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PMI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前值49.5%),制造業景氣水平繼續改善;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8%(前值51%);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迪表示,6月份PMI的好消息是需求回到擴張區間并帶動生產繼續上行,同時價格指數有所反彈,結合采購指數站到榮枯線上表明內生動能正在復蘇;但另一方面,從業人員指數和小型企業PMI回落也體現了當前微觀主體在外部沖擊之下面臨一定的經營困難,二季度經濟比去年同期表現更有韌性。
張迪強調,后續還是需要政策接續和內生動能修復來支撐經濟繼續保持平穩發展,7—8月暑期畢業季即將到來,1222萬畢業生讓就業市場面臨較大壓力,4月政治局會議讓就業放在“四穩”之首,就業將成為政策加力的重要觀測信號。
6月制造業PMI表現好于市場預期,結構上依然是生產指數恢復更好。6月制造業PMI延續回升,邊際上行0.2個百分點至49.7%,好于市場預期。主要分項中,生產、新訂單指數均在擴張區間,邊際分別上行0.3、0.4個百分點至51%、50.2%。由于PMI為環比指標,反映本月制造業景氣度較上月的邊際變化;產需對比看,生產指數在上月50.7%的高基數上進一步上行,而新訂單指數僅高于榮枯線0.2個百分點。從制造業分項看,新訂單指數小幅改善,結構上延續內需訂單的修復程度好于新出口的格局。6月,內需、新出口訂單指數均有回升,而且內需指數(上行0.4個百分點至50.6%)上行幅度超過新出口訂單(上行0.2個百分點至47.7%)。
前海開源FOF基金經理李赫表示,高頻指標顯示,6月外貿貨運量同比增速從-3.8%收窄至-3.5%,說明“搶出口”的強度持續減弱,后續出口回落的壓力仍較大。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聯席首席分析師張一平表示,雖然繼續低于臨界值,制造業PMI的領先指標新訂單和原材料庫存環比改善暗示未來國內經濟出現邊際改善的可能性。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設備更新周期逐步退坡,出口鏈生產或將走弱,制造業景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李赫表示,近期擴內需政策再加碼,5000億服務消費再貸款、準財政工具(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對服務業投資進行部署,服務消費、基建投資或加快修復,有望對企業和居民預期形成支撐。
此外,6月PMI也顯示出,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有所回落,企業表現也再度分化。分企業規模來看,6月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環比上升0.5、1.1個百分點至51.2%、48.6%,而小型企業環比下降2.0個百分點至47.3%,為2024年9月以來最低值,小型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細分行業來看,6月PMI環比改善較多的行業包括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等行業環比降幅排名靠前。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上述情況一方面與關稅仍處于高水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部分地區以舊換新資金銜接不暢有關,因此,雖然6月制造業活動邊際改善,但未來仍需政策進一步支撐,而且這也預示著7月PMI存在一定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