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千秋節宴:影響千年的皇帝生日聚會|新知

2025-07-12 08:27

作者 文博時空

文博時空 作者:尹博 《詩經·小雅·蓼莪》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說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嗎?不是莪蒿,而是青蒿。可憐的父親母親啊,生養我實在夠辛苦的了!在先秦兩漢,古人是不過生日的,認為生日是父母的憂難日,感念父母的辛勞,不能高興起來。

中國人高興地過生日,是魏晉南北朝以后的事了,唐宋時才逐漸盛行,變得普遍起來。在中國古代,老人的生日最被重視,其次是未成年的小孩,再次才是中青年人。五十歲以下的人過生日叫做“過生”,而過了五十歲就要叫“做壽”,歲數逢十了可稱“大壽”,故有六十大壽、七十大壽、八十大壽等說法。

清阿桂纂《八旬萬壽盛典》附圖

《八旬萬壽盛典》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學士阿桂等人請命編纂,以記錄乾隆八旬生日的盛大景象,圖繪部分為木刻版畫,描繪了圓明園至西華門大街小巷慶賀圣節的太平場景。康熙帝亦有《萬壽盛典初集》,《八旬萬壽盛典》為其篇幅更大的翻版。?

雖說生日體恤父母辛勞的傳統一直沒有消失,隋文帝就在生日吃素并禁止殺生以報答父母恩情,唐太宗因思念體恤父母也不過生日,但魏晉后古人對生日的看法還是主要用以慶祝和歡樂的,正如南北朝顏之推所作《顏氏家訓》寫江南人過生日:“酣暢聲樂,不知所有感傷”。

徹底彰明生日的歡樂基調的,是唐玄宗的生日宴會——千秋節宴,唐玄宗曾以其誕辰作為節日千秋節讓舉國歡慶,在生日當天設千秋節宴大加慶祝,這一自我作古的行為開啟了中國古代圣節的傳統,此后歷代皇帝或定節名或不定節名,慶祝生日的行為都可稱為圣節,盛大的宴會也會隨之進行。唐玄宗那場首開先河的生日聚會是什么樣的呢?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開元十八年(730年)農歷八月初五,在親王皇子們的簇擁下,李隆基登上了興慶宮中的花萼樓,興慶宮在開元十四年(726年)被大規模興建,李隆基后來也轉移到此處聽政,興慶宮就是開元、天寶年間的政治中心。勤政務本樓和花萼相輝樓位于興慶宮的西南角,登樓可一覽無余周邊的里坊東市,在兩樓之間有50多米的廣場,朝廷重大的宴會多于此處舉辦。

咸寧縣志興慶宮圖 圖源:唐興慶宮平面布局和勤政務本樓遺址復原研究

李隆基早年勵精圖治、宵衣旰食、奮發有為,但到了開元年間,李隆基逐漸把注意力轉向了恣意享樂。八月初五,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事實上,在這場宴會的前一年開元十七年(729年)李隆基于興慶宮花萼樓前生日聚會結束時,百官就上表建議將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規定群臣要獻上萬壽酒、王公貴族要獻上金鏡綬帶、士庶要用絲結承露囊,并讓天下百姓同樂,給各州放假三天。只是在開元十七年完成的是提議、審批、下詔、確定的一系列工作,千秋節的正式推行,還是在開元十八年八月初五花萼樓前的這次生日宴。為了生日慶宴的影響力,在這年正月開始,唐朝廷便造勢提倡大家“尋勝游宴”,在假期宴飲作樂。

為了籌辦這場生日宴,花萼樓前廣場的布置在八月初四就要開始,掌皇帝諸事的殿中及負責皇室膳食的光祿等部門都要開始提前準備,按照禮儀確保一切符合身份。皇帝的座位御座、壽樽、盞斝等各色用具,八月初五的一大早就會被操辦妥當。

宴飲的各類食物,根據唯一現存的皇家食譜《食經》,可以看到有:“咄嗟膾、白消熊、拖刀羊皮雅膾、露漿山子羊蒸、金丸玉菜臛鱉、帖乳花面英”等,聽起來就都是些極費時力的珍饈。至于唐玄宗賜予安祿山及哥舒翰用鮮鹿血煎鹿腸制成的熱洛河、京城貴人間流行的秘制鵝然后將鵝裝入羊中燒烤棄羊食鵝的渾羊歿忽等食品,大概也會在宴會中出現。

