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參加第六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在主旨演講中,這位炙手可熱的機器人公司創始人談及“為何選擇做人形機器人”時表示,人類都會更喜歡長得像人的機器人,更能夠提供情緒價值。
王興興1990年出生于浙江寧波余姚,現年35歲,本科就讀于浙江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于上海大學,機械工程碩士,畢業后曾在無人機巨頭大疆工作,此后創立宇樹科技。2025蛇年春晚上,宇樹科技旗下人形機器人登臺表演轉手絹、扭秧歌,為本就火熱的機器人產業再添熱度。在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上,王興興談及“為何選擇做人形機器人” “創業第一桶金”“人形機器人產業泡沫化”等話題。
“人形機器人關鍵在于端到端的人工智能”
王興興在演講中談到自己“為何選擇做人形機器人”,總結了四點原因:一是人形機器人是結構最簡單的通用機器人,對硬件要求比較低;二是人類都會更喜歡長得像人的機器人,更能夠提供情緒價值;三是人形機器人更方便直接數據采集,人類通用的數據適配給人形機器人非常方便的;四是人形機器人可以處理需要人做的不少事。
“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樣,人形機器人是結構最簡單的通用機器人。”在王興興看來,人形機器人對硬件要求較低,一旦人形機器人技術成熟后,甚至可以用幾個關鍵零部件拼在一起,下載一個程序就可以讓人形機器人“干活”了。
宇樹官網信息稱,2010年王興興上大一時,幾乎將學校圖書館里的AI神經網絡相關書籍看了個遍,那時神經網絡是個非常冷門的領域。2010年,王寫了一篇計算機課程作業小論文,題目是關于“增大神經網絡的規模,AI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王興興透露,自己在上海大學讀研期間曾開發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機器人XDog,并于2015年參加了上海一項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8萬元獎金,這筆經費成為公司最早的啟動資金。
王興興表示,過去幾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迅速,今年在中國更是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景象,任何產業的機會在于緊跟時代發展規律,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這樣的企業將獲得良好發展。
當前,各方對于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泡沫化趨勢有不少擔憂,王興興對此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與互聯網行業初期類似,需求和實際情況不一定匹配甚至有很大偏差,但關鍵在于大眾的接受度。他認為,不同人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同,這種差異是正常的,公司需要保持開放心態繼續發展。
在王興興看來,目前對于機器人行業最大的難點其實并不是硬件問題,而是統一的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做得還不夠好。“如果誰能做出來,誰就是最強的機器人公司,誰就是最強的人工智能公司,目前這也是全世界最關注的點。”
已獲明星資本加持 何時邁向資本市場?
從2024年初至今,宇樹科技獲得多輪投資,明星資本的加持讓宇樹科技聲名大噪,走向資本市場的前景也逐漸浮現。
據公司官網消息,2024年春節前,宇樹科技完成了B2輪融資,融資近10億元人民幣,本輪投資方包括美團、金石投資、源碼資本,老股東深創投、中網投、容億、敦鴻和米達鈞石跟投,資金主要用于產品研發,業務拓展以及團隊搭建等方面。
2024年3月,英偉達CEO黃仁勛在年度GTC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見證AI的變革時刻》,會上還發布了人形機器人的通用基礎模型GR00T時,當時,臺上有九家不同公司的人形機器人站在黃仁勛身后,其中只有一個人形機器人出自中國產機器人公司,即后來被廣為人知的宇樹科技。
2024年9月,宇樹科技完成數億元的C輪融資,由北京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等機構領投,美團龍珠、中關村科學城、琥珀資本、上海科創基金、紅杉中國、中信證券、祥峰投資中國基金等參與投資。
在過去幾年中,宇樹奠定了機器人領域堅實的基礎,包括研發高能量密度關節電機、減速器、3D激光雷達等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除了自研傳統機器人領域的感知和運動控制算法外,公司還在開發完善機器人AI世界模型。
今年4月,王興興被到訪的港媒問及是否有赴港上市的計劃時,王興興表態稱“后續有可能,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