力、責任和目標,而不是培養情感。
所以,當你發現一家企業非常講究分工、責任和目標的時候,你應該珍惜這家企業,因為這家企業具有很好的組織管理特性。
當你發現一家企業除了講究分工、責任和目標,還能夠照顧到員工的興趣和愛好,還能夠給予員工情感方面的關注,你一定要非常熱愛這家公司,因為這是一家好企業。
如果一家關注員工的情感但沒有效率,那么這家企業一定有問題。
02 認知2: 同一件事必須由同一組人承擔
很多管理者都被復雜的組織管理搞得焦頭爛額,無所適從。
人們總是從管理制度建設、激勵體系和人員素質培養方面著手,認為這些方面的措施可以解決組織混亂的問題。
但是,等到管理制度健全了、激勵體系完善了、人員素質也提升了之后,人們卻發現,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于是,人們又開始嘗試用末位淘汰或者內部競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經過幾年的努力,效果仍不明顯,問題依然存在。
為什么?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認識到組織需要明確的權力、責任和目標。也就是說,同一件事必須由同一組人承擔。
當組織出現結構繁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責任不清、互相推諉的情況時,管理者應該先看看企業中有沒有同一件事有兩組人在做,同一個責任有兩組人在承擔,同一個權力有兩組人在使用的現象,如果有,那么這些就是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這些現象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表述,就是“組織虛設”。
“組織虛設”在企業中大量存在,比如,一家企業既設有市場部又設有營銷部,這導致市場部和營銷部的分工不明確,結果市場部沒有研究市場,反而去設計促銷策略、做終端規劃,而這些本應是營銷部的職能,最終,等經營結果出來后,根本無法分清市場部和營銷部誰應該對績效結果負責任。
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情況是,很多企業設有各個職能部門,但是又專門設立了一個“綜合管理部”。有了這個部門,你就會發現企業中所有的職能部門都只做容易做的事,而把那些不容易做的事情統統推給綜合管理部,于是,職能部門虛設,所有的問題都集中到了綜合管理部。
這樣一來,責任根本無法界定,因為大家都有責任,也就都不需要負責任,而資源卻被消耗光了。在組織中,最可怕的就是“組織虛設”。
03 認知3: 組織中,人與人公平而非平等
在社會結構中,人是以生存為前提的存在,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約束。在法律和道德面前,人與人應該是公平而且平等的。
但是,在組織結構中,人是以實現目標為前提的存在,每個人都需要承擔各自的責任和目標,從而擁有不同的權力。
因為責任、目標和權力不同,人與人是公平而非平等的。也許這樣的解釋有些不科學,但是如果你愿意深入地去思考,就能理解其中的真諦。
組織的重點是人,這一點是完全確定的。但是,在這個前提下,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組織更強調服從而不是平等。
在軍隊這種組織中,成員來自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習慣和能力,卻很快就能融為一體,成為一支勇于承擔、齊心協力實現目標的強大隊伍。是什么締造了這樣的隊伍?
關于這個問題,人們一定會給出很多答案,但最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絕對服從”。在軍隊中,每個人都自覺地成為組織的成員而不是成為自己,所有人都努力服從組織,努力實現組織目標。
平等是人最基本的追求,我一直認為這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但是,對組織而言,組織目標高于一切,需要組織成員服從組織目標,都需要不斷地問自己“我為組織做了什么”,這樣的狀態才是組織中合理的個人狀態。
把自己放在組織中,充分理解自己在組織中所處的位置,并做出相應的行為選擇,承擔自己的責任,你會感受到因為理解組織而獲得的快樂。
04 認知4: 沒有分工,無法組織管理
組織的能力來源于分工帶來的協作,沒有分工就沒有組織結構的活力。對組織而言,結構設計和人員選擇得當,可以回答組織中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誰控制什么。
在任何一家企業中,清晰的溝通線、控制線、責任線和決策線都是至關重要的。厘清這些脈絡,不能依靠人的自覺,也不能依靠管理制度,而是需要分工的設計,這也是搭建組織結構本就應該做好的事情。
很多企業常常因自身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而洋洋得意,但是,解決好組織分工的問題是前提。
組織的分工主要是分配責任和權力。組織必須保證企業的責任有人承擔,同時讓負有責任的人擁有相應的權力。
因此,組織中個人和組織的關系本質上是一種責任的關系,分工讓每個人和組織聯結在一起,同時也和組織目標結合在一起。
組織分工需要理性設計和界定,同時還需要建立在對分工的共同承諾和對分工權威性的認同之上,否則,是無法實現組織管理的。(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