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李隆基就能盡情享受千秋節百官萬民為其慶賀。八月初五天剛剛亮的平曉時分,儀仗隊就要就位,而百官要依照各自的位置站好,以便進行接下來的儀式。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儀衛領隊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儀衛群

百官們依次站定后需禮拜,禮拜結束后要上壽酒,由尚食授壽酒于殿中監,再由殿中監授壽酒于侍中,侍中執笏跪奏說:“值此千秋佳節,我們做臣子的實在高興,謹向您賀千萬歲壽。”侍中上奏完要起身再拜,百官隨之再拜,唐玄宗接受獻酒后要表示:“得到你們獻上的酒,和你們一同歡慶。”唐玄宗舉酒,百官要再次跪拜,呼:“萬歲!萬歲!萬歲!”然后起身舞蹈,舞蹈后要再拜,這次跪拜結束了,才能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展宴席。

官員們進獻給唐玄宗的禮品會從花萼樓便門進來被奉上,而唐玄宗會賜給四品及以上官員金鏡、珠囊、縑彩,五品及以下按等級贈與不同的束帛。在這一過程中,也會有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使臣前來賀壽,同樣會獻上禮物和被賜禮。?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使節圖?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使節圖

臣子們被賜予的禮物中,影響最大的是銅鏡。關于贈鏡,唐玄宗李隆基有詩云:

千秋節賜群臣鏡

唐 李隆基

鑄得千秋鏡,

光生百煉金。

分將賜群后,

遇象見清心。

臺上冰華澈,

窗中月影臨。

更銜長綬帶,

留意感人深。

因著唐玄宗對群臣的賜鏡,民間也流行起了八月初五贈鏡的習俗,以祝福健康長壽。產生于開元十八年的這種銅鏡被稱作“千秋鏡”,在古代銅鏡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顯示著張揚自信的盛唐風格。?

唐 雙鸞銅鏡

唐 雙鸞方勝千秋鏡紋樣

這一系列章程結束,花萼樓前的宴會表演就開始了,各種大型表演層出不窮,此起彼伏的歌舞、雜技之景熱鬧非常。宴會中,專掌祭祀、禮儀之官太常卿會引領樂伎魚貫而入依點鼓舞,讓坐部伎、立部伎各展才能。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唐玄宗時的宮廷燕樂分類,燕樂又稱宴樂,為隋唐宮廷代表性的音樂藝術。在燕樂中坐于堂上演奏的為坐部伎,堂下立奏的為立部伎,立部賤而坐部貴,因此立部伎也多表演如舞雙劍、跳七丸,嫋巨索,掉長竿之類的雜技。聞名中外的《破陣樂》就是隋唐燕樂部伎們代表性的曲目。

敦煌122窟樂舞

該圖較好地展現出了隋唐燕樂的重要樂器,及立部伎、坐部伎的表演情況。圖片中心樂舞人物左側三人從左到右持有的樂器分別為:拍板、橫笛、雞婁鼓和鼗鼓,其中雞婁鼓在下鼗鼓在上同時被樂伎用以演奏,右側三人從左到右持有的樂器分別為:箜篌、阮琴、琵琶,其中琵琶為反彈。此處的反彈琵琶也為敦煌壁畫中的標志性藝術表現。

唐 宮樂圖

除了歌舞表演,千秋節宴中最為精彩特別的,要數舞馬表演。開元初年,閑廄使管理的馬匹就已過萬,舞馬也規模龐大,因為唐玄宗比較在意舞馬,有時還會親自指導訓練。在千秋節宴上,會由專人精心選出三十匹駿馬,給馬匹們加以打扮讓其盛裝出席,并由衣著艷麗的攏馬人引領到勤政樓前,左右前后務求姿容俊美的少年樂工立于馬匹附近,經過訓練的馬會跟隨著音樂的節拍舞蹈。

