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營養保健食品代工第一股”之稱的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3102.下稱“百合股份”)被曝出在業務合作中涉嫌商業回扣。作為一家營收高度依賴代工業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此次風波直指其賴以生存的合同生產模式。
7月8日以來,新黃河記者通過多方求證,從知情人士處獲取了更多細節。作為核心證據的百合股份內部《合同評審表》內容顯示,該筆“費用”被明確指向支付給甲方公司的時任采購經理,并詳細記錄了公司高管的審批流程。
“案中案”:上市公司自行提交“回扣”證據?
該事件的戲劇性在于,這份關鍵證據來源于百合股份自身。
據知情人士透露,山東海萊云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萊云視”)在與百合股份的一起合同糾紛訴訟中,意外發現了百合股份作為證據提交的這份內部《合同評審表》。該表格顯示,在一項主要用于“直播帶貨渠道”的燕麥麩代餐產品合作中,百合股份方面提議給予甲方采購人員每盒0.6元的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該評審表中的“年任務”一欄明確寫著“600萬元”。按此采購量估算,前述“費用”總額將高達數十萬元。
海萊云視的律師于今年6月初發現了這一線索,并于6月17日前往榮成市人民法院,通過閱卷程序對這份文件進行了帶水印的拍照取證。這起“案中案”的發現,讓原本的民事合同糾紛,蒙上了刑事犯罪的陰影。
副總、審計均“同意”,評審表細節公之于眾
這份《合同評審表》暴露了合規審批流程的漏洞。
文件“負責人”一欄清晰寫著甲方“采購負責人劉某某”。而在“銷售激勵政策(公司或個人)”一欄中,文件直白地寫道:“可供貨價格是0.65元,給采購經理劉某某每盒0.6元的返利”,并明確表示,期望通過此舉能“會逐漸把有銷售量的產品轉移到我們公司生產”。
其審批流程顯示,該份評審表經過了百合股份內部多層級的審批,包括公司副總經理王某、審計負責人張某、公司股東岳某在內的多位高管均簽署了“同意”,最后一步狀態顯示為“已打印并蓋章”。
廣東兆睿佳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江多分析,如果審批表中的內容被查證屬實,無論“返利”最終是否支付,百合股份相關人員的行為都可能涉嫌商業賄賂罪,或將面臨刑事追責。此次事件的發酵,無疑給正在積極布局新賽道的百合股份,帶來了嚴峻的治理與聲譽挑戰。
導火索:一筆報廢原料引發的“羅生門”
“回扣門”的曝光,源于一場持續已久的合同糾紛。
7月10日上午,知情人士向記者還原了糾紛的始末。海萊云視與百合股份雙方于2020年12月簽訂代工合同,2021年1月和3月,百合股份按訂單進行了生產。但自2021年3月底起,海萊云視便不再下達新的生產指令。
矛盾在沉寂了兩年多后爆發。2024年,百合股份突然找到海萊云視,稱當初為這份合同準備的一批原料已經過期報廢,要求海萊云視承擔損失。由此,雙方對簿公堂。
海萊云視方面稱,官司打得“非常曲折”。“我們委托生產,支付定金,這是明確的模式。但對方如何證明那些原料是專門為我們備的?他們代工幾千種產品。”該知情人士表示,在一審過程中,因百合股份無法提供有力證據,法院曾建議協商,海萊云視同意承擔約20%的損失,但對方要價更高。
目前,該合同糾紛案已進入二審上訴階段,并已立案,預計最快兩個月后開庭。在這場圍繞報廢原料的“羅生門”中,百合股份為證明雙方合作的情況,自行提交了包括《合同評審表》在內的內部文件,最終讓上述“回扣門”細節大白于天下。
截至發稿前,新黃河記者多次嘗試聯系百合股份董事會辦公室,但其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發送的采訪郵件亦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