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自拍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国产精品自拍在线-国产精品自拍在线观看-亚洲爆爽-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蝕》拍了7935萬元:張大千金箋上的宇宙奇觀

2025-05-31 08:57

作者 蕭歡

5月26日晚,北京嘉德藝術中心拍賣廳內,一場激烈的競價正在上演。張大千的金板潑彩巨制《日蝕》以1600萬元起拍,價格如火箭般攀升。

電話委托、網絡買家和現場藏家輪番出價,突破3000萬預估上限后競爭更趨白熱化,最終在42次競價后定格于6900萬元,含傭金以7935萬元成交。

這場持續近一小時的拍賣鏖戰,不僅成就了本季春拍的最高價拍品,更喚醒了一件沉睡56年的藝術傳奇——一幅由天文異象催生、在金箋上演繹光暗交響的現代水墨史詩。

張大千《日蝕》 1967年 鏡心 潑彩金板 127.5×63cm



金箋上的宇宙奇觀

《日蝕》的物理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張大千沒有選擇傳統宣紙,而是將金箋裱貼于木板上,形成一塊“金板”。

這種特殊載體為他提供了施展潑彩魔法的舞臺——礦物顏料在金箔基底上流淌、沉淀、輝映,幻化出日蝕發生時天地間的光色奇觀。

畫面右上方,大面積的石青潑灑出深藍天幕,沉著而富光澤;左側天空則漸變為淡藍,展現出藝術家對傳統石青顏料的非凡駕馭。畫面中段,石綠鋪陳的森林被神秘光線照亮,左側云蒸霞蔚,右側則沉入墨色交融的深邃。

最令人驚嘆的是畫面下方的老樹。樹干虬結如龍,張大千用大量金粉將整個樹干提亮,遠山上也潑灑金粉。

這些閃爍的金點仿佛是日蝕過程中陽光穿透月影時迸發的“貝利珠”現象的藝術轉譯,將瞬間的天文奇觀轉化為永恒的視覺。

圣保羅的靈光一閃

作品《日蝕》的靈感誕生始于1966年巴西圣保羅上空的一次天文事件。當時僑居圣保羅的張大千目睹了罕見的日全食,天空由明轉暗再復明的戲劇性變化,給藝術家帶來“天啟般”的震撼。

在八德園(摩詰山園)的畫室里,這一視覺記憶經過一年醞釀,終于在1967年秋天磅礴噴涌而出。

張大千將這幅作品命名為《日蝕》,并在右下角落款:“爰翁。丁未秋日五亭湖上寫?!鳖}識中的“五亭湖”正是八德園的核心景觀,見證了這幅宇宙主題杰作的誕生。

彼時的張大千已68歲,潑墨潑彩技法進入成熟階段。藝術史學者將他的潑彩創作分為四個階段:1960-1965年的探索期、1965年的突破期、1967年的成熟期,以及1967年后的升華期?!度瘴g》恰是第三階段的巔峰之作,融合了東方筆墨精神與西方抽象表現。

蛻變之路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革命,是一場因禍得福的藝術蛻變。1957年,他在巴西建園時搬石用力過度導致目疾,傳統工細畫風難以為繼,迫使他探索全新的視覺語言。

旅居歐美的經歷提供了關鍵養分:1956年巴黎之行,他親歷馬蒂斯遺作展并與畢加索會晤;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浪潮與他對敦煌壁畫的重彩記憶碰撞融合。

潑彩技法的核心在于對傳統材料的顛覆性運用。張大千將磨好的墨汁和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一碗一碗地倒在紙上”,通過控制流動與沉淀,創造出既非具象又非純抽象的畫面結構。

《日蝕》中的色彩交響——混沌的潑墨基底象征日蝕時的天地失色;留白形成的金色山頭暗示日光重現;石青、石綠、朱紅在氤氳之氣中躍動——展現了大千對礦物顏料已臻化境的掌控。

半世紀的家族秘藏

1969年6月,《日蝕》遠渡重洋參加美國加州科維畫廊的“張大千近作展”。展覽結束后,這幅作品被張大千夫人徐雯波珍藏,開啟了長達56年的秘藏歷程。

徐雯波視此作為“絕不輕易示人的私房畫”。在環蓽庵居住期間,她曾向友人透露:“這是張伯伯很特別的一張畫”,強調其在大千藝術中的獨特地位。

作品背板完整保留了1969年展覽的原始標簽,還有2003年2月24日張大千幼子張心印的署名手跡,見證著它在家族中的傳承。

徐雯波對這幅畫的珍視超乎尋常。攝影師楊凡回憶,90年代拜訪徐夫人時,她的居所充滿藝術氣息,但《日蝕》始終被謹慎保存,很少示人。這種精心守護,使作品保持了原始裝框狀態,畫面色彩鮮艷如初。

市場風向的折射鏡

7935萬元的成交價背后,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對張大千潑彩作品的持續追捧。這一價格在張大千個人拍賣紀錄中位居前列,雖不及2016年香港蘇富比《桃源圖》2.7億港幣的天價,卻印證了頂尖潑彩作品的市場硬通貨地位。

張大千潑彩作品的市場崛起經歷漫長過程。2010年之前,國內市場對其潑彩作品并不重視,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狀態。轉折點出現在2010年5月,當《愛痕湖》在中國嘉德以1.008億元成交,不僅刷新張大千作品紀錄,更標志著中國近現代書畫進入億元時代。

分析顯示,在張大千成交價前十的作品中,潑墨潑彩占據半壁江山?!度瘴g》的珍貴性在于其獨特性——在張大千整個作品譜系中,如此大膽描繪日蝕過程視覺印象的作品既罕見又前衛。

它是張大千潑彩創作黃金期的代表作,承載著特定歷史時刻的天文記憶與藝術實驗。

不滅的藝術星芒

從圣保羅日蝕到嘉德拍賣臺,《日蝕》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藝術旅程,映射出張大千晚年創作的蛻變軌跡。這位自詡“廚藝勝過畫藝”的大師,卻在藝術史上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創作《日蝕》時的張大千,正處在藝術生命最自由的階段。他擺脫了目疾限制,將生理局限轉化為風格突破。

正如他80歲高齡仍奮力創作《廬山圖》,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對藝術的極致追求貫穿了他熱鬧非凡的一生。

《日蝕》的7935萬元成交,不僅是一個數字的勝利,更是對藝術創新勇氣的加冕。當電話買家最終競得此作,錘音落定的瞬間,金箋上的日蝕奇觀完成了從天文現象到藝術永恒的轉化。

這幅曾在加州展覽后秘藏56年的杰作,終于再度向世界展露它神秘的光暈,繼續述說著一位東方畫家如何用礦物顏料與金粉,在方寸之間捕捉宇宙脈動的傳奇。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