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門對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持續加大。
近日,上海警方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在湖北等地警方協助下,成功偵破一起敲詐勒索證券投資咨詢公司案,抓獲龍某、何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查證非法獲利600余萬元。
2023年8月起,犯罪嫌疑人龍某、何某等人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客戶信息,在不具備法律職業資格的情況下,先假借專業提供法律咨詢名義,由公司銷售人員以“全程托管即可退費”為噱頭,通過撥打電話方式聯系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客戶,承諾代理退款事宜,再以虛構捏造證券投資咨詢公司服務期間存在虛假廣告、承諾保本等事由的方式進行反復投訴,并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名譽進行威脅,迫使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在無過錯、無責任的情況下同意協商退費,并按退款金額的30%—40%收取手續費。
截至案發,犯罪嫌疑人龍某等人共與3400余人簽署《委托合同》,共計收取600余萬元手續費。
需要關注的是,不同于以往公安部門對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行為按“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量刑,此次上海公安部門以“敲詐勒索罪”作為偵查方向并成功偵破案件,批捕三位犯罪嫌疑人,顯示公安部門對這類金融黑灰產行為的打擊力度明顯趨嚴。
多位證券投顧業內人士表示,上海市公安局在打擊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方面,敢于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禁錮,堅持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理念,以敲詐勒索罪對相關案件展開偵查,將有效打破以往打擊這類新型犯罪行為的固有思路,為全國范圍內從嚴打擊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行為開辟全新路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在他們看來,隨著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行為被納入“敲詐勒索罪”刑事打擊范疇,不法分子將切實感受到更嚴的法律懲處壓力,令這類新型犯罪行為野蠻生長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案件首度按敲詐勒索罪批捕
相比前些年銀行保險領域惡意代理維權行為按“敲詐勒索罪”定罪量刑,當前證券投顧領域惡意代理維權行為仍以“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量刑為主。
由于后者的量刑處罰力度低于前者,不法分子繼續“鋌而走險”——今年以來,越來越多銀行保險領域黑灰產人員面對從嚴打擊,紛紛加入證券投顧領域惡意代理維權行列。
在多位證券投顧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上海公安部門成功偵破證券惡意維權“敲詐勒索罪”案件,批捕三位犯罪嫌疑人,凸顯公安部門對這類金融黑灰產行為的從嚴打擊力度持續加大。
他們認為,上海公安部門之所以認定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在敲詐勒索證券投資咨詢公司,主要基于三大因素:
一是被教唆要求退費的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客戶,都在他們與證券投資咨詢公司所簽訂的服務合同到期一兩年后,且在合同執行期間,這些客戶都沒有對證券投資咨詢公司提出任何爭議。因此在合同到期后,他們已無正當理由要求證券投資咨詢公司退還費用,但他們仍委托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要求退費,動機相當可疑。
二是這些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的敲詐勒索痕跡相當明顯。具體而言,他們為了獲取30%—40%的退費分成,虛構捏造大量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存在虛假廣告、承諾保本等信息進行反復投訴,并以向監管投訴或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名譽進行威脅,迫使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在無過錯、無責任的情況下同意協商退費,具有較強的敲詐勒索特征。
三是這些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不具備法律職業資格,卻假借法律咨詢的名義,通過各種方式聯系證券投顧公司客戶并教唆他們簽訂委托代理退費協議,以便他們通過各種敲詐勒索方式脅迫證券投顧公司退費,相關敲詐勒索操作證據也很明顯。
隨著上海公安部門成功偵破這起敲詐勒索證券投資咨詢公司案,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敲詐勒索罪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過程。
多位證券投顧業內人士認為,這起案件對國家相關部門從嚴打擊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行為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它有助于司法部門統一共識,將證券投顧領域、銀行保險領域惡意代理維權行為共同納入敲詐勒索罪定罪量刑范疇。此舉一方面將統一對各類金融黑灰產行為的從嚴打擊力度,令不法分子難以從銀行保險黑灰產領域流向證券投顧黑灰產領域繼續作惡,另一方面對證券投顧黑灰產組織施加更大的法律嚴懲威懾力,有效遏制這類金融黑灰產行為野蠻生長勢頭。
上海公安部門人士表示,下一步將對此類新型犯罪行為進行深入研判,爭取把其余的團伙實現全網打擊。
證券投顧黑灰產借道短視頻“大肆攬客”亂象待解
