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繼2022年、2023年兩度沖擊A股折戟后,老鄉雞的第三次沖刺。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以2024年交易總額計,老鄉雞以0.9%的市場占有率在中國中式快餐行業位列第一,以0.5%的市場占有率在中國快餐行業中排名第八。
困于長三角
1982年,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退伍回到老家安徽肥西縣,開始土雞養殖。多年后,他以自身原材料優勢,轉投餐飲業,2003年老鄉雞的前身“肥西老母雞”的首家門店在合肥開業。
起初,品牌堅持直營路線,2011年才迎來第100家店。2012年,品牌更名為“老鄉雞”,為省外拓展鋪路,束從軒之子束小龍也于同年加入公司,逐步接管業務,并于2016年擔任總經理職務,可以說,其是推動老鄉雞走向省外,乃至全國的關鍵人物。至2019年,老鄉雞門店數量已突破800家。
打下基礎后,2020年老鄉雞吹響全國化號角,請來相聲演員岳云鵬擔任首位品牌代言人,并開始探索加盟模式。2023年,束小龍正式出任董事長,全面執掌公司。
截至2025年4月30日,老鄉雞在中國58個城市擁有1564家門店,包括911家直營店和653家加盟店,覆蓋9個省。
但版圖的擴張未能打破地域局限,二十年過去,老鄉雞仍未真正“走出”長三角。
截至2025年4月30日,僅安徽一省就貢獻了48%的門店(750家);加上江蘇省、浙江省及上海市,老鄉雞在這些地區門店總數高達1345家,占比86%。剩余門店則零散分布于北京市、廣東省、湖北省、河南省及江西省。
更值得關注的是,長三角門店的單店日均銷售額、客單價等核心指標均顯著優于其他地區,這也暴露了品牌在跨區域滲透能力上的短板。
從股權結構看,老鄉雞是典型的家族企業。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束小龍、束文(束小龍胞妹)及董雪(束小龍配偶),通過各自間接全資擁有的投資工具,分別持有老鄉雞70.78%、15.02%及6.22%股權,家族合計持股達92.02%。
高成本吞噬利潤
依托門店擴張,老鄉雞近些年業績上揚,但增速已明顯收窄。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為45.28億元、56.51億元和62.88億元,但增速已明顯放緩,從24.8%降至11.3%;凈利潤分別為2.52億元、3.75億元和4.09億元,增速也從49%銳減至8.8%。
今年前4個月,老鄉雞營收、凈利潤增速進一步放緩至9.9%、7.3%,增長動能不足。
不僅如此,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大幅落后于同行。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4個月,老鄉雞毛利率為20.3%、23.3%、22.8%、24.2%,遠低于已經上市的中式快餐“小菜園”66%以上水平,也落后于鄉村基等同行。
這與老鄉雞獨特的供應鏈模式有關。從養殖業跨界而來的老鄉雞,保留了“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鏈條布局,擁有3個養雞場、2個中央廚房、8個自配送中心。這種模式雖保障了食材新鮮度及食品安全,卻推高了成本。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4個月,老鄉雞所用的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7%、37.7%、41.3%、42.7%,成為了毛利率低迷的“元兇”。
招股書中,老鄉雞還表明,“此次港股IPO募集的資金,計劃投入合肥市新中央廚房項目的建設,以更好地支持老鄉雞的門店擴張”。
前員工撐起大半加盟
為加速擴張,老鄉雞2020年開放加盟,加盟店數量從2022年底的118家增至2025年4月的653家,而直營店卻從1007家縮減至911家。
然而,由于加盟店的運營起步較晚,其賺錢能力遠不如直營店。
招股書顯示,今年前4個月,老鄉雞直營店創下17.28億元銷售額,粗略計算平均每家店為189.71萬元;653家加盟店實現了8.87億元銷售額,平均單店約為135.85萬元,只是直營店的七成左右。
運營效率的差距是關鍵因素。今年前4個月,老鄉雞直營店翻座率為4.8次/天,加盟店3.3次/天,且較2024年全年的4.8次/天、3.6次/天,差距持續拉大。
有趣的是,為了實現快節奏的擴張及利用內部員工資源,老鄉雞將不少員工轉化為加盟商。
截至2025年4月,有272名加盟商是老鄉雞的前員工,占加盟商總數(495家)的55%;這些前員工經營著364家、56%的加盟店。
但“自家人”的經營成果卻不及外部加盟商。
今年前4個月,前員工經營的364家加盟店創收2億元,而另外289家獨立加盟店貢獻2.09億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