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銀行理財正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信銀理財財富管理事業部固收投資條線兼多策略及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封春升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力量,銀行理財具備“長錢”的天然優勢,也面臨投資者風險偏好、流動性匹配、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挑戰。信銀理財正通過“多資產多策略+投顧陪伴”雙輪驅動模式,加快推動從牌照競爭向能力競爭的轉型,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銀行理財資金具備長期屬性
“銀行理財資金天然具備‘長錢’特征。”封春升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較低,負債規模比較穩定,有利于實現長期投資。他介紹,信銀理財重點推動1年期及以上封閉式產品發行,通過封閉設計減少了贖回壓力。
此外,在資產配置上,銀行理財正逐步加大對科技、創新藥等領域的權益資產配置,需要長期持有才能獲得企業成長紅利。
不過,銀行理財也面臨資金“短期化”挑戰。“客戶整體風險偏好偏低,相關產品能夠配置權益資產的資金比例有限。”封春升表示,加之銀行理財主要依賴銀行渠道進行銷售,新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高,影響了含權產品的推廣。
他表示,市場波動與贖回壓力確實導致部分資金更傾向于“短期行為”,信銀理財正在通過三方面努力,引導資金轉向中長期配置:產品設計更注重持有期與波動控制;打造高頻顧問式陪伴服務,幫助客戶理解凈值波動,延長持有周期;進行投資者教育與內部考核機制優化,引導“長錢長投”真正落地。
銀行理財資金入市迎良好時機
封春升認為,當前正是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良好時機。一方面,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銀行理財產品在定增、新股申購、舉牌等方面與公募基金享有同等待遇,掃除了制度障礙;另一方面,在低利率、“資產荒”環境下權益資產正成為理財產品提升收益的重要配置方向。
不過,銀行理財資金入市仍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投資者風險偏好普遍較低,對凈值波動容忍度有限,限制了含權產品規模;二是銀行理財機構在擇時、回撤控制、風險分散等方面的投研能力仍待補齊;三是市場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
對此,信銀理財正在通過“多資產多策略組合投資+投資顧問服務全程陪伴”的“雙輪驅動”模式,提升資產配置能力與客戶服務質量:在資產端,公司構建“固收+波動資產”的多元組合,豐富“固收+”產品線,以控制波動、提升收益為核心進行策略迭代;在投顧服務端,公司推出覆蓋產品創設、運營、波動應對與復盤的四階段陪伴體系,打造“懂客戶,會陪伴”的專業理財服務。
完善制度配套機制
推動銀行理財資金實現“長錢長投”,需要各方協同發力。
封春升建議,在內部考核機制上進行優化,延長投資經理考核周期至3年及以上,重點考量長期風險調整后收益,如夏普比率等指標,而非短期排名;鼓勵銀行理財公司建設專業的多策略及權益投研團隊,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他建議,參考保險資金,為滿足一定條件的銀行理財產品引入類似OCI賬戶的核算方式,弱化凈值短期波動對客戶行為的影響,“當前保險資金可通過OCI賬戶對沖估值波動,但銀行理財只能以市價估值,這在市場波動時會加大投資者壓力”。
此外,封春升還建議從頂層設計層面爭取稅收遞延支持,推動更多銀行理財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賬戶,引入天然長期資金來源,從而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長周期生態”。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