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6-20 15:16
6月18日,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簡稱“圖博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本屆博覽會以“促進文明傳承發展 推動交流互鑒共贏”為主題,共有8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家展商參展,22萬種中外精品圖書亮相本屆展會。
本屆圖博會由馬來西亞擔任主賓國,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黃家和率領該國50余位出版人、學者、作家參會,共有20余家出版商、文學基金會和創意工作室集體亮相本屆展會。
本屆圖博會展覽區域分為主題圖書、哲學社會科學圖書、古籍圖書、科技圖書、文學藝術圖書、少兒圖書六大板塊,全方位展示中外經典著作互譯計劃、“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優秀圖書。國內綜合館吸引了來自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600多家單位參展,集中展示中國精品圖書和走出去的成果。展覽還特別設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圖書”和“世界文化遺產圖書”兩個專題展區。
此外,本屆圖博會還設立了精品期刊展區,立體展現中國期刊在“十四五”期間所取得的成就。重點展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成果。
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出版合作”為主題的2025北京國際出版論壇在19日舉行。論壇圍繞“區域與全球”“合作與發展”“機遇與挑戰”三大核心議題,共同聚焦出版產業與人工智能技術交融共生,探討互利共贏的全球出版合作新模式。來自全球出版單位、科研機構、數字技術企業、圖書館等的150余位中外代表參加本次大會。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在演講中指出,技術發展帶來效率提升的同時,也面臨版權保護、數字鴻溝等挑戰。
國際出版商協會主席葛萬莎·喬巴娃談到,技術創新是出版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從數字出版到AI應用,技術正在重塑行業生態。她呼吁全球出版界共同推動技術創新與版權保護的平衡發展,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民進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麗娟強調,AI翻譯、智能編輯等技術既帶來機遇也面臨挑戰,全球出版業應建立國際技術標準,優化資源共享,創新版權合作模式,共同構建開放包容的全球出版新生態。
圍繞新質生產力等新技術催生的出版業變革,與會專家學者均建議,出版人要秉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等理念,在強調數智技術與出版的有機融合大背景下,積極探索區域協同出版合作的可能性,推動出版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助力出版業發展的強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