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集中公布了一批行政處罰決定,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因多項嚴重違規行為被吊銷業務許可證,廣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因投資運作不規范等問題被罰沒1159.88萬元。這兩起處罰案例因其嚴厲程度和象征意義,迅速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除上述兩家公司外,此次公布的處罰信息還涉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罰沒金額合計超過3000萬元,涵蓋信貸資金管理、數據真實性、客戶信息保護及投資運作規范等多個領域。金融監管總局的此次行動,不僅是對個別違規機構的懲戒,更是對整個金融行業的一次深刻警示,標志著中國金融監管進入“長牙帶刺”的新階段。
華夏人壽:從接管到吊銷許可證
金融監管總局的處罰信息公示列表顯示,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報送的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客戶信息不真實、產品宣傳材料不合規、虛假列支費用、違規大幅虛增償付能力、違規運用資金造成重大損失等。
金融監管總局此次對華夏人壽的處罰決定,不僅包括吊銷業務許可證,還對23名責任人員進行了嚴厲處罰。其中,對李飛、彭曉東處以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的處罰;對趙子良、洪軍禁止進入保險業10年;對于振亭禁止進入保險業8年;對賈春偉禁止進入保險業5年;對李建偉禁止進入保險業3年;對張峰、王國強、房延瑞禁止進入保險業1年。此外,還有多名高管被撤銷任職資格或受到警告及罰款。
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被處罰的華夏人壽高管包括:原董事長李飛、原總經理趙子良、原董事會秘書彭曉東、原審計負責人于振亭、原總精算師李建偉,以及曾任董事的賈春偉、張峰、王國強等人。這些高管均在此次處罰中受到相應懲處。
華夏人壽的命運轉折始于2020年7月17日,當時原銀保監會宣布依法對天安人壽、華夏人壽等六家機構實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2021年7月16日,原銀保監會宣布對上述機構接管期限延長一年,至2022年7月16日止。2023年7月,瑞眾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獲批開業,后于當年11月和華夏人壽聯合發布公告稱,根據雙方簽署的轉讓協議,瑞眾保險受讓華夏人壽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業務、資產及權利、負債、機構、網點、人員隊伍等。自2023年1月1日起,華夏人壽新形成的業務、資產及權利、負債、機構、網點、人員隊伍等由瑞眾保險承接。
這一歷程充分體現了金融監管“早識別、早干預、早處置”的工作思路。從風險機構接管到市場化處置,再到最終依法出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風險處置閉環。值得注意的是,在華夏人壽案例中,監管部門通過設立“瑞眾保險”這一承接主體,既實現了風險隔離,又更大限度保障了保單持有人權益,為類似機構的風險處置提供了可參考的范式。
廣銀理財罰沒合計超千萬元
廣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此次處罰中同樣受到重罰,被沒收違法所得194.94萬元、罰款964.94萬元,罰沒合計1159.88萬元。處罰事由包括投資運作不規范、數據管理不審慎、信息登記不及時等問題。公司相關責任人員王光源、王未紅也被警告并罰款共計40萬元。
作為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廣銀理財此次受罰反映出監管部門對資管行業規范運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監管部門對理財子公司合規經營的要求更加嚴格。此次處罰涉及的“投資運作不規范”等問題,直指理財業務的核心風險點,對其他理財子公司具有重要警示意義。
廣銀理財當日回應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廣銀理財行政處罰決定書,系2023年對該公司開展風險管理及內控有效性現場檢查的處理結果。廣銀理財高度重視監管意見,以問題整改為契機,認真舉一反三,加強內控合規管理,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保障公司經營管理穩定。下一步,廣銀理財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規范投資運作管理,提升專業化投研能力,不斷提高內控合規管理水平。
嚴管數據、規范產品、緊盯資金
本次處罰行動中,除華夏人壽和廣銀理財外,監管部門還對三家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作出了處罰決定,充分體現了監管的全覆蓋和零容忍態度。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因信貸資金投向不合規、貸后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被處以1020萬元罰款。這一案例具有特殊警示意義,表明監管部門對政策性銀行同樣實施嚴格監管。該處罰反映出監管部門正在消除監管盲區,構建無差別的監管體系。
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違規行為更具典型性,涉及產品條款費率使用、財務數據真實性、客戶信息管理等多個維度。公司被警告并罰款473萬元,江西分公司被罰款20萬元,15名責任人員合計被罰115萬元。這一案例揭示了當前保險業普遍存在的合規短板,特別是在產品管理和客戶信息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
國元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則因數據報送不實、條款費率違規使用、準備金計提不規范等問題被警告并罰款340萬元,9名相關責任人被罰54萬元。該案例凸顯了農業保險領域在數據管理和精算合規方面的薄弱環節,對專業農險機構的合規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三家機構的處罰案例雖然處罰金額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但共同反映出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全面合規的要求正在不斷深化。從政策性銀行到專業保險公司,從總部機構到分支機構,從公司整體到具體責任人,監管的觸角正在向金融體系的每個角落延伸。這種全覆蓋的監管態勢,預示著中國金融業將進入一個更加規范、透明的發展新階段。
此次集中處罰將對金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嚴厲的處罰措施將形成強大震懾,促使金融機構加強內部合規管理;另一方面,也向市場傳遞出明確信號:金融監管不會放松,合規經營是金融機構生存發展的底線。
對于保險行業而言,華夏人壽被吊銷業務許可證具有標志性意義。這是近年來少有的保險公司被吊銷許可證案例,將對整個行業產生警示作用。同時,隨著華夏人壽業務由瑞眾保險承接,市場格局也將發生相應變化。
對于理財行業,廣銀理財受罰反映出監管部門對資管業務規范運作的嚴格要求。在資管新規全面實施后,理財子公司需要更加注重投資運作的合規性,加強數據管理和信息披露。
金融監管總局此次“長牙帶刺”的監管行動,標志著中國金融監管進入新階段。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從嚴監管將成為常態,金融機構唯有堅守合規底線,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如何平衡監管強度與市場活力,仍是需要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