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產量增加疊加需求下滑,光伏漲價遭遇攔路虎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29 15:48

經濟觀察報記者 鄒永勤

 

“屋漏偏逢連夜雨”,當下的光伏行業,正遭遇著上游庫存堆積、終端需求下滑的麻煩。

2025年8月27日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發布了最新一期多晶硅周報(以每周三為一個周期),稱業內看漲情緒依舊,預計多晶硅價格后市以探漲為主;但同時指出,當前行業供需基本面仍未改善,預計9月份多晶硅產量在12.5萬噸至13萬噸左右,繼續面臨累庫風險。

而根據8月2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7月份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太陽能)僅1104萬千瓦,同比大幅下降47.55%,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大幅下降的情形。

在上游庫存堆積疊加終端需求被“腰斬”的情況下,近期發生在多晶硅領域的大幅漲價行情,能否通過產業鏈向中下游有效傳導?如果不能,光伏產業面臨的困境又將如何破局?

 

上游的漲價與累庫

經濟觀察報記者綜合硅業分會各期周報數據后發現,多晶硅在此次重新累庫前,其實正在進行著“減產、提質、去庫”的市場化進程。具體來看,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累計僅約59.6萬噸,同比大幅減少44.1%;庫存數量亦從2024年底的約40萬噸下降至6月底的約36.6萬噸(當月庫存數據沒公布,從7月底數據倒推而得)。

在此期間,一批代表高質產能的企業通過各種方式“提質、降本”,其中大全能源(688303.SH)通過降本增效等方式,使其單位現金成本由去年上半年的40.31元/公斤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7.66元/公斤等等。

但這一“減產、提質、去庫”的市場化進程,因多晶硅期貨價格于7月份的大幅拉升而被逆轉,并陷入了“漲價與累庫并存”的境況。

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增加至10.78萬噸左右,環比上漲5.7%,庫存為36.6萬噸;8月份預計產量為12.5萬噸,超出當月需求量約1.6萬噸;9月份產量將進一步增加至12.5萬噸至13萬噸(硅業分會此前預計和8月份持平)。由于下游需求并未相應增加,據此推算,9月底的庫存量將增加至39萬噸左右,供過于求形勢逐步加大。

與此同時,多晶硅的價格卻大幅拉升。具體來看,6 月底 N 型復投料均價為3.44萬元/噸,截至8月27日當周,已漲至4.79萬元/噸,短期漲幅約38%;期價的漲幅更大,一度沖高至5萬元/噸以上。

產品累庫之下,為何價格還會大幅上漲?就此問題,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大全能源董秘辦公室進行咨詢,得到的答復是“現階段,基本上大家的報價或者成交,都是在‘反內卷’的氛圍下進行的,所以出現了‘邊累庫邊漲價’這樣讓大家難以理解的現象”。

國信期貨分析師李祥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是多晶硅價格在“反內卷”預期下價格大漲;另一方面是6月份之后西南地區進入豐水季,電價下調使得企業生產成本下移。“對于多晶硅一線企業來說,現貨價格目前已經在其完全成本以上,期貨盤面更是給予了企業豐厚的交割利潤。因此,此前停產的產能開始逐步復產,部分地區更有新產能投入,行業總體開工率于8月份達到48%,為2024年11月以來最高位。”

但他同時指出,多晶硅價格拉漲之后企業庫存向下游環節、期貨盤面轉移,行業總庫存仍然處在高位。隨著產量提升,后期行業仍然存在累庫風險。“高庫存與漲價并存的局面,主要還是供給過剩問題導致的。本輪價格上漲的驅動力并非現實供需的改善,只是市場預期發生了變化,后期若沒有實質性的產能出清政策,這種局面可能難以維持下去。”

硅業分會在8月27日的周報中亦表示,近期由于企業自主減產控銷、下游嘗試性備貨需求增加、上游公攤成本提高等原因,使得業內看漲情緒依舊,預計后市以探漲為主。但其同時又強調,當前供需基本面尚未形成實質性改善,價格上行主要依賴預期支撐。

記者留意到,在7月份“反內卷”聚焦在光伏行業后,市場預期監管層會通過行政手段促使落后產能退出,畢竟多晶硅的最大問題就是產能遠大于需求。然而,在工信部等五部門于8月19日召開的光伏產業座談會上,已經明確指出,要“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中游的漲價難題

在上游多晶硅大幅漲價后,處于中游環節的光伏組件近期頻頻傳出“缺貨漲價”的市場消息,這是產業鏈的價格傳導機制在起作用了嗎?對此,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先后致電多家頭部上市公司以及一些貿易商進行咨詢,得到的回復基本一致:光伏組件產品供應充足,不存在缺貨一說;如果有,也應該是個別現象。也就是說,隨著上游成本提高,光伏組件廠商近期確實有提價的一些動作,但由于下游比較抵觸,所以漲價結果并不理想。

其中,隆基綠能(601012.SH)董秘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7月份硅料因“反內卷”政策漲價后,按常理是應該會傳導到組件的,畢竟產業鏈是聯動的,不可能只有一個環節漲而其他環節不動,“但每個環節面臨的阻力不同,其反應會有先后順序。就組件而言,由于需求端沒有支撐,導致上述聯動性有限,所以最近組件的價格是有適度的上調,但變動并不太大”。

李祥英向記者表示,前期所傳的光伏組件缺貨只是個別規格而已,缺貨型號主要集中在710W大版型組件,這個型號產能較少,短期出現了結構性的短缺,其他型號組件供應仍然充裕。從近期華潤、華電集中式光伏電站招標項目中標價來看,前期多晶硅價格上漲已經傳導至終端,這主要是因為目前政策方面也要求終端不能低于成本價招標。

