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用真金白銀傳遞生育友好信號 | 經觀社論

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8-02 08:42

一項被稱為育兒“國補”的政策落地。根據7月28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周歲。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嬰幼兒,在年滿3周歲之前,也可按月折算領取補貼。

從2021年四川攀枝花市率先出臺生育補貼政策算起,迄今至少有23個城市陸續“發錢”鼓勵生娃。但這一次,是國家第一次在制度層面明確育兒補貼的發放。對于發放國家基礎標準補貼所需資金,中央財政將按照一定比例對地方予以補助,中央總體承擔約90%。

我們樂見這樣真金白銀補貼于人的政策。每月300元當然不能覆蓋育兒的全部成本,但考慮到這項支出的長期性及其覆蓋廣度,財政整體支出不小,傳遞出國家與民眾共擔生育成本的強烈信號。今年中央財政對此項轉移支付的初步安排預算是900億元左右。中國地域之間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不盡相同,在農村,以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605元看,每孩每年3600元補貼能解決諸多實際問題;即便在城市家庭,有人已經算過賬,這筆錢差不多夠解決半年的奶粉了。

《育兒補貼實施方案》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國家標準和財政兜底,同時又留有彈性空間。政策明確,在發放國家基礎標準的補貼之外,各地可以根據自身財政狀況“提標”。這讓地方政府可以在統籌考慮當地人口發展趨勢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有靈活調節的余地。目前,各地正緊鑼密鼓地制定省級方案。我們認為,地方“提標”補貼的部分,或可跳出以戶籍為依據的捆綁,以常住人口為標準來發放——我們樂見這樣的嘗試。一方面公共福利去戶籍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另一方面,在城市長期工作生活的人,才是城市真正的“主人”,對他們補貼理所應當。這對城市也有益處。人是城市最寶貴的資源,可以想見,育兒補貼越人性化的城市,對人的吸引力越大。

生育支持政策是一套組合拳,給3歲以下孩子的家庭發補貼只是其中一環。我們還需要圍繞全生育鏈條、全生命周期,從生育、養育、教育、醫療、住房等多個方面,構建系統性的支持體系。例如,在就業領域,保障女性職業權益,通過政策引導男女共擔育兒成本,降低母職懲罰的可能;在教育領域,發展讓人放心的普惠托育服務。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我們期待政策的進一步落地。教育之“卷”也是壓制生育意愿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反內卷正在經濟領域深入展開,我們以為,教育反內卷也需要有新思維。

國家育兒補貼制度的出臺,意味著中國在系統搭建生育支持政策的路途上邁出了關鍵一步。它表明了國家對生育堅定的支持態度,有助于推動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社會氛圍這種文化層面的軟性支持,對提振生育意愿十分重要,但坦率地說,我們離生育友好型社會還有差距。這些年,社會上“厭童”情緒似乎有所滋長,在公共場所因孩子而起的矛盾時有發生——去年8月,吉祥航空航班上,1歲幼童哭鬧被陌生旅客帶進機艙廁所 “立規矩”;今年6月,一位找不到母嬰室的父親在展覽館給10月齡孩子喂奶,被工作人員以禁止飲食為由制止并驅趕。對嬰童不寬容的氛圍與低生育意愿之間彼此關聯,互為因果。重塑社會觀念需要時間,也需要政策持續且長期地滲透和發力。

育兒補貼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范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群眾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建立常態化效果評估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過我們認為,客觀評估政策效果不等于將政策功利化,要避免過度的結果導向。縱然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但對生育的選擇仍是個體的自由,政府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影響人們的生育意愿。這種影響力的展現,是久久為功之后的水到渠成。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