玄宗時的舞馬曲稱為《傾杯樂》,在音樂中,馬匹們時而奮首,時而鼓尾,在踢踏中縱橫交錯。舞馬表現中還會有壯士舉榻,讓馬舞于榻上,或設三層板床,樂人乘馬而上,在板床上旋轉如飛,舞馬前蹄離地而兩蹄相擊,場面極為壯觀。舞馬表演中還會銜杯上壽,讓舞馬銜杯為皇帝進獻壽酒。舞馬表演雖非唐玄宗首創,但能銜杯上壽并大規模用于宴會表演,確實前無古人,創意獨特。相關詩句對唐玄宗千秋節宴上舞馬表演的描寫十分引人入勝,如宰相張說為唐玄宗的生日獻辭寫有:“腕足齊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蹈千蹄。髤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躋。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

“繁驕”“千蹄”形容舞馬之多,場面之大。“髤髵”指鬃毛豎起,“奮鬣”指馬脖子上的長毛揚起,可見駿馬舞姿的氣勢與力量。“更有銜杯終宴曲”表明銜杯獻酒是舞馬表演的高潮,到這里,舞馬表演也就結束了,讓人如癡如醉回味無窮,故而“醉如泥”。

唐 陶彩繪舞馬?

唐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馬(即舞馬),次奏散樂,為唐宴會的表演順序。舞馬銜杯后,唐玄宗的生日表演就走向尾聲,只剩下散樂表演了。所謂散樂,在南北朝后和百戲是同義詞,武術、幻術、滑稽表演都包括在內,有傀儡戲、軍中拔河、戴竿、險竿、繩伎、雜耍、弄猴等等。散樂被唐玄宗認為是“非正聲”,不是雅正的音樂,雖也精彩,但到底地位不高,贊美的、描寫的詩句也就少了些。?

欣賞散樂后,唐玄宗的生日宴就結束了,百官出坐位到指定位置立定行拜禮,拜后退場,就可以享受為期三天的千秋節假期了。唐玄宗對自己的生日宴是十分滿意的,意氣風發的唐玄宗有詩一首:

《千秋節宴》

唐 李隆基

蘭殿千秋節,稱名萬壽觴。

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縣動會昌。

衣冠白鷺下,帟幕翠云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

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祠田祖,年年宴杖鄉。

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由唐玄宗首創的節日,不僅他自己高興,他更認為是“萬人康”的“德事”,讓朝野同樂,節日的三天假期確實也達到了這一目的。天寶七年千秋節改名為天長節,而風風光光的唐玄宗生日節宴,持續了20余載,安史之亂爆發后,宮廷的樂伎、舞馬都散落民間,唐王朝也走向衰落,其后雖仍有唐皇的生日宴會,但已今非昔比,再不復盛唐氣象。

后代皇帝仿照唐玄宗同樣為自己設節慶生,只是皇帝降誕日愈積愈多,也就逐漸只慶賀當朝皇帝的生辰了。皇帝的慶生,自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千秋節宴開始打下了根基,民間自魏晉以來原有的慶生習俗也更獲得了合法性,我們在今天對誕辰的重視,也實在可以導源到千年前的這場宴會。

參考文獻:

[1]?(后晉)劉煦等撰(宋)歐陽修,(宋)宋祁撰. 舊唐書[M]. 北京:中華書局, 1997.

[2]?黃正建著. 唐代衣食住行研究[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8.

[3]?李百進.唐興慶宮平面布局和勤政務本樓遺址復原研究[J].古建園林技術,1999,(01):23-35+60.

[4]?(唐)杜佑撰. 通典[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5]?朱紅.自我作古:唐代的誕節[J].史林,2010,(06):45-52+189.

[6]?鐘書林.唐代帝王的降誕日禮俗考[J].蘭臺世界,2011,(07):62-63.

[7]?申秦雁.唐代千秋節宴與舞馬祝壽表演——從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談起[J].陜西歷史博物館論叢,2019,(00):270-274.

[8]?黃慧.唐代宮廷娛樂研究[D].蘭州大學,2020.

[9]?張冬冬,姜欣禹,弓葶,等.唐長安興慶宮總體地形地勢原貌初探[J].建筑學報,2022,(S2):123-128.

圖片 | 尹博

排版 | 黃思琦

設計 | 尹莉莎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