面對公安部門對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行動的打擊力度持續加大,不法分子仍在“招搖過市”大肆攬客,不斷教唆更多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客戶退費牟利。
近期,越來越多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積極通過短視頻平臺渠道、搭建自媒體矩陣等方式引流獲客。
具體而言,這些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與某些財經大V合作——由這些大V在自己的置頂視頻、直播貼片等內容節目張貼“7天拿回投顧費”等信息,就能將大量粉絲“導入”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的私域流量經營空間。為了規避監管部門查處,雙方還玩起“暗投流”合作模式,由財經大V在視頻/直播/文章內容里軟性植入“退費通道”,引導粉絲進入所謂的加密群完成代理退費簽約,既規避了平臺審查,又獲取不菲的合作提成。
此外,隨著社交媒體與短視頻媒體的興起,這些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還玩起“個人+企業(批量設立企業藍V賬號)”的雙軌自媒體矩陣,作為引流獲客的新路徑。據某平安抽樣監測,在236條“代理維權”相關短視頻里,223條出自25家藍V認證主體,其中一家所謂的法律咨詢機構運營47個藍V子賬號,為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提供大量客戶線索。為了維持較高的引流獲客效應,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每年在企業藍V賬號認證費、DOU+投流、代理維權內容腳本制作等方面的支出達到千萬級規模,形成“重金砸流量、矩陣化霸屏、藍 V 做背書”的打法,令眾多證券投顧公司客戶被教唆簽訂代理維權退費協議。
如今,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又將直播間“蹲點截流”演變成一條全自動、高并發的“獲客流水線”,他們以“火眼云”等獲客軟件為核心,7×24 小時潛伏在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的直播間與直播節目,通過破解彈幕接口與后臺推流協議,實時抓取觀眾昵稱、手機號、微信ID、持倉盈虧等敏感字段,精準鎖定眾多證券投顧公司用戶。
一旦他們以此獲取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客戶信息,就會迅速流向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的SaaS外呼系統,30 秒內完成“電話+短信+私信”全方位聯系,迅速將這些觀察上述直播節目的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客戶引流至私域群,創造金額極其可觀的潛在代理維權退費簽單額。
各方協力阻斷金融黑灰產信息傳播獲客路徑
在多位證券投顧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組織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地大肆引流攬客,一個重要因素是部分短視頻平臺與社交媒體平臺在事前準入、事中巡查、事后懲戒等方面存在監管失察疏漏,間接放大了這些金融黑灰產違法信息的擴散效應。
首先,當前不少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對開設金融類賬號的審核,僅僅要求相關個人或企業上傳“營業執照+手持身份證”,即可完成初級認證;對于“法律咨詢”、“征信修復”等高危類目缺乏法律職業資格證、金融牌照的實質核驗,導致大量金融黑灰產團伙利用空殼公司或盜用他人證照,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注冊并開通廣告投放權限。
正是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對一些涉嫌金融黑灰產違法行為的賬號審核流于形式,未能嚴格查驗其合法資質,令不法分子輕易獲取傳播渠道。
其次,隨著短視頻平臺的推薦機制日益關注“完播率+互動率”,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等金融黑灰產組織紛紛利用“焦慮標題+情景演繹”等模板化視頻吸引民眾眼球,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的推薦機制獲取巨大流量效應,實現大肆引流獲客。即便他們的某些短視頻賬戶因舉報被限流,也能通過“大小號矩陣”迅速復活,實現流量無損遷移。
第三,某些短視頻平臺對金融黑灰產相關違規內容選擇“放任不管”,未能及時采取下架、封號等有效措施,導致金融黑灰產組織的短視頻賬號越來越多。有機構調研發現,即便遭遇舉報封號,某些金融黑灰產組織的平均“封號—復活”周期不到48小時,一個金融黑灰產組織在30天內注冊逾200個新賬戶繼續運營。由于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缺乏設備指紋、IP聚類等深度關聯封禁舉措,導致金融黑灰產“封一換十”成為常態。
第四,部分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的業績KPI考核,主要以廣告收入為導向,導致他們對某些金融黑灰產組織斥資投放的高風險內容采取“先限流、不下架”的軟性處理方式,某種程度進一步削弱了違規信息治理力度。
眾多證券投顧業內專家建議,要有效遏制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等金融黑灰產通過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大肆引流獲客行為,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需聯合起來,就打擊金融黑灰產組織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深入探討,在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建立更完善高效的舉報受理渠道與從快從嚴處置機制,進一步阻斷各類金融黑灰產的線上傳播獲客路徑。
多位金融機構人士直言,通過大量打擊金融黑灰產組織的實踐經驗發現,要徹底有效地遏制證券投顧惡意代理維權等金融黑灰產行為,還需進一步增加量刑標準、規范投訴處理機制、強化短視頻/社交媒體平臺對金融黑灰產信息傳播的管控力度、建立更完善的訴訟處理機制追責體系、加大行政執法力度等,從而更有效地凈化金融環境,助力金融服務行業持續規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