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5月12日發表了一篇關于中國人工智能(AI)價值鏈的報告解讀,指出中國正在加速實現AI領域的自立自強,同時算力本土化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并預測中國AI算力本土化市場將在未來五年內激增,規模高達810億美元。
報告將AI價值鏈劃分為三個層級:賦能層、智能層和應用層,并分別評估了中國在各個層級的自主發展現狀。
賦能層:進展顯著,半導體領域仍需突破
賦能層為AI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包括半導體生產、芯片設計、云計算、數據中心及電力供應等。CIO指出,盡管中國在部分領域已取得進展,例如在工業AI資本支出相關的電力和資源組件制造方面已基本實現自立自強,但在關鍵的半導體供應鏈方面,仍受制于美國及其貿易伙伴。
報告特別提到,在高帶寬內存(HBM)領域,中國目前仍依賴海外供應商。然而,面對日益嚴格的出口限制,中國企業正積極尋求替代方案,并加大投資力度。這表明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正努力追趕,盡管可能需要在性能上做出一定妥協。
算力本土化:地緣政治驅動下的810億美元藍海
CIO預測,AI算力將成為中國AI產業發展的關鍵戰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國出臺的限制措施,將促使中國在AI算力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盡管國產芯片性能與國際領先水平尚存差距,但國內加速器和GPU芯片公司已占據中國AI算力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
CIO預計,中國AI算力支出將從2024年的180億美元增長至2029年的900億美元。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平臺將進一步加大對國內供應商的投資,以實現AI訓練和推理目標。CIO估算,中國AI算力的自主比率將從2024年的33%躍升至2029年的90%,這意味著算力本土化將帶來高達810億美元的市場機遇。
智能層與應用層:優勢明顯,前景廣闊
智能層包括開發大型語言模型的公司以及可將其數據資產轉化為智能資產的公司,而應用層則包括將智能層工具嵌入到特定用例的公司。CIO認為,中國在智能層和應用層的自主程度相對較高。本土互聯網平臺在應用層占據主導地位,而DeepSeek等低成本AI模型的推出,也使中國在智能層更接近自立自強。
在投資布局方面,?CIO持積極態度,尤其看好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領先互聯網企業。CIO認為,受益于國內芯片創新加速,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包括部分設備制造商和芯片封裝公司,均蘊藏著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CIO進一步指出,在中美貿易關系趨于緩和的預期下,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突破將為科技板塊注入強勁上漲動力。基于此,CIO目前對中國科技股維持“具吸引力”的評級,并預計該板塊今年的盈利增長將達到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