創維光伏產品市場部總監高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指出,近期組件市場出現的個別型號“缺貨漲價”現象,并非單純由多晶硅價格上漲傳導所致,更多的是結構性、階段性的市場調整結果,其背后反映的是產業鏈各環節的博弈與技術路線的更迭。

第一是技術迭代推動高效組件緊缺。隨著N型電池加速替代P型,市場對高效組件的需求集中釋放,而高效產能尤其是ABC等領先技術的供給仍處于爬坡階段,導致階段性供應緊張。

第二是下游需求結構分化。盡管戶用市場短期承壓,但工商業分布式、海外市場、光儲一體化項目等仍在快速增長,對高性能組件的需求持續旺盛。此外,部分項目為規避后續價格風險或搶裝并網,也提前鎖單,加劇短期供需失衡。

第三是庫存與產能的動態匹配。多晶硅累庫并不意味著所有環節過剩,組件廠通過調整產線、優化訂單結構,優先保障高效產品供應,也是導致部分型號“缺貨漲價”的原因。

“高效組件的緊缺確實反映了下游優質項目正在啟動,但對整體裝機量的拉動仍待觀察。當前漲價更多是結構性、階段性現象。”高晶認為,這種漲價現象難以持續:一方面,上游多晶硅整體產能仍過剩,累庫問題未根本解決;另一方面,終端需求并未出現爆發式增長,裝機量仍受制于電網消納、政策落地等因素。

 

終端需求下滑之謎

無論是多晶硅還是光伏組件,其價格變動最終離不開下游需求,但近兩個月下游的需求數據似乎表現不佳。根據國家能源局8月23日發布的數據推算可知,7月份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太陽能)僅1104萬千瓦,同比下降47.55%、環比下降23.12%;此前6月份為1436萬千瓦,同比下降38.45%、環比下降84.55%。

對于這兩個月需求數據的連續下滑,市場普遍認為是受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136號文”)所影響,但高晶向記者指出,這一現象是政策、市場與產業階段三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是行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陣痛期”的表現。

高晶表示,首先,確實存在政策窗口期集中搶裝后的自然回落因素。2025年前5個月的“搶裝潮”本質是政策驅動的需求前置,因為136號文要求5月31日前并網項目鎖定固定電價,導致投資商集中在5月沖刺,單月裝機9292萬千瓦。6月政策“新老劃斷”后,新增項目需通過市場化交易定價,收益不確定性增加,央國企普遍暫停或延緩新項目審批,形成“政策真空期”的需求斷層。此外,由于136號文明確推動新能源電力全面市場化,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逐步告別固定電價和補貼模式,轉向市場化交易。這一政策轉變使得部分投資者和用戶對收益預期持謹慎態度,導致短期內的裝機決策延遲。

其次,在市場因素方面,電力市場機制尚未完全成熟。新能源全面入市后,電站轉向“現貨交易+輔助服務”多元收益,但當前電力市場規則尚未成熟。高晶認為,盡管政策方向明確,但現貨市場交易、輔助服務機制、虛擬電廠等市場化手段仍在建設中,市場參與者對如何參與、如何定價、如何規避風險仍在學習和適應中,這也影響了新增裝機的積極性。

“最后,是產業鏈價格波動與項目經濟性重估的因素影響。”高晶認為,5月組件價格沖高后又快速回落,引發終端“買漲不買跌”心理,開發商陷入“價格越跌越不敢簽”的惡性循環。由于組件價格仍存在結構性波動,加之電價不確定性增強,部分項目的收益率模型需重新測算,導致項目推進節奏放緩。

在高晶看來,6、7月份數據的下滑恰恰印證了行業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必經調整。

 

光伏困境如何破局?

“反內卷”政策預期使得上游硅料率先漲價,如果漲價能夠成功傳導到產業鏈各個環節,確實可以使光伏行業走出低價競爭的困境,但到目前為止,受制于終端需求較弱等因素,價格傳導效果不佳,反而衍生出了上游重新累庫、中游成本增加等新的問題。那么,作為行業高質產能的上市公司,他們又是如何看待當前光伏行業的這些問題的呢?

對此,隆基綠能的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只有上游漲價而傳導不到下游,確實會使處于中游的組件公司受損。但是,現在還不能下這個定論,因為“反內卷”政策仍在持續影響整個市場。至少,原來那種低價競爭的情形會受到遏制。

而大全能源的工作人員則指出,要破解多晶硅的累庫問題就需要大家自律去減產,“這也是我們為何在中報里提到下半年要保持減產措施的原因”。

高晶則向記者表示,在當前上游多晶硅累庫、終端需求增速階段性放緩的背景下,行業“內卷”或將加劇,而國家把“反內卷”聚焦于光伏行業,有望成為行業破局的關鍵。

那么,如何借助“反內卷”政策打破行業困局?

對此,高晶認為關鍵在于以下幾點:一是行業自律與協同,避免盲目擴產和惡性壓價;二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差異化提升附加值;三是向儲能、能源運營、數字化服務等價值鏈上下游延伸,開辟新藍海;四是強化全球布局,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高晶進一步表示,當前光伏行業亟須從產能擴張轉向價值競爭,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差異化產品迭代,通過生態協作提升系統服務能力,通過全球化布局分散市場風險,從而跳出低水平重復競爭。另外,企業也應更加注重技術與品牌壁壘的構建,以開放合作取代孤立內耗,共同推動行業從規模增長邁向質量增長。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深圳采訪部記者 重點關注金融市場交易主體(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證券公司、創投公司等等),以及